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诗歌是"词语打造的机器"这一基本认识,美国译者托尼·巴恩斯通在其中诗英译中使用了聚焦"声响"的翻译策略,借以在英语语境中再现汉语原诗作为词语机器的艺术审美功能。此外,聚焦"声响"的翻译策略顺应了当下全球化和数字化的时代需求,与逐步崛起的诗歌"超文本"系统相辅相成。同时,在了解异民族的本质文化内涵以及揭露语言和人的本质方面,聚焦诗歌"声响"效果的翻译策略,更能行之有效地规避民族文化偏见,使中国诗歌更好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2.
汪永亮 《新高考》2010,(12):12-13
古代诗人在创作上强调字的推敲和锤炼,力求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卢延让曾有过"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诗句,杜甫也曾说过"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样的诗句。鉴赏诗歌语言,主要是鉴赏诗歌语言的锤炼和鉴赏诗歌的整体风格。考查语言锤炼的一般方式:1.赏析生动传神的词语;2.鉴赏"诗眼";3.分析作品中的关键词语;4.鉴赏特殊词语;5.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优劣。  相似文献   

3.
一、初读:读准字音 师:昨天下午,大家预习《行路难》的时候,提出了很多很好的问题,关于词语读音的问题比较集中. (师生共同解决词语读音问题.) 师:解决完了词语读音问题,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诗歌. (一生朗读诗歌,字音标准.) 师:字音读得很标准,请大家齐读诗歌. (生齐读诗歌.) 二、细读:理解诗意 师:预习中提到的关于诗歌意思的问题比较具体,老师整理了几个比较集中的.  相似文献   

4.
诗贵在简洁.然而在诗歌语言中,词语的重复并不少见.词语的每一次重复都会产生新的联想意义.运用词语的重复能够弥补诗歌语言的不充足性,表达言语无法充分表达的强烈情感.华兹华斯在<丁登寺旁>中成功地运用大量的词语重复,把重访怀河的这个重复事件重新体验一次,向读者传达了自然美景时他心灵的巨大影响以及他对大自然的神秘体验和无限热爱.  相似文献   

5.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语言的锤炼是诗歌创作中的关键问题.李贺诗歌的语言具有高度的形象性和独创性.李贺的创作受韩愈领导的古文运动的影响,与求"奇"的创作主流相呼应.他和中唐其他一些诗人一道,自觉地将没有被词汇化的词语带入诗中,对中唐诗歌语言的革新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自指性写作是先锋诗歌"语言论转向"诗学探索中产生的必然现象.在这种写作中,词语及文本的意义不是指向一个"外在于"语言的对象,而是指向词语能指、文本形式及写作过程本身.通过这种自指,原来蔽而不显的"语言自身"得到了强调,这就产生了"诗".自指性写作对于新诗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但也带来了一些内在的弊端.  相似文献   

7.
康莉 《天中学刊》2010,25(3):79-81
在方回<瀛奎律髓>中,格高具有如下内涵:诗人自身人品高尚、修养深厚;诗歌深厚的思想内容;诗歌特有的艺术风格.在方回看来,诗歌创作中可以通过如下途径实现格高:通过工整的对仗实现格高;通过变换对仗方式达到格高;通过"一轻一重对说"实现格高;借助疏密相参的词语搭配达到格高.  相似文献   

8.
潘胜 《学语文》2015,(2):24-25
[三维目标]1.学会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词内容,体悟诗词感情;2.使用"四读"法,由浅入深地理解诗歌,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诗歌;3.理解苏东坡达观的处世态度,真正体悟苏东坡旷达的胸襟。[教学重点]学会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词内容,体悟诗词感情。[教学难点]理解苏东坡达观的处世态度,真正体悟苏东坡旷达的胸襟。[教学方法]1.诵读法感知诗歌2.四读法鉴赏诗歌[教学课时]  相似文献   

9.
词串教学是低年级课本编排中常见的形式,它围绕一个中心,将一组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词语串联起来,用以展现某类事物或描绘某个场景.词与词之间留有间歇,是"合辙押韵"的准韵文.它有诗歌般的韵味,散文般的意境,生动形象的画面,充满着生活的情趣.上课时,学生在韵文织就的情境中理解词语,在词串营造的特定语境中升华情感,是由"词串"及"语境"、由点及面的以小见大式教学.  相似文献   

