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2 毫秒
1.
张营 《山东教育》2002,(16):37-37,38
一、情境导入电话铃响。师:对不起。电话铃响了,我去接一下电话,请稍等。师:喂。您好。请问找哪位?啊。是李老师呀,我就是。您找我有什么事吗?今天下午到教委参加班主任培训,是这样吗?好的,我知道啦,谢谢您。再见。师:同学们,刚才老师接了个电话,你听到老师说什么了吗?生:我听到老师说今天下午要到教委参加班主任培训。师:你听得真仔细。那在老师打电话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生1:我发现老师很有礼貌。师:那我说了什么,你觉得很有礼貌?生1:开头说了“您好”,最后还说“再见”。师:你听得很仔细,说得也很明白。…  相似文献   

2.
令狐昌和 《贵州教育》2009,(11):44-44,46
案例 片段1 课件出示游乐园图。 师:认真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人们在坐过山车、小火车、摩天轮。 师:你知道有多少人在坐小火车吗?生:12人。 师:你是如何计算的? 生1:我是一节一节地数的。 师:一节小火车里面有几人?  相似文献   

3.
一 故事导入,走近人物 师:同学们,认识我吗? 生:不认识。 师:知道我姓什么吗?(生摇头)我不直接告诉你我姓什么。我来描述一个人,如果你能猜出来他是谁,就知道我姓什么了。这个人在《西游记》里是主要人物之一。他本领高强,脚踩筋斗云,手执金箍棒。猜猜他是谁?  相似文献   

4.
凌花 《小学语文》2010,(3):44-44
【教学过程】 师板书“迷路”一词。 师:小朋友,你认识这个词吗?迷路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5.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提出问题师:我们桌上都有一面小鼓,请你敲击鼓面,眼睛认真观察鼓槌和鼓面接触的地方。(学生敲击鼓面后认真观察。)师:说说你的发现。生:鼓面上下晃动。师:你可以用动作描述吗?  相似文献   

6.
赵华 《湖南教育》2003,(3):50-51
师:同学们,仔细听听,你听到什么声音了?(CAI课件音频:播放潮来时的声音)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钱塘江观潮,请大家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生齐读;师板书:天下奇观)师:“奇观”是什么意思?生:“奇观”就是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师:你们想去看看这“天下奇观”吗?请你告诉老师,你最想看什么?生:我想看潮来时涌起的波浪。生:我想看潮来时人的活动。生:我想听听涨潮的声音。师:好,大家看看画面,听听声音,然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CAI课件播放潮来的过程)(生不断发出赞叹)师:看了钱塘江大潮,你有什么感…  相似文献   

7.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荧屏,看你能发现什么?生:开始看到了一个点,这个点移动又变成了一条线(直线),这条线再平移又变成了一个平面(长方形),面的移动又变成了一个体(长方体)。师:对了,像这样的立体图形就是长方体,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谁能举一些长方体的例子?生:砖、牙膏盒、一次性打火机等都是长方体。师:师举起一支打火机,这到底是不是长方体呢?我们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后就知道了。(师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师:请同学们观察你手中的学具,看一看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都是什么…  相似文献   

8.
师:同学们认识我吗?我姓薛。仔细看看我,有些什么特点? 生:你人长得高,很瘦。 师:高好啊!站得高,看得远嘛!  相似文献   

9.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师:首先打个谜语给大家猜: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生(异口同声):眼睛!师:大家真了不起,不过你们能告诉我眼睛有什么重要作用吗?  相似文献   

10.
教学片段: 片段一:分一分,发现图形共同特点 师:请同学们找一找,教室里、校园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有你认识的图形。(生答略)师:大家都有一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在下面这些图形中,你认为哪几个可能是好朋友呢?为什么?  相似文献   

