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冬季参加室外体育锻炼,不断受到冷空气的刺激,血液中的抵抗疾病的抗体增多,身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增强,冬季体育锻炼,接受阳光的照射,弥补阳光照射的不足。尤其是今年的冬天气温相对较低,且起伏较大,很多体质较弱的人群便容易因此生病。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国家级示范区体育锻炼活动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政府的组织管理、财政的投入力度和推进过程的完善三大方面。产生的原因主要体现在管理体制、社会组织以及公益服务等方面。建议构建综合的管理模式,加强示范区的普及。  相似文献   

3.
从内在需求和外部环境两方面分析了高中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必要性,并对部分高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时间以及频率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合我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实践经验,借鉴兄弟学校的优秀做法,提出从发挥体育教师特长,举办体育艺术节以及开发运动休闲项目几方面来丰富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吸引学生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思想。  相似文献   

4.
王卫国  宋建亚 《体育科研》2013,(5):81-83-87
儿童是身心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采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手段进行干预,可以更好地促进其发育和发展。本文探索性地使用与提高注意力、反应能力、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相关的游戏对儿童进行干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运动教育干预,实验组儿童的注意力、反应能力,平衡性能力,协调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提高。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应用于锻炼行为变化的跨理论模式进行研究,提出了运用跨理论模式指导硕士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对策,作为个人、学校、健身俱乐部以及社会体育组织在开展健身锻炼活动时针对不同人群制定干预方案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大学生体育活动形式对体育锻炼动机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春燕  王欢 《体育学刊》2003,10(4):67-68
通过问卷调查表明,男生的体育锻炼动机强度要高于女生。影响其锻炼动机强度的主要体育活动形式依次为体育课、课余体育锻炼、体育媒介、体育消费、课余体育竞赛和课余运动训练。在努力抓好体育课和课余体育锻炼这两种活动形式的同时,要充分发挥体育媒介和体育消费对大学生锻炼动机的积极作用,是今后高校体育工作的努力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7.
体育锻炼心理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体育锻炼的心理效益加以综述,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旨在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阶段性特点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3  
本文运用“阶段性行为改变模式”的理论,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的阶段性特点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研究。研究的结果表明,有一定比例的大学生完全不参加体育锻炼,有体育锻炼习惯者较少,大部分的学生有时参加体育锻炼,但没有养成习惯;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具有阶段性动力特征;大学生中存在随年级的增长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同时增加的不良现象。  相似文献   

9.
调查寒假期间肥胖青少年的体育锻炼现状,探索寒假期间肥胖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为促进肥胖青少年进行合理体育锻炼提供理论依据.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自编寒假期间肥胖青少年体育锻炼影响因素问卷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对322名13—18周岁BMI≥25的超重及肥胖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回归模型进行统计...  相似文献   

10.
选择特定的考试应激情境,使用心境状态量表(POMS)和锻炼感觉量表(EFI),通过实验比较的方法,目的为研究体育活动作为应付方法降低考试应激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参与体育活动能够有效地降低考试后产生的应激反应,改善心境状态;体育活动时心境状态的改善与运动愉快感的产生之间存在显著意义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补偿性运动的原理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运动技术的掌握,除了常规的教学方法外(如,对完整动作过程的讲解,正确的示范和错误的纠正.),让学生建立补偿性运动的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合理技术,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体育锻炼提高身体自我概念的内在机制,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身体自尊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社会体格焦虑问卷和自编的 理想-现实身体自我差异问卷,对752 名天津市在读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锻炼量与身体自尊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确实 可以提高身体自我概念。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自我效能感、社会体格焦虑和理想-现实身体自我差异3 个变量分别在锻炼量与身体自尊关系之 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还将自我效能感、社会体格焦虑、理想-现实身体自我差异3 个中介变量整合在一起,构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自我概念的中 介效应整合模型。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身体锻炼提高身体自我概念的中介效应整合模型整体拟合较好,总的中介效应占39.32%,即体育锻 炼影响身体自我概念的总方差中有近40%可以由自我效能感、社会体格焦虑、理想-现实身体自我差异解释。上述结果提示,身体锻炼可以通过提高 自我效能感,降低社会体格焦虑,缩小理想-现实身体自我差异,进而促进身体自我概念的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身体锻炼提高身体自我概念 的心理机制所在。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身体锻炼对羞耻感的影响,对215名初中2年级学生进行了身体锻炼和羞耻感的问卷调查,并根据身体锻炼量表中的得分将学生分成3组,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身体锻炼与中学生羞耻感的4个维度以及羞耻体验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大锻炼量对学生的个性羞耻、行为羞耻、羞耻体验有显著影响,而对身体羞耻和家庭羞耻的影响不具显著性;中锻炼量、小锻炼量组学生羞耻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大锻炼量组学生羞耻感性别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运动与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玲 《体育科技》2002,23(3):52-55
国内外大量关于运动与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的研究资料表明 :虽然运动可维持和改善骨的结构 ,但仍未找到最有效的运动方式 ,尤其对于中老年妇女 ,此项工作更显重要。  相似文献   

