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暴力症结   “青春是一个可怕的东西:它是由穿着高统靴和化装服的孩子在上面踩踏的一个舞台……他们假装的激情和幼稚的姿态会突然变成一个灾难的现实.“(昆德拉)   一边是整个社会满心的期望,一边是无法预知的青春的冲动,有时,教师真的是行进在一道钢丝绳上.……  相似文献   

2.
暴力症结 "青春是一个可怕的东西:它是由穿着高统靴和化装服的孩子在上面踩踏的一个舞台……他们假装的激情和幼稚的姿态会突然变成一个灾难的现实."(昆德拉) 一边是整个社会满心的期望,一边是无法预知的青春的冲动,有时,教师真的是行进在一道钢丝绳上.  相似文献   

3.
专题背景“青春是一个可怕的东西:它是由穿着高筒靴和化装服的孩子在上面踩踏的一个舞台……他们假装的激情和幼稚的姿态会突然变成了一个灾难的现实。“(昆德拉)来自懵懂的孩子的暴力,像一个怪兽,它之所以强大,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承受的准备,“天地君亲师“的一厢情愿抵挡不住解构的消解。一边是整个社会满心的期望,一边是无法预知的青春的冲动,有时,教师真的是行进在一道钢丝绳上。  相似文献   

4.
专题背景"青春是一个可怕的东西:它是由穿着高筒靴和化装服的孩子在上面踩踏的一个舞台……他们假装的激情和幼稚的姿态会突然变成了一个灾难的现实。"(昆德拉)来自懵懂的孩子的暴力,像一个怪兽,它之所以强大,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承受的准备,"天地君亲师"的一厢情愿抵挡不住解构的消解。一边是整个社会满心的期望,一边是无法预知的青春的冲动,有时,教师真的是行进在一道钢丝绳上。  相似文献   

5.
格顿说:不要把集中于儿童过失和弱点上的“你……”这样的信息传递给孩子,而要学会传递“我……”的信息。假如幼儿园的孩子上课时总是说话,玩完玩具总是忘记收起来,或者,总是打闹、吵嘴,乱喊乱叫,作为教师也许你会用这样的话来斥责他们: “你们怎么回事?太不象话了!”“为什么你们总是乱喊乱叫?”“你们怎么又忘记收拾玩具了?你们什么时候才能学会不随便放东西?”这些话其实都是在“告诉”孩子,他(她)是个  相似文献   

6.
许多刚入园的孩子一到进餐时间就会紧张、焦虑,于是原本已经平静下来的活动室里又会响起此起彼伏的哭闹声。组织孩子进餐的过程总是让教师感到身心疲惫,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查阅了很多资料,得知孩子的食欲除了与生理因素有关,还与就餐情绪有关。那么,该怎样培养孩子积极的就餐情绪呢?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儿童文学,让孩子快乐的文学,是语言文学构筑的精神世界,是儿童享受并获得人类智慧与精神的源泉。它滋育着儿童爱的根系,在阅读和感悟中让孩子从小爱生活、爱文化、爱自然、爱社会以及爱自己。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究竟为什么要读儿童文学呢?又该怎样更为有效地指导孩子开展课外阅读呢?  相似文献   

8.
王智泉 《湖南教育》2005,(16):33-33
前两年,有一本名为《倾听孩子内心的风暴》的书在很多母亲的手中迅速流传,我一次逛书摊时,在一个母亲“就是它!”的惊呼声中,拿起了这本就凭书名便能激起阅读欲望的书。这些“来自非常心理工作室的真实故事”读来确实让人心惊,让我们做父母的不得不警醒和深思:我们该怎样对待孩子?母爱什么时候成了孩子的地狱?怎样开启孩子的心智之门?家庭教育的金钥匙在哪儿……“我想要天蓝色的妈妈”江西一个五年级的女孩在作文中写到:“妈妈,您是个万花筒,可以变出许多种图案,五颜六色。不过女儿想让您转到天蓝色的那一边。妈妈,首先把那些令人讨厌的颜…  相似文献   

