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儒道释思想的武术人文考察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采用文献资料法,阐述了重建武术人文理想的必要性;从人文理想及其实现方式的角度,考察了儒道释思想及其交融;指出儒道释三教合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2.
《体育师友》2015,(6):31-33
运用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从武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个体主体性和主体间性出发,针对高校武术教学中师生个体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的缺失的现象,提出了在高校武术教学中应注意师生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师生合作交流,师生探索创新等解决武术教学中师生个体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统一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的研编进行研究分析。段位制的改革以技术要素为核心,以打练结合为模式,体现了新的推广理念和武术文化的传统回归:突出不同拳种的技术特征与揭示文化特色相统一,强化"拳种意识",体现武术发展的多元化;各拳种段位技术按"打、踢、拿、摔"分级,具有鲜明的层次性,不同级别强调不同的技法特点,体现传统的训练模式,彰显文化内涵;突出打练结合,全面体现武术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中国武术中暗器的概念、历史发展脉络、特点与功能、内容与分类以及相关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经过上千年的发展,暗器已成为中国冷兵器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内容繁杂的暗器种类极大地丰富了武术器械体系,弥足了常规兵器的不足,大大提升了武术器械的使用空间、打击范围以及杀伤效果.由暗器演绎出的相关文化,尤其是武侠暗器文化在小说家们的生花妙笔下更被赋予了一种神秘的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从武术演武的形成与架构角度,将武术套路演武作为一种身体运动文化进行阐释与说明,并进一步构建武术套路生成与发展的文化原理.主要结论:武术套路是中国审美文化主导下的武术格斗思想与格斗技术的结晶体,是以人体攻防本能为基础升华形成的一种身体运动审美文化,是体现尚武距离美的艺术;在武术套路演武中,招法与劲道是演武文化的灵魂,“拳势”特点体现演武文化的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6.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探讨武术文化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武术属于体育,但高于体育",其主要原因还在于它具有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对武术的哲学性、艺术性研究,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与武术文化的基本特征之间是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的.  相似文献   

7.
以河南省弱势武术文化为研究对象,分析弱势武术文化的当代境遇,对弱势武术文化边缘化的原因进行研究得出:保护弱势武术文化的价值定位错误;弱势武术文化的生长环境日益恶化;弱势武术"文化空间"日趋萎缩;弱势武术文化群众基础薄弱,缺少传承者。  相似文献   

8.
主体间性是20世纪西方哲学中凸现的一个范畴,在处理不同主体间的交流与对话方面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构建起中西体育的主体间性理论非常必要.本文结合武术申请进入奥运会、以及武术后续发展等问题,对确立中西体育主体间性理论的意义进行了论证分析.  相似文献   

9.
竞技武术技术的异化、传统武术练法的遗失是武术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文化是现今武术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主要是由于中国武术具有的文化使命和"文化立国"战略的指引及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武术服装文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服装承我着文化、礼仪、体现一种风采.对武术服装上衣的文化内涵、武术服装腰带结的文化内涵、武术服装裤的文化内涵进行梳理.中国服饰文化只有以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为根基,才能在世界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传统武术动作元素、导向、模式进行分析,认为:动作元素受后期社会因素影响呈多元化趋势;传统武术应以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复兴尚武精神、提高全民族素质、建立和谐社会为目的,遵循文化性、独特性等发展原则.新时期传统武术技术发展应以技击性传统武术、健身性传统武术和艺术表演性传统武术模式为主.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方法,以文化地理学的视角对三晋武术的产生、繁荣与发展进行研究,指出在特殊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晋武术文化.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的了解其文化遗产的继承、创新与发展,并为中国多元武术文化的共存和融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既为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同时也应注意到借助“申遗”东风得到切实发展的多集中在民众基础较好、有一定传承规模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上,而原本岌岌可危的弱势民族传统体育并没有摆脱濒危的生存困境。文章以河南省弱势武术文化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弱势武术文化的当代境遇,对弱势武术文化边缘化的原因进行研究得出:保护弱势武术文化的价值定位错误;弱势武术文化的生长环境El益恶化;弱势武术“文化空间”日趋萎缩;弱势武术文化群众基础薄弱,缺少传承者。  相似文献   

