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当前的舆论环境发生了很可观的变化,新媒体所扮演的角色已越来越显著。针对这样的情况,主流电视媒体如中央电视台等应充分运用"全球、全民、全媒"①的重要战略,利用新媒体的力量,将自身定位为我国主流媒体对外传播的主要平台,在推进新时期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电视媒体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其引导国际舆论的力量。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前提就是电视节目海外落地,这是扩大海外影响、建立国际一流媒体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国际电视传播领域竞争异常激烈,有效落地过程中各种障碍屡见不鲜,一些瓶颈突破极难。电视媒体如何利用社交网络提升传播力显得尤为迫切。2013年,面对世界范围内多媒体发展势头,央视俄语频道尝试进入俄语地区主流社交网络VK。通过网际虚拟社区,为有的放矢地生产出高度客户化的产品,精确投放节目内容提供了机遇。将传统电视传播方式转变为社交网络传播的优势,突破落地局限,通过优良渠道和精确制播使受众群体不断壮大。同时,与观众的高度互动性也提升了节目品质,为电视媒体的国际传播注入高能量燃料。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电视对外传播需要认真研究海外电视观众特征的变化,针对观众收视行为和收视渠道等方面的变化,改进传播策略、优化传播渠道,更好地提升传播效果。一、"心不在焉"地看电视就收视时间而言,人们用于收看电视节目的时间是在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与电视技术和节目的发展有关,也与社会生活的变化相关。以美国为例,2012年的研究发现,94%的美国观众平均每天收看近5小时的节目,而且这5小时都是花在电视机上。另外,研究发现,观看电视时间最长的前20%的观众每天平均收看10.5小时的电视,观看电视时间最短的20%的观众每天平均收看39分  相似文献   

4.
李宇 《对外大传播》2010,(10):29-30
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国电视对外传播取得了飞跃式的进步,单就"硬实力"而言,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准。国家对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可以说,我国对外电视正处在一个绝佳的发展阶段,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也处在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期。但是,我国电视对外传播依然存在着"外忧"与"内患"。  相似文献   

5.
正2001年12月24日,国家广电总局正式开始实施广播影视"走出去"工程。在"走出去"的大背景下,以中央电视台为主体的中国电视机构开始通过各种方式积极进入国外收视市场。一方面是各种国际频道的运营——目前央视有国际中文频道、英语新闻频道、法语频道、西语频道、阿语频道和俄语频道6个国际频道,覆盖全球140个  相似文献   

6.
2010上海世博会有189个国家、57个国际组织以及中国31个省区市、港澳台参加展览,有关部门预汁总参观人次将达7000万。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或者组织而言,这都是一个极好的传播推介平台。  相似文献   

7.
随着北京奥运会脚步的临近,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北京,海外媒体的记者们也不远万里来到这座千年古城。北京奥运会主新闻中心(MPC)、北京奥运会国际广播中心(IBC)和2008北京国际新闻中心(BIMC)的正式投用,显示了媒体在这场国际体育盛会中的重要作用——"如何做好奥运会的报道"已成了国内外媒体关注的焦点。为此,本刊记者特地采访了两次奥运会的见证者和亲历者——马胜荣,请他以他的亲身一线经历谈谈奥运会的对外传播及对北京奥运会理念内涵的解读,从而为在对外传播的新闻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电视对外传播事业,1992年开播了第一个国际卫星频道CCTV-4。2009年到现在,我国电视对外传播正迈入规模化、国际化的发展阶段。值得关注的是,我国电视对外传播关于境外法律法规的研究还比较薄弱,业界还未就此启动系统、深入的研究,学界关于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也鲜见于论著或刊物。  相似文献   

9.
作为新兴媒体之一的微博,以其独有的传播特点,为对外传播提供了新的选择、新的平台。  相似文献   

10.
乔木 《对外大传播》2006,(12):13-16
“首届全球新闻与传播研讨会暨中国电视英语新闻20周年论坛”就如何促进我国国际传播事业的全面发展。扩大中国传媒在国际传播中的影响力,适应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的时代暮求。在全球化大潮中提升中国的综合国力,特别是软实力等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从对外传播的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提出了建设性的方略和对策。 在传播界看来,本次论坛有几大亮点:专家学者发言靠近传播理论与实践的前沿:大会发言论点清晰,和与会者形成互动:分组讨论时的专家点评敏锐准确。 《对外大传播》作为本次会议的发起方和媒体支持单位,参与了这场关乎我国全球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讨论和交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李宇 《对外大传播》2013,(10):54-56
随着数字电视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移动通信技术等的发展与融合,世界电视技术正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就播出终端技术而言,已经不仅仅只局限在电视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正成为日益普及和重要的播出终端。据预测,全球到2016年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数量分别将达到32.98亿和6.48亿。①目前,很多传媒机构已经开始着手发掘移动智能播出终端的新商机,例如德国RTL集团在2013年5月推出针对  相似文献   

12.
中国粮食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粮食安全背景和“大食物观”理念下探索中国粮食文化的对外译介传播具有现实意义。要通过翻译主动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地了解中国粮食文化中所代表的中华文化精髓与底蕴,完成中国粮食安全战略和“大食物观”理念的对外译介,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国际担当与世界大同文化理念,以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对外话语权,助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回顾梳理2021年我国对外传播策略创新,“平台社会”视域下平台化传播突围、分区块精准传播、技术驱动叙事创新,“全球中国”理念下的由“跨文化”到“转文化”、由“自塑”到“他塑”、由“硬性”到“柔软”的传播策略升级值得关注。2021年对外传播的创新策略有效地改善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错位”。未来,要进一步完成从“应然”到“实然”的跨越、从“策略”到“理论”的升华。  相似文献   

14.
近年,中国的发展和变化正在吸引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但中国国际形象的传播效果却一直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15.
邓建国 《对外大传播》2009,(2):22-23,54
作为新兴的国际传播渠道,“全球之声”网站对我国政治、人权和媒体等领域的集中但片面的报道将对中国的国家形象造成一定负面影响。针对“全球之声”,笔者提出了供参考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笔者在全国人大长期从事外事工作,其间曾两次被派往中国驻欧盟使团专门做欧洲议会的工作。对外工作的实践使我深深地感到中国的对外传播,对做好外国议会,特别是欧美西方国家议会的工作,促进双边政治经济实体关系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中国而言,2008年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年份。这一年,作为主体性信息源的信息提供者或发布者,我国政府与媒体经受了一次全面的洗礼,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国际传播的发展,中国与世界双向交流增加,对外宣传开始向对外传播转变。新世纪以来,随着传播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传播环境内外一体化加强,对内宣传与对外传播之间的信息鸿沟迅速缩小。有效的传播需要在三个层面上形成合力。长期以来,三个层面战略与策略的研究制定工作很大程度停留在研究阶段。奥运会的召开,在真正意义上促进了合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正作为微传播时代传播载体的微博、微信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思维方式,其产生的影响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微传播以其独有的传播特点,为对外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在微传播时代,中国如何发展对外传播,如何使我们的国家形象更有效地传递到世界各地,如何抓住新机遇、积淀后发优势、提高对外传播能力,是具有战略性且十分迫切的问题。我们只有充分把握微传播  相似文献   

20.
今年3月以来,境外媒体围绕“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针对“民生”热词着重展开报道。无论是境外中文媒体还是西方各语种媒体,直接或间接将中国下一步的发展与民生问题挂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