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史专家冯天瑜先生指出:“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类化’,是人类价值观念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对象化,是人类创造的文化价值,经由符号这一介质在传播中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独特的信息传播资源,文化旅游信息传播成为当前旅游城市参与异常激烈的旅游行业竞争的重要手段。潮州是一座具有优秀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的旅游城市,塑造和传播潮州文化旅游城市品牌形象成为发挥潮州文化资源优势的有效竞争手段。基于拉斯韦尔"5W"过程模式对潮州文化旅游城市品牌形象传播体系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传播策略,对塑造和传播潮州文化旅游城市品牌形象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研究人类精神生产为己任的编辑学,把自己定 位在社会精神文化的创造、积累与传播、交流这个动态 的结构系统中,建树一种理论框架,无疑是必要的。这 样,有利于探求编辑活动的社会价值,自觉地担负起编 辑学研究的人文使命。 首先,精神文化原本就不只是一个静态的结构,而 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文化的本义是“以人文化治天 下”,其实践过程则是“以文化人”。但文化是人创构 的、人一面创构文化,一面又以文化塑造着人。塑造着 人的精神理念、价值追求和理想人格。尽管精神文化 (包括美学与科学)的…  相似文献   

4.
旅游图书是目前出版界和读者都关注的热点之一。寻找旅游图书的文化根源,并以此为根基,编写出版旅游图书,是使旅游图书品位上升一步的重要一环。   旅游图书的文化根源来源于旅游的文化根源,是旅游文化在出版物中的延伸。当前,旅游图书的出版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并作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使之条理一些,理性化一些,将使我们更好地把握这一点。   一、旅游是人类社会的文化活动   旅游是不同于生产活动、政治活动的一项文化活动。这一文化活动的实质是人类为丰富和欢愉精神世界而对客观外界的主动的有意识的观点。这种观点是通过…  相似文献   

5.
纳西民族档案作为丽江旅游的文化资源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的兴盛又进一步促进了纳西民族档案被大众所认识,促进了纳西民族档案的价值实现。本文通过分析纳西民族档案的内涵以及旅游资源效用,再结合档案学视野中的纳西民族文化,引出档案和旅游之间的互依关系,思考纳西民族档案在旅游背景下的价值实现。旅游由人们对异质文化的感同身受之渴望而引起。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有表面的、有形的旅游资源,更需要有独特的、内在的、无形的文化内  相似文献   

6.
亓元 《新闻战线》2015,(7):118-119
旅游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元素之一,伴随着国家的发展而逐渐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旅游形象不仅代表了地方城市的风土人情、文化风貌,还代表了中国强大的文化底蕴。地方旅游形象对于地方城市的发展、经济的带动无疑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地方旅游形象的塑造变得十分重要。在地方旅游形象的塑造过程中,大众媒体以其自身传播范围广、生动形象等特点成为地方旅游形象塑造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7.
“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是新时期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基本思路。博物馆作为“文化的中枢”,文化形态多样,是公共服务的重要阵地。面向未来,博物馆拥有独特且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伴随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必须将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发展有机结合,构建旅游与博物馆文化保护、开发、传承之间的良性互动,创新博物馆发展模式,提升旅游品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内容为核”的发展理念、融合共享的发展要求、科技引领的发展策略、现代营销的发展思路,实现博物馆与旅游的双向赋能和价值共创。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FM101.1陕西秦腔广播·西安乱弹在广告经营价值共同体构建过程的分析,提出其蕴含浓郁的西安本土文化的广告传播塑造的城市精神所带给受众的是一种文化的共享,通过对城市文化的不断挖掘,塑造更高层次的“精神共同体”及“价值共同体”。这种深植于城市精神中的共同体构建,为广播广告提出了一条文化营销的新路,塑造了文化共享,价值共建的新理念,开创了以文化消费为导向的“产品文化化、文化产品化”的广告经营新形态,实现了广播广告产品文化溢价的新价值,让广播与新媒体的整合有了切实可行的连接点,实现了文化价值型导向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吕晓燕 《大观周刊》2012,(50):66-66,129
旅游是一种广泛性的社会活动.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旅游活动在社会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旅游产业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同时.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也将旅游业定位为地方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或今后发展的重要产业方向.塑造地方旅游形象对于很多地方政府来说也变的越来越重要。本文将结合“双满意理论”分析网络公共关系在塑造地方政府旅游形象中的作用.希望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分析.得出结论.对地方政府旅游形象的塑造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在对世纪将会怎样?笔者愧无先见之明,不敢胡乱猜测。只是从现代人的特点来看,想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即“克己修身”的思想,也许将在未来的世纪中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到积极有益的作用。现代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强烈追求个性的发展和在竞争中实现自身价值;这个特点显然在未来的世纪中更将有所发展。照这么说,人们将更加要求不受约束,独立自由,也更加致力于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与斗争,怎么会接受“克己修身”的行为准则呢?这种推论是直观而简单的,并不能揭示人类在进步过程中的深层思考。实际上,由于历史经…  相似文献   

