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课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时间短,突出主要知识点,便于移动学习、利用碎片时间学习。本文根据目前高职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出在工程力学课程中进行微课教学的应用研究,作为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和拓展,能够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达到强化巩固知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鉴于热动、建环、机械、工管、给排水乃至柬埔寨班等多专业都开设工程力学课程这一实际,结合多年来工程力学教学的经验体会,展望工程力学的工程背景,剖析工程力学的体系特点,详释工程力学的内容要点,理顺工程力学的框架主线,探讨工程力学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好工程力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围绕高职高专教育重在培养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的目标,从教学手段、实验教学、工程意识、课程考核四个方面阐述了《工程力学》教学改革方案,探索能够突出对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高专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1.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领域的划分意义(1)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领域及其划分学习领域又称课程领域,通常指:①可以选作课程项目的人类经验和学术研究的范畴;②所选项目系为教学目的而编入的宏观课程范畴。课程领域包括一系列可能选入或已选入的课程项目。学习领域不完全等于学科领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学习领域是指按学习内容性质的不同划分的学习范畴。体育与健康课程将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5个学习领域。学习领域均有自己的目标即领域目标,它是指期望学生在各学习领域达到的学习结果,课程目标通…  相似文献   

5.
探究学习在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探究学习在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展开论述,提出了探究学习在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对探究学习的概念、基本构成要素等基本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中实施探究学习的条件以及探究学习在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详细阐述,认为探究学习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中的运用,长期坚持,必将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6.
李林 《体育教学》2008,(1):40-41
一、关于学习领域的划分 “新课标”将体育与健康课程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并设置了相应的学习领域目标。学习领域的划分,弥补了过去体育课程单纯以运动形态及功能划分学习内容的不足,拓宽了体育课程的学习范围,更加有利于体育与健康课程多元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探究学习在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展开论述,提出了探究学习在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对探究学习的概念、基本构成要素等基本问题进行了交代,在此基础上对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中实施探究学习的条件以及探究学习在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详细阐述,认为探究学习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中的运用,长期坚持,必将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未来高等教育教学的发展和应对提升学习质量的挑战,系统梳理学习投入理论和SPOC混合教学研究进展,进行基于学习投入理论的公共体育SPOC混合教学整体设计。课程设计框架包括优质课程资源整合与开发、有效的教学与学习策略、课程实施过程、促进学习发展的多元学习评价。结合SPOC混合教学的具体实施,对课程框架和教学流程的整体联系和衔接关系进行了阐述,对课程资源呈现,创设自主和协作学习环境,建立多维师生交互空间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的课程应用进行了分析。从关注学生发展的角度探讨以课程学习的真实性任务促进学生的学习投入,促进课程高阶目标达成的原理与过程。SPOC混合教学在促进学生学习投入、锻炼行为延伸、课程满意度测评等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评价进行了研究,在述评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论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方法,制定了该课程学习评价的指标体系,以期望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评价及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借鉴自主学习模式的相关研究成果,将有舞蹈网络课程与自主学习模式相结合,期望借助网络教学平台突破有氧舞蹈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时间、形式更加灵活,培养学习兴趣、创新和自主学习能力。分析构建有氧舞蹈网络课程自主学习模式下的诸要素,探讨在该模式下对各教学环节的设计、开发及相应教学策略的制定。本文认为有氧舞蹈网络课程的自主学习模式构建应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教学评价和课程设计来引导学生进行启发性和探究性学习,即达到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又符合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体育课程中跨学科学习是让学生综合运用2种或2种以上的学科知识和技能理解现实生活和跨学科地解决问题。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跨学科学习需要聚焦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基本要求是贴合学生的生活需求、强调各种情境创设、注重“五育”的相互融合、学生身体力行深度参与,其基本过程是“搭建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提出问题驱动学生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综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实施跨学科学习的保障路径包括:体育课程实施者转变对学生知识学习的传统认知;整合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相互联系的知识资源;多方面着力提升体育教师的跨学科教学思维与能力;立足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找准“五育”融合的基点;防范体育课程中实施跨学科学习出现各种虚假现象。  相似文献   

12.
论体育课程目标——评贾齐与解飞厚的课程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体育课程设置的原则和目标规定及对体育概念的历史考察,指出体育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有修养、有能力、健康明朗、积极向上的人。体育的目标应该具体到"运动技能学习、社会行动学习、认知和反思学习及情意学习"等方面的目标。体育课程建设应当遵循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利用体育课程历史上出现的身体观和育人观的成果,将育人观和运动观相结合,使我国的体育课程建设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南京邮电大学241名选修瑜伽课程的女生进行调查,探讨通过瑜伽课程的学习与锻炼对高校女生学习倦怠状态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瑜伽课程的学习,高校女生的总体学习倦怠状态得到了显著调节和明显的改善;(2)瑜伽课程的学习对高校女生的身心耗竭、学业疏离状态的调节具有显著作用,而对于低成就感状态的调节作用不显著;(3)不同年级的高校女生学习倦怠状态间差异不显著;(4)瑜伽课程的学习对不同年级女生学习倦怠状态的调节作用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考核及评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对高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现行的课程学习评价已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探讨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高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目的、内容、方法等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我国在线学习领域正面临着新机遇与挑战,在线学习满意度是衡量和评价在线学习质量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为例,了解新冠疫情期间该院体育专业学生的理论课程在线学习满意度.结论:疫情期间的理论课程在线学习满意度与学习资源维度中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学习平台维度中的平台设计、平台技术,学习交互...  相似文献   

16.
一、理解课程概念 明确改革方向西方最早给课程下定义的是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斯宾塞。 1 85 9年他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提出 ,课程“是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美国的拉尔夫·泰勒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他认为课程是学校为了达到其教育目的而设计并指导的学生所有的学习 ,他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提出有助于达到各类目标的有效学习经验包括 :培养思维技能的学习经验、有助于获得信息的学习经验 ,有助于形成社会态度的学习经验 ,有助于培养兴趣的学习经验。近年来我国教育理论界也开始了对课程理论的深入研究 ,有专家…  相似文献   

17.
根据高校体育课程运动技能学习中的可控制及不可控制因素,着重分析高校体育课程运动技能学习中产生弱势群体的原因,及其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而为解决弱势群体在体育课程运动技能学习和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便于教师在进行运动技能学习中采取具体、有效的措施,来提高体育课程教学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进行研究,剖析传统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存在主要问题,对课程学习评价的指导思想、基本理念、方式、内容、标准等进行全面探讨,以求在新课标实施下构建科学性、全面性、发展性、可操作性、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多元化的学习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法、归纳法,比较分析法,在剖析传统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存在主要问题的同时,根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发展趋势和体育教学的特点,就《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评价方法、评价量表等进行了全面的探讨,以求建构科学性、全面性、发展性、主体性、可操作性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0.
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查阅了国内有关体育课程评价的文献资料及教育部文件,对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原则、内容、方法、主体等进行了研究,认为高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应围绕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培养终身体育意识进行;学习评价应以人为本,促进个体全面发展,充分发挥评价反馈、激励、导向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