9.
蒋铭 《考试周刊》2011,(59):68-68
“烦死人,义要写作文了!”“要是学习语文不要写作文,那该多好啊!”这是许多中年级孩子的心声。中年级孩子刚学写作文,不知该如何下笔.更不懂如何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在作文课上,总是免不了牢骚满腹。怎么排除学生的这种怕写的情绪,让学生爱上作文课,充满激情地写出富有童趣的文章来呢?  相似文献   

10.
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家蒙特梭利曾因一个孩子的出色表现而奖给她一枚奖章,并挂在了那个孩子的脖子上。而另一个孩子因犯了错误也正好坐在板凳上自我反省。得奖的孩子发现玩玩具时奖章总是妨碍她,于是她把奖章扔到了一边,而那个自我反省的孩子问:“您不要了吗?”女孩说:“如果你想要就送给你吧。”于是那个反省的孩子把奖章挂在自己的胸前玩了起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经常遇到类似的尴尬情况。那么,我们如何既保持奖励对儿童的即时激励,又能使奖励对儿童的行为产生强大的驱动力呢?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尝试运用了代币奖励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真是不忍心,又到了“规划未来”的时间里啦。你现在还沉浸在青春写作的“我梦我想”中吗?赶快清醒过来吧!阿星姐要告诉你,未来依旧摆在面前,你面对它的把握有多大呢?接过青春创作的这个话题,那我们继续讨论:如果你是一位码字高手,跟许多同学一样热爱文字,你的“博棵”里总是充斥着关于孩子、忧伤、华丽、城市……诸如此类最畅销的浪漫符号,但所有的这些创作,假如只能成为你的一种爱好,只能成为你自娱自乐的生活方式,那么,抛却“80后”、“90后”、“青春写手”、“出书成名”这些最具荣光的诱惑,你嘴里依然含着金钥匙——你那与生俱来就有的语言天赋,那,你打算如何利用它将自己交给未来,给现实一个最满意的交待?  相似文献   

12.
镜头一:“宝宝,你快点,我们要迟到了!”年轻的妈妈一边说着,一边喂孩子吃饭,孩子到处跑,嘻嘻笑着不理妈妈的话。镜头二:“你怎么这么笨,上学了连个衣服也不会穿,你要让我给你穿一辈子衣服啊!”干练的妈妈一边埋怨着,一边快速地给孩子穿上衣服,孩子撅起嘴巴,悄悄地看了妈妈一眼。镜头三:“不要捣乱,快回你的房间看书去。你不会做就不要做,尽帮倒忙!”妈妈一边忙活着,一边把孩子推出厨房,不管孩子脸上的表情是委屈还是不满。镜头四:“我每天辛辛苦苦,希望你能成才,学习好,生活好。到头来学习不上进,什么也不会做,看你以后怎么办呀?”  相似文献   

13.
评价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了学习的方式。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不能总是在等待着高考、中考的变革,而应该从自我做起,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改革评价,让孩子能真正地享受数学的学习。 一、是甄别,还是激励? [案例1]“应用题”教学 师:这道题该怎样解答呢?谁愿意把你的解题过程写到黑板上来?  相似文献   

14.
一次公开活动,一位教师在“谢谢你”的主题活动背景下组织了一个文学活动“雪孩子”,引导孩子反复欣赏、谈论,一点点挖掘故事的主题——友爱、奉献、学会感谢。在教师的启发下,有的孩子说出了“雪孩子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小兔心里非常感谢雪孩子”之类的话。活动结束后,有教师提出了“活动说教成分太重”“文学活动不能教”等看法。这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十分困惑,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文学活动究竟该怎样组织?是不是念一遍故事就可以了?”“文学活动怎样为主题活动服务?”“不帮助儿童提升,他们能明白文学作品的内涵吗?”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如果是您,您会怎么做?  相似文献   