11.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透镜,其中讲到凸透镜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下面放段录像,请同学们观察。(师放录像)师:录像中,老师在干什么?生:用放大镜看书。师:放大镜就是凸透镜,通过凸透镜看到的字跟原来的字比较,有什么变化吗?生:字大了。师:请大家接着看,照相馆中的摄影师在给老师照相。照相机的镜头也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这是毛玻璃,通常把它叫光屏。同学们家中照相机的光屏是胶卷。请注意,你在光屏上看到了什么?生:您的像。师:像阳人比较,有什么变化吗?生:比人小,而且倒着。师:观察得很仔细。其实,你通过凸透…  相似文献   

12.
1.出示单元主题图,揭示单元内容。师:听说大家都很喜欢去游乐场玩,今天我们就一起到这个游乐场去看一看吧!(师出示动态单元主题图)师:大家看,这里的游乐项目,你最喜炊玩什么?师:它们是怎么运动的?(学生手势比画)师:你们知道吗?在这个游乐场里,还隐藏着许多数学知识.这就是我们本单元将要研究的“图形与变换”。(单元主题图定格)师:(指图1)滑梯大家玩过吗?这上面就有我们认识的老朋友,它是谁?  相似文献   

13.
一、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创设情境 (课件:3只丹项鹤)师:认识它们吗? 生:丹项鹤。 师:对呀。美丽的射阳就是丹项鹤的故乡。从图上你看到有几只丹顶鹤?生:3只。(课件:从空中慢慢又飞来2只丹顸鹤)你又看到了什么?生:又飞来2只丹顶鹤。  相似文献   

14.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激活内需(教师出示学校的图片和场景)师:孩子们,请你用数学的眼睛来观察画面中物体的面,你能找出你认识的平面图形吗?生: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平行四边形……  相似文献   

15.
师:你觉得自己哪个词读得最棒?站起来读一读。(学生分别读词,教者特别鼓励后进生读生词。)师:对这些词你有什么不懂的吗?  相似文献   

16.
图形     
《中学生数理化》2005,(7):18-23
上帝赐给我们一双眼睛,我们的生命中就有了美丽的色彩.再加上美妙的形状,就构成了绚丽多彩的世界.在生活中.我们离不开图形,在科学上,我们也依靠着她,图形不但创造了我们的生活.还和谐着思想,凝聚着永恒,你知道图形是什么吗?可能你很难回答.她真有那么奇妙吗?不信,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认识她吧.  相似文献   

17.
一 借助课文,切入主题 师:(出示课文《苹果里的五角星》插图)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横切苹果可以看到里面的五角星。邻家的小男孩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相似文献   

18.
“洋溢”词语教学片段:师:(板书“溢”)请仔细观察这个“溢”字,你有什么发现吗?生:我发现这是个左右结构的字。师:不错。其他同学还有什么新的发现?生:我还发现“溢”字是个形声字,它的左边是形旁,与水有关,右边是声旁。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其他同学要向这位同学学习。联系生活实际,谁能说说“溢”字的意思?(学生鸦雀无声,面面相觑。)师: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这种体会,就是说,当你接水的时候水在容器中太多会发生什么现象?生:水会溢出来。  相似文献   

19.
有位老师执教北师大版教材"分苹果(分数的初步认识)",是这样开始的:师:现在是什么季节?生:夏天。师:夏天有什么特点?生:热。师:同学们喜欢吃水果吗?生:喜欢。师:喜欢吃什么水果?(由于前面的引导,  相似文献   

20.
片段一:巧设疑点师板画小兔,问:你们认识它吗?(生齐:小白兔) 师:以前我们学过写小白兔的儿歌,你能背一背吗?生:小白兔,穿皮袄,耳朵长,尾巴小,三瓣嘴,胡子翘,一动一动,总在笑。师:记得真好,我们一起来拍手背一背。(师生齐拍手背儿歌) 师: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兔子呢?今天我们来讲它的故事。[投影展示多幅图] 师:请把多幅图按顺序连起来看,你看懂了什么?讲一讲。(看图准备2~3分钟)师:知道这几幅图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吗?生:小白兔运南瓜的事。生:小白兔想办法把南瓜运回家。生:小白兔滚南瓜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