14.
武术进入奥运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民族的奥运情节是近现代中国人心灵深处难以割舍的心痛。对从积贫积弱的旧中国走过,又沐浴中国改革开放春风的老一代武术工作者来说,这种历史的积淀和重负要比年轻人更强烈。中国申奥的巨大成功,无疑使中国人又一次深深地体会到民族强大的豪迈和兴奋。  相似文献   

15.
武术的当代发展与历史使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丕相  马文友 《体育学刊》2011,18(2):117-120
对古今武术变化从多角度进行了梳理和阐述,认为武术进入学校是一种进步,但是不应局限在体育层面上发展,应站在世界之巅,从文化的高度上进行传承和弘扬。并提出了守护武术的精神家园,保持它的基本品格、风格和技术体系是当代人神圣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相似文献   

16.
武术文化,是一种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指导,以肢体动作为实践的民族文化;是中国文化走出去中"最优秀"的部分,是"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的优势载体;是讲好"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故事的有效方式。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反应,武术文化自信不仅是通过"遗传"预设好的前提,更是在国际化或跨文化中走向成熟。我们要在"从民族文化走向世界文化"的国际化进程中形成自己的文化心理,建构坚实的文化自信。据此,研究提出相应的建构策略:(1)在国际化进程中,更好地阐发武术文化精髓;(2)在国际化进程中,更好地理解文化差异;(3)在国际化进程中,更好地理解间性交往。  相似文献   

17.
运用录像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分析当前武术纪录片的类型与作用并进一步阐述武术纪录片的意义。目前武术类纪录片有三种类型:探索揭秘类,以科学的视角、方法与观念审视武术历史与文化;人文社会类,从文化角度、技术层面、历史蕴涵等方面对武术进行挖掘、整理与继承;科学实验类,引入先进的人体机能监测设备,融入现代医学、解剖学、生理学等人体科学指标对武术技术内容测试。武术纪录片作为可视的记录是对武术科学研究的一种有益的补充,是武术文化的真实传播。  相似文献   

18.
温冰 《武当》2013,(10):39-41
武当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多得、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中华武术的发展伴随着中华文明走过风雨历程,武当武术在孕育、萌芽与发展过程中,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粘附和涵摄,逐渐形成了以儒、道、释等家思想以及中国传统哲学、美学、医学、兵法学、原始宗教学等文化内容为内核的,以艺、技、气、医等外部形态特征为武术外沿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性体育项目。特别是其“内功外拳”的武术理念和“内外结合,以内为主”的内功动养机制,在中华武林独树~帜。武当武术丰厚的文化底蕴,博大的社会空间,精深的思想内涵,在健康理念的时空,正以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广泛的影响着世界。  相似文献   

19.
李吉远 《体育学刊》2011,18(4):118-121
岭南南派武术流派虽多,却拥有相近的特征和文化特色,这些岭南武术技术特征和文化特色都带有岭南地域文化的烙印。岭南南派武术技术特征是岭南地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共同塑造的:岭南自然地理环境、社会政治环境及地域人种体态特征促使武术技术风格形成外化;岭南地域内的生产、生活及语言惯习促使岭南技术风格表达内塑。  相似文献   

20.
主体间性教育对单子式的主客体取向的主体片面教育起到求源返真的作用,是教育理论发展的内在必然和教育实践发展的历史选择。目前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师生主体性融合、和谐师生关系和学生人格自由发展等方面的缺失折射出体育教学的主体间性缺失。究其原因主要有:教师对课改的虚假认同,班级授课制度的弊端,课程价值取向的扭曲等。实现中小学体育教学主体间性的要做到:体育课程改革向"教师立场"转变,走向交往式教学,树立现代化的体育教育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