15.
两次迁移     
一次公开活动,一位教师在“谢谢你”的主题活动背景下组织了一个文学活动“雪孩子”,引导孩子反复欣赏、谈论,一点点挖掘故事的主题——友爱、奉献、学会感谢。在教师的启发下,有的孩子说出了“雪孩子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小兔心里非常感谢雪孩子”之类的话。活动结束后,有教师提出了“活动说教成分太重”“文学活动不能教”等看法。这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十分困惑,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文学活动究竟该怎样组织?是不是念一遍故事就可以了?”“文学活动怎样为主题活动服务?”“不帮助儿童提升,他们能明白文学作品的内涵吗?”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如果是您,您会怎么做?  相似文献   

16.
一次公开活动,一位教师在“谢谢你”的主题活动背景下组织了一个文学活动“雪孩子”,引导孩子反复欣赏、谈论,一点点挖掘故事的主题——友爱、奉献、学会感谢。在教师的启发下,有的孩子说出了“雪孩子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小兔心里非常感谢雪孩子”之类的话。活动结束后,有教师提出了“活动说教成分太重”“文学活动不能教”等看法。这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十分困惑,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文学活动究竟该怎样组织?是不是念一遍故事就可以了?”“文学活动怎样为主题活动服务?”“不帮助儿童提升,他们能明白文学作品的内涵吗?”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如果是您,您会怎么做?  相似文献   

17.
三言两语     
一次公开活动,一位教师在“谢谢你”的主题活动背景下组织了一个文学活动“雪孩子”,引导孩子反复欣赏、谈论,一点点挖掘故事的主题——友爱、奉献、学会感谢。在教师的启发下,有的孩子说出了“雪孩子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小兔心里非常感谢雪孩子”之类的话。活动结束后,有教师提出了“活动说教成分太重”“文学活动不能教”等看法。这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十分困惑,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文学活动究竟该怎样组织?是不是念一遍故事就可以了?”“文学活动怎样为主题活动服务?”“不帮助儿童提升,他们能明白文学作品的内涵吗?”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如果是您,您会怎么做?  相似文献   

18.
一次公开活动,一位教师在“谢谢你”的主题活动背景下组织了一个文学活动“雪孩子”,引导孩子反复欣赏、谈论,一点点挖掘故事的主题——友爱、奉献、学会感谢。在教师的启发下,有的孩子说出了“雪孩子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小兔心里非常感谢雪孩子”之类的话。活动结束后,有教师提出了“活动说教成分太重”“文学活动不能教”等看法。这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十分困惑,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文学活动究竟该怎样组织?是不是念一遍故事就可以了?”“文学活动怎样为主题活动服务?”“不帮助儿童提升,他们能明白文学作品的内涵吗?”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如果是您,您会怎么做?  相似文献   

19.
一次公开活动,一位教师在“谢谢你”的主题活动背景下组织了一个文学活动“雪孩子”,引导孩子反复欣赏、谈论,一点点挖掘故事的主题——友爱、奉献、学会感谢。在教师的启发下,有的孩子说出了“雪孩子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小兔心里非常感谢雪孩子”之类的话。活动结束后,有教师提出了“活动说教成分太重”“文学活动不能教”等看法。这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十分困惑,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文学活动究竟该怎样组织?是不是念一遍故事就可以了?”“文学活动怎样为主题活动服务?”“不帮助儿童提升,他们能明白文学作品的内涵吗?”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如果是您,您会怎么做?  相似文献   

20.
一次公开活动,一位教师在“谢谢你”的主题活动背景下组织了一个文学活动“雪孩子”,引导孩子反复欣赏、谈论,一点点挖掘故事的主题——友爱、奉献、学会感谢。在教师的启发下,有的孩子说出了“雪孩子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小兔心里非常感谢雪孩子”之类的话。活动结束后,有教师提出了“活动说教成分太重”“文学活动不能教”等看法。这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十分困惑,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文学活动究竟该怎样组织?是不是念一遍故事就可以了?”“文学活动怎样为主题活动服务?”“不帮助儿童提升,他们能明白文学作品的内涵吗?”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如果是您,您会怎么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