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而教师心理素质是教师素质的重要方面,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中提出,把教师  相似文献   

2.
3.
厚实的身板,方正的脸庞,这位苏北汉子的外形与他的姓名形成鲜明的反差,这是我初见朱瑛老师的印象。四年前,蒙朱老师不弃,我有缘投到他的门下.我的语文教学之门也得以开启。  相似文献   

4.
作为教师都会不自觉地把表现好的学生视为“掌上明珠”。这些“掌上明珠”是备受重视的群体,学校的鼓励,老师的表扬,同学的羡慕,家长的宠爱,凡此种种,似乎都为这些学生的成长铺平了道路。但在现实学校生活中,他们往往在学习成绩优异的背后,存在着一些特有的心理问题。因此,很有必要对我们这些“掌上明珠”的心理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化学是变化之学。有的老师认为学生学好化学只要记住什么东西在什么条件下起什么变化就行了。认为熟能生巧,掌握规律,就可以学好化学。实际上老师还没说到根本上。老师似乎认为数理化跟学生思想关系不大,认为素质教育是政治、语文老师的事。这是一种糊涂观念。君不见有的化学家只埋头研究实验,而被自己实验中的神奇变化惊呆,特别是有机化学中的奇迹使其精神失常。  相似文献   

6.
重视发散思维的培养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保持互相学习共进的状态,使学生不受压抑,实现师生之间的民主。教师要给学生说话的权利,支持学生敢想、敢说、敢创新,鼓励学生超越教材,超越老师,敢于向老师提出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7.
8.
正我们常常教育学生"上课要听讲":眼睛注意看、耳朵注意听、脑子跟着想、精神要集中。这是我们老师对学生上课听讲的要求。于是,在传统的课堂上总是学生听,教师讲。"我不讲,学生就不懂;我少讲,学生就少懂;我多讲,学生就多懂。"老师希望学生通过听讲和笔记,掌握所学知识和方法。但其实,新课改理念下课堂教学对"听讲"的要求,不再囿于老师的讲,更要听同学怎么讲,再思考自己讲什么;不是"照着讲",而是"接着讲"。所以,从另  相似文献   

9.
片断一:批评之后早上一到校,就看见一群昨天被我批评过"不要乱扔垃圾"的学生跑到我的面前,兴冲冲地说:"施老师,我们捡了许多垃圾,看!"那是一个黑色的垃圾袋,里面有树枝和一些废纸片、小飞机……他们的脸上充满了付出劳动后收获的愉悦。看到今天他们的如此表现,我肯定地说:"你们能做到有错就改,用好的行为弥补以前的过失,表现不错!"我为昨天的教育取得了效果而感到欣慰。  相似文献   

10.
马生莲  马国智 《教师》2013,(4):124-124
经常看到有些老师因学生犯错误而大声呵斥学生,声音高得吓人,摆出一副得理不饶人的架势。"我是有证据的""在事实面前你还有什么可说的""就这件事我可以让学校开除你""这回我算逮住你了"……学生耷拉着脑袋,像个罪犯似的,吓得只打哆嗦。学生在  相似文献   

11.
一、课前.要学会“闻”。“闻”就是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和建议,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这样,便于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把课上得生动活泼,幽默默风趣,使学生人人爱学,乐学。正如魏书生老师所说:“我不会教书,是学生教会我教书。”  相似文献   

12.
年轻的新教师朋友们:你们好!与我当年一样,刚刚踏上讲台的你们也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做一个学生欢迎、领导满意的好老师。然而有时会事与愿违,我们尽管辛辛苦苦却得不到好评。我作为过来人,也曾经是新教师,也走过你们今天所走的路,也有过你们今天的困惑和迷茫,也曾像你们一样需要倾听和分享。所以,我在这里为你们——教育的后来者、未来教育的承担者提个醒,希望你们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有一些收获。作为新教师,首先要迅速定位,尽快地从师范生的角色转换为一名为人师表的人民教师。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是他取得什…  相似文献   

13.
叶翠珍 《班主任》2001,(8):44-44
《班主任》2001年第2期载文《老师不能发脾气吗?》,讲述了作者对学生的学习和作风由开始的不满,到后来的大发雷霆,使学生受到触动,进而改善班级工作的案例。表面看来,这不过是教师能不能发脾气的小事,其实隐含着一个更为值得讨论的问题,那就是应当如何看待教师的个性和情感表达方式,教师又该如何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  相似文献   

14.
王国荣 《成才之路》2010,(21):I0004-I0004
目前教育部正在酝酿出台《教师教育标准》,该标准最快年底出台。起草标准的专家称.按照新标准。现在多数老师不合格。  相似文献   

15.
教学“六认真”,一直是我们实施和评价教学的一个标杆。然而,在新课程背景下,一些爱思考的老师对它进行了重新审视,由此,也就产生了分歧与争鸣。下面。在阅读叶杨老师和王华宝老师关于“六认真”的针锋相对的辩论中,我们会对教学“六认真”的价值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孔陶  胡晓 《江苏教育》2011,(9):6-10
1在现实与梦想之间 1997年,庄惠芬老师来到了湖塘桥中心小学,她每天行走在教室、办公室的二点一线。有空的时候与同事在一起聊聊家长里短,爱情家庭婚姻,说说生活孩子老公。她和其他老师一样满足于这样安逸平淡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