10.
李明 《学语文》2015,(3):25-26
名词和形容词是古典诗歌中尤其是情景交融类诗歌运用比较多的词语,名词常常在诗歌中表现为各种意象,而形容词则修饰这些名词(意象),强化其情感。动词和副词等其它词语则连缀起这些词语,而且通常还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揭示诗歌主题。因此,研究这几类词语可使学生深入诗歌文本。  相似文献   

11.
徐祯卿吴中时期诗歌以"情深"为主要特征,"愁"和"感伤"等类似的词语,大致可做为这一时期诗歌情感的一种最醒目的标识,诗人以物化主题为介质叙写着个人化的生命形态,体验着浓郁的人生悲凉,其诗中涌动的"愁绪"及对意象系统的选择形成一种感伤化的诗境.徐祯卿诗歌中有着一系列特征鲜明、质性相对统一的意象系统,这对其诗歌之"情"的呈现,作品之"韵"与"境"的生成等都是至为关键的要素.其对意象的选择与组合既有着地域性因素,又与其对自身价值、处境和命运的体认有关.  相似文献   

12.
江孝礼 《家教世界》2012,(24):67-68
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在对现代诗歌的诵读品味中,抓住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嚼"出词语的诗味,在学生心中呈现课文的思想美、情感美、意境美、人性美,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审美教育,陶冶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本文以两个短小的案例加以剖析,以窥一斑。  相似文献   

13.
李金发别论     
象征主义作为一个诗歌流派,对我国"五四"诗坛影响非常大.中国象征主义的开路先锋李金发,一直都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本文以李金发的诗论和诗歌作品为基础,着重从其诗歌所表现的凄怨哀婉的情绪、古典含蓄朦胧的意象、传统诗歌中的典故和文言词语的使用入手分析,认为李金发并不是一个与中国传统意识隔绝的现代诗人.在隐性层面上,他是一个西方化了的东方诗人.  相似文献   

14.
穆旦诗歌在用词、用句上理性色彩随处可见,但是这种理性色彩并不是说就意味着沉稳、不活泼、教条等,相反,他对词语意象的运用相当地娴熟,他深刻的思想通过意象完全释放出来,做到了以物扬志,以景传情。"意象"可以分为主观性意象和客观性意象,穆旦诗歌的词语意象,主观性色彩比较浓厚。在主观性意象当中他的诗歌大多运用了象征性手法。  相似文献   

15.
意象主义出现于 20世纪早期,它的诗歌以其简练、浓缩、准确、具体的风格见长,这些特点源于意象主义诗歌的三大原则用准确的语言"直接处理"诗歌主题、取消修饰的"多余的"词语、按照流畅的音乐节奏,而不是节拍器的节奏来安排诗的韵律.除了以上的基本特点外,东方诗歌尤其是中国古诗对它的影响也是意象主义诗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代诗歌特剐是歌咏隐逸情怀的作,"沧洲"一词被广泛而集中地运用,尤其在唐代,"沦洲"几乎成了隐逸的代名词.促成这一语言现象出现的原因,包括历史渊源的积淀,国朝巨手的传衍,广泛的社会背景等.同时,与"沧洲"一词共存的还有"沧浪"、"江湖"、"五湖"等近义词语,它们丰富了诗人的语言层次.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理解积累"痴想"、"诱惑"、"喧腾"等词语.②初步了解诗歌常识,培养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诗歌主旨的能力.③通过对"梦想"的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④明确"山"和"海"的含义.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文学首发于诗,诗歌在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诗经》、汉魏六朝乐府、唐宋诗词、元曲、明清诗歌,直至现当代诗等,都在教材中不断现身,六册教材中,仅"诵读欣赏"一项就有48首诗歌,另外还有多首外国诗歌入选,因不同历史背景形成各自相异的美学特点;但不管怎样,它们还是具有共性的,词语、情感、意境、韵律等元素共同支撑起诗歌独特的美。在赏析课教学上,教师可以从体裁、背景、关键语、写法等  相似文献   

19.
[题目阐述]以"行走"为题写一篇文章。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信息。写作指导"行走"是词语式的命题作文。题目看似简单,对"行走"的感悟或体验都可以入文,但具有多义性,它为考生自主立意提  相似文献   

20.
陌生化使诗歌语言永远鲜活、耐人咀嚼,打破常规是获得陌生化的常用手段.我们结合中学语文教材中入选的经典诗篇,从语音、词语、语法、语体、修辞等五个方面对诗歌语言陌生化手法进行了分析.语言的陌生化是诗歌语言教学的原点,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欣赏和品味语言的陌生化手法,从而获得审美"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长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