15.
运动锻炼、人格特征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采用集体问卷测试,分析了运动锻炼及其相关因素对中学生的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学生的运动素质和能力知觉与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性相关,运动锻炼的水平与中学生的人格和心理健康水平也存在显著性关系。中学生运动锻炼的兴趣水平和努力程度对心理健康发展有重要影响,个性人格特征影响锻炼的兴趣,而努力方式受性格的制约,心理健康与运动锻炼存在着显著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于调查广州市高校老年教职工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次数、持续时间、运动项目和参加体育锻炼的场所及消费.结果显示,广州市高校老年教职工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娱乐、交朋友和提高素质;体育锻炼选择的主要项目是球类、健身操和太极;体育锻炼的场所主要是俱乐部、体育场馆和老干部活动中心;体育消费集中在500-2000元之间.说明广州市高校老年教职工的锻炼目的明确,项目、场地选择合理,有一定的体育消费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有氧健身运动对中老年女性体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分组测试与问卷调查法,了解有氧运动对中老年女性体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年更年期,长期参加有氧运动组女性的WHR、安静脉搏、舒张压低于较少运动组,而肺活量、握力、坐位体前屈、最大摄氧量高于较少运动组的女性,差异具显著性;在老年前期,长期参加有氧运动组女性的BMI、WHR、体脂率、舒张压均显著低于较少运动组,而肺活量、握力和单足站立高于较少运动组的女性,差异具显著性。据此,长期参加有氧运动可明显改善中老年女性的体质状况。  相似文献   

18.
从学校体育现状出发 ,对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教育衔接进行分析 ,认为课堂教学的局限和不足难以实现终身体育 ,只有充分发挥课外体育的优势 ,课外体育与课堂教学齐头并进、相得益彰、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的目标任务 ,才能确保终身体育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太极拳锻炼对老年人身体素质的作用,运用实验对比、问卷调查等方法,对随机选取的太极拳锻炼组和对照组各18名老年人的闭眼单脚站立、坐位体前屈、反应时、握力等项目进行实验测试。结果显示,太极拳锻炼组闭眼单脚站立时间为10.98±5.07s、坐位体前屈为14.89±3.60cm、反应时为0.56±0.07s、握力为36.22±4.79kg,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表明,太极拳锻炼对于改善老年人的平衡、柔韧、灵敏、力量等身体素质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1200名中学生为调查对象,就主观锻炼体验(积极幸福感、心理烦恼、疲劳)与体质健康评价结果、体质健康评价指标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体质健康评价结果与积极幸福感呈正相关、与心理烦恼及疲劳呈负相关,且存在性别差异;积极幸福感与体质健康各评价指标呈正相关,心理烦恼和疲劳与体质健康各评价指标呈负相关.研究结果提示,关注学生锻炼过程中积极情感体验可能是提高体质健康状况的间接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