11.
国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造就了大众生活追求的高质化,公众的心理需求转向了休闲度假的方式.这种方式带来了旅游地产业的热潮,同时带来了旅游地产形象与旅游地产综合实力的紧密性.虽然旅游地产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是其自身发展战略体系中的新兴工程,但却占据了一定的重要地位.本文讨论旅游地产形象塑造与传播两大问题,认为旅游地产形象的塑造需要从旅游地产企业的形象、景区所在城市形象、稀缺资源、基本设施建设、文化内涵等多角度考察;还需从新媒体传播、广告传播、口碑营销、公共关系等层面研究旅游地产的形象传播.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旅游不仅仅是一种强身健体、愉悦情怀的有益的户外活动,而且还是一种陶冶人格、升华精神的高品位的文化熏染。这一独特的旅游文化现象,集中地反映在孔夫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游观气质表述里,凡研究中国旅游文化问题者,不能不顾念及此。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对这段话,应分别从三个层面去理解:首言仁知之情,次言仁知之用,三言仁知之效。这就是说,乐水与乐山(这个“乐”,是“喜爱”之意),动与静,乐(这个“乐”,是“快乐”之意)与寿,…  相似文献   

13.
心理学大师荣格认为,旅游是人类集体无意识的一种“原型”:凡人处在压抑、闭塞的环境中,则真实的旅行或者梦中的旅游,都可以提供给人超越现实的解放感。转型社会中的经济大发展和巨大生活压力加剧了人们超越现实、获得解放的需求。据统计,去年我国国内旅游共计7.8亿人  相似文献   

14.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古人只能用文字记录旅途风光,现代人更多的是用相机记录。进入21世纪,“旅游新闻摄影”以新闻属性和艺术张力所赋予的特性在开拓丰富旅游资源、发展壮大旅游经济、塑造展示神  相似文献   

15.
在新媒体时代,由"互联网+"构成的营销模式层出不穷.许多城市通过新媒体传播当地的旅游文化以此塑造城市形象,带动了城市间旅游经济的发展,近两年来"网红"城市的数量只增不减.鉴于利用短视频推动城市旅游文化现象的塑造这一趋势,文章通过分析广西桂林市自身的资源及优势,总结出该市的旅游文化在新媒体宣传中依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  相似文献   

16.
“人类编辑活动”与“文化缔构编辑观”是王振铎在《编辑学通论》中提出的两个范畴。从提出者对它们的解释和论述来看,前者实际上是指作者、学者、编辑者、读者及其他一些不同职业、不同地位的人共同具有的“编辑活动”,后者实际上是把“编辑学”看作“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缔构的科学”。对此,王振铎近几年来的论述又有所发展。笔者不敢苟同,故作此文。 (一) 阅读王振铎关于“人类编辑活动”与“文化缔构编辑观”的论述文字,人们就常会面对逻辑上的矛盾与混乱。 例如什么是他所说的“文化”呢?在“文化的构成”这部分中,王振铎指出:“广义的文化,有三层含义:一是自然的文化,……二是社会的文化,……三是精神的文化,即人类思考世界、美化世界、完善自身心智,建构共同的心理状态与文化结构。”而其“在本书中所用的文化一词,通常是指狭义的精神文化,而不是包罗一切的‘大文化’概念”。这很明确,王振铎所说的“文化缔构编辑观”中的“文化”是指“精神文化”,而且“精神”前面没有任何修饰语、限定语。他又说:“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曾把世界划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客观物质世界,二是主观精神世界,三是人类文化世界。我们借用这个划分方法,而着重从其中的第三世界,即人类文化世界来考察编辑现象。”这  相似文献   

17.
自古有言:“无绍不成衙。”可见在古代官府中绍兴师爷的地位和作用是何等重要。在绍兴,师爷绝不是我们简单所认为的幕僚食客一类,它是个集智慧与谋略于一身的行业。安昌是绍兴师爷、名师爷出产比较多的地方。是绍兴最能代表“师爷文化”的区域。融合安昌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于一体,汇聚谈、说、演、唱于一身的“师爷”是安昌旅游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18.
电视文化是什么?它与文化栏目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在我们讨论文化栏目之前,有必要先对电视文化做一些了解。1.关于电视文化:有文化与无文化。很多人曾对“电视文化”提出质疑,那么电视究竟有没有文化呢?《辞海》中对“文化”一词是这样解释的:“从广义来说,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在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电视具有传播信息、教授知识、普及教育、服务大众、娱乐百姓等功能,理所当然是有文化的。电视文化是以独特的电视符号系统来表示的物质形态和人们运用电视传播技术实现自身存在与发展的社会活动形式,…  相似文献   

19.
王妍璐 《东南传播》2022,(2):120-123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互联网媒介消费文化中存在着价值疏离和价值拒斥的特征,笔者称之为互联网媒介消费文化的“价值缺陷”。这一价值缺陷使得人们在媒介消费中缺乏一定价值观的引导和塑造,产生出主体性的“异化”“削弱”以及“被让渡”等问题。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应当唤醒和重构人在媒介消费中的主体性,加强主流的社会文化景观建构,实现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统一,从而弥合互联网媒介消费中存在的价值缺陷。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认为,决定人的本质的是人的社会属性,尤其强调交往对于塑造人的社会属性的重要作用。“坚强的人也不会孤独地生活,因为他按本性来说是社会的,并且是参加实际活动的。”①关于人与社会的不可分割的联系,马克思总结说:“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所以人在积极实现自己本质的过程中创造、生产人的社会联系、社会本质。”②人在积极地建立社会关系中形成自己的社会本质,一旦禁止他与社会交往,是极为痛苦的。正是由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不断加强,才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在促进人类社会交往的发展历史中,各种传播媒介的出现大大促进了其社会交往的文明进程。传播媒介的发展为人类交往提供了平台,塑造了不同的社会交往方式,也形成了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