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贯彻新课标,实施新课程,其核心问题是课堂教学改革,如何用新的课程观、教学观与学习观指导教学工作,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开发学生智力潜能,形成以学生的健全个性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对“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谈谈自己的认识: 1、问题的提出构建“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是基于以往学生“过多依赖老师,过多依赖书本,过多依赖练习”这种主体缺失现象提出来的。其目的是,在新课程条件下,改变传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运用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对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六步自主学练”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旨在通过研究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通过“六步自主学练”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很好地引导了小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自主学练,从而提高了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强调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本文作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激活课题--联系阅读--合作讨论--体验升华"的课堂教学策略,以改变原来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达到其自主学习的日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成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题组导学”课堂教学模式,顾名思义是一种以“题组”为课堂教学内容和目标的载体,引导学生课堂学习,达到一节课知、能、情诸方面教学要求的教学方法。它是以人的发展为本,以构建主义的积极观点为主要理论依据,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旨,以提供问题或学习材料为前提,以学生自主、合作解决问题为主要学习方式的一种“实践式”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新课程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在课程改革中一些教师,甚至某些领导,死搬硬套自主合作探究的的学习方式,要求每一堂课中都要有  相似文献   

6.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学生完成课堂学习活动的教学模式。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强大的交互性、学习的自主性培养以及对于先进教育技术的应用上。在我国当前大力进行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通过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广泛并深入的推广到大学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把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大学英语教学理念的彻底变革作为互联网+背景下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根本目标。基于这样的认识,文章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出发,分析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障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角色学习圈"协作课堂教学模式是武汉市汉阳区七里小学建构的课堂教学模式,无论是形式的变化、课堂模式的变化、学生角色的转变,都从某个角度反映了新课程的理念。这一模式能较好地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能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能为师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应用这一教学模式需要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实质性的实施阶段,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并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教育理念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对课堂教学行为起着重要的导向性作用的课堂教学评价也随之变革,本文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参考,分析了传统课堂评价的不足与问题,阐述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评价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使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发生变化。新课堂不再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这个层面上,而是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线路,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有自己的空间,时间去探究、合作、体验、创造,完成各种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为适应新课标的教学,教师应大胆改革,探究新方法,提高政治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问题探究式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内蒙古自治区定于2007年实施新课程,为了在不久的将来使新课程顺利走进历史课堂,笔者两年多来在现行课程框架内尽可能地贯彻新课程所倡导的研究性学习的理念,采用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交流交往能力和创新探索能力。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高效性,重视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和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因此,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音乐课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作为高师音乐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钢琴教学是高师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课程之一,因此,改进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也势在必行。本文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实际教学和应用为切入点,针对缺乏完善的教学体系,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立足于课上课下两个阶段,提出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具体操作流程,以期为我国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利参考,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起到实际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教育论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鉴于此,该文提出了课堂教学评价新模式——以学论教,教为学服务。在"以学论教"的教学评价模式下,教师要改变角色,以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教师不应再充当导演的角色,而应成为学习情境的创造者、组织者,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达到课堂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在课堂教学改革,而课堂互动是课堂教学改革中不可回避的论题.突破课堂教学的困局,在于落实好“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课堂互动是以师生双方的平等对话为前提,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文本互动的课堂教学.课堂互动的实施,自主学习是前提,合作探究是关键,有效互动是根本.  相似文献   

15.
翻转课堂是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借助于微课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英语,实现课前预习、课堂合作、课后巩固目标。但实际教学中,因教师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缺乏客观、全面的认知,使得教学优势难以充分发挥。动机理论强调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保持,将之应用到翻转课堂教学中,增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翻转课堂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6.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线上网络平台自主学习与线下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其弥补了传统课堂及单纯网络平台教学的不足。本研究尝试在"英语演讲与思辨"课程中采用线上理论自学与线下演讲实践分离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适用于演讲思辨混合式教学理念的教学设计、教学互动、反馈方式及考核方式。通过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显示,线上理论线下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获得学生们的高度认可,是传统英语演讲课堂教学的一个积极有效的改革方向及延伸。  相似文献   

17.
论自主性课堂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主性课堂是基于自主学习的课堂,是新课程条件下以自主定向、自主探究、自主监控、自主建构为基本范型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形态,其建构的理论依据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自主性教育理论。我们之所以要建构这样的课堂教学形态,就是为了唤起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创新精神、自主学习规律等得以形成、展现和探究。自主性课堂建构的基本策略主要有:学生自身主体性的确立,教学自主与学习自主的有机结合,评价与反馈机制的建设以及支持与服务体系的建设等。  相似文献   

18.
随着语言教育观念的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受到挑战,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及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大学英语作为大学必修课程也必须符合以人为本这一原则,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文章就大学英语教学中影响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因素、英语自主学习的指导思想及原则,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翻转课堂又被称为"颠倒课堂",是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背景下被催生出的颠覆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与流程的新型教学模式。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时间被重新定义,学习决定权由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翻转课堂的有效运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其自主学习能力与应用创新能力。但是,我国传统的教学大环境依然根深蒂固,为翻转课堂的融入与开展造成了一定阻碍,需要我们清楚认识不足,并逐步改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以“对分课堂”这种新兴的中国本土教学模式为对象的探索与研究显示:该模式与各种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组合也显示出很大的可行性。OBE理念强调成果导向,而“对分课堂”旨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主动性,留给学生的时间主要是互相讨论、汇报自主学习的成果。因此要达到OBE规定的成果,教师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部分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引导,而不是放任和盲目的学习。本次研究旨在将OBE教学理念与“对分课堂”相结合,探索更加合理的课程设计以及更加高效的课堂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