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王朝出于祭祀的需要,创作了大量的颂歌,这些诗歌在商朝灭亡之后,经过商之后裔宋国乐官和周王朝乐官的保存而得以流传下来。由于历史的变迁,周代宋国所保存的祖先乐歌在流传过程中已发生变异,甚至残缺不全,至西周晚期,乐官正考父以周太师所保存的商代诗歌为范本加以校正。正考父只有校《商颂》之功,而无作《商颂》之说。今本《诗经·商颂》为商人旧作,它是商人众多诗歌的一部分,这些诗歌是周太师在旧商作品中经过筛选之后收入《诗经》中的。  相似文献   

2.
《诗经》《书经》《易经》《礼记》《春秋》统称“五经”,它们都有自己的雅号别称。《诗经》别称“葩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周王朝通过各诸国的协助,进行采集,然后命乐师整理,编篡而成。相传由孔子删定,当时共有三百一十一篇。秦朝焚书后少六篇。现存三百零五篇,通计三万九千二百二十二字。这些诗篇都是采摭自当时诗歌艺苑中的精华“奇葩”,故称“葩经”。《书经》别称“壁经”。这是  相似文献   

3.
中国中国的名称由来已久。《诗经·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这里的“中国”是指当时周朝的京师。《尚书·梓材》:“皇天既付中国民”,这里的“中国”则是指当时周王朝统治下的全国而言。不过那时主要还是指黄河流域的中原一带。随着国家的统一,中央集权的加强,“中国”所指的版图也不限于黄河南北,最后成了整个国家的正式名称。  相似文献   

4.
《诗经》是制礼作乐的产物。礼乐制度从建立到完善,几乎贯穿于整个西周时期。《诗经》之前的乐诗文本,在西周时进行过两次编订。其编辑思想、宗旨以及诗集的功用,都是为礼乐所用。第一个定本应是伴随着周公制礼作乐编订于周康王朝。它以祖先和上帝一体化为对象,为西周王朝封建宗法政治而颂祷,其特征是“颂声大作”;第二个文本是以王政的礼舣活动与政教内容为对象,表现“王者之迹”,其编定的时间为周宣王朝。  相似文献   

5.
《诗经》不仅是中国的文学性诗歌名篇 ,也是史学作品 ,它是中国的“史诗”。《诗经》与古希腊《荷马史诗》相比 ,有中国自己的史诗特色。虽反映社会历史 ,但缺乏专题性。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浓烈 ,显示思维的原始朴素性。具有现实性思想 ,揭示斗争热点。文史交融浑一 ,本能凸现艺术。何以有如斯之史诗特色呢 ?中国奴隶社会制度特征影响了《诗经》的内容。中国史学起源早 ,有反映当代事件的能力。中华民族的经验思维、八卦思维及五行思维对《诗经》有一定的影响。中国早期的“天命”、“鉴戒”史观成为《诗经》的基因  相似文献   

6.
“诗经”自结集以来特别是汉代以后,一直被尊为经典,“掌之王朝,颁之侯服,小学大学之所讽诵,冬夏之所教”(朱彝尊《曝书亭集》),作为一种说教——诗教——的工具,担负起了维护封建道德的政治责任。“五四”以后,《诗经》的研究冲破了经学的束缚,特别是对“国风”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对“雅”、“颂”也作了一些分析和评价。但是,较之“国风”,“雅”、“颂”的研究就显得相形见绌了。鉴于这种情况,笔者在全面考察《诗经》的基础上,对雅诗作了较细致的探讨,认为雅诗具有不容忽视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7.
《诗经·小雅·鼓钟》中“以雅以南”一语,过去说诗考据之家解说不一,迄无定论。作者的新见解是:“雅”是“夏”的假借字,“雅”即“雅乐”,指诸夏(周人)的音乐。《诗经》中的“大雅”、“小雅”,《周礼》写作“大胥”、“小胥”,原是周王朝的两个音乐机构,后来将其所演奏的雅乐中的诗篇,分别称“大雅”、“小雅”。“南”原是江汉、江淮之间长江中下游潮热卑湿地区的房屋之象形文,此处指荆舒地区的楚国南音、徐国南音,《诗经》中的“周南”、“召南”,当是周初由周公旦、召公从荆舒地区带回北方的楚、徐南音。所以今之《诗经》不应只称风、雅、颂,而应正名为风、雅、颂、南。  相似文献   

8.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鼻祖和经典范本,其“中和”精神更是帮助理解《诗经》的重要情感因素。本文从现实主义精神、情感表达的中和化和戒惧敬畏意识等几方面详细论述了《诗经》的“中和”精神。  相似文献   

9.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的诞生,不仅标志着我国古代诗歌的辉煌开端,也由此形成了中国文学绵绵不尽的源头和取之不竭的宝藏。《诗经》的影响是巨大的。而围绕着《诗经》形成的“诗经学”已经与“红学”“龙学”一样,成为了一门显学。因此,了解一些与《诗经》相关的名词术语是十分必要的。有趣的是,在诸多与《诗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探讨《牧誓》成书年代入手,进而运用早期国家的理论,通过对《牧誓》中周武王声讨商纣王诸罪状的分析。重新认识商王朝的国家形态,得出商王朝到纣王时期仍然处于早期国家阶段的结论,并对”美女破国”之说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周健 《四川教育》2008,(6):44-44
2007年,《中国教育报·文史》版推出著名诗人雷抒雁解读《诗经》的文化随笔(以下简称“雷随”),阅后对其主张“以诗心解读《诗经》”,“把《诗经》解放为诗”的观点颇为赞同,且觉得这与当下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些现象颇为相似。  相似文献   

12.
《学子》2003,(11):49-52
1《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305篇诗歌,四言为主的句式和重叠反复的章法是《诗经》中诗体的主要特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逃之夭夭”,“杨柳依依”等四字句,今天人仍被广  相似文献   

13.
褒姒形象的定型是在汉代完成的,而《史记》《汉书》奠定了正史中的褒姒形象。司马迁第一次在正史中描绘了一位神秘而客观的褒姒,给我们呈现出了一位不同于《诗经》所描写的真实的褒姒形象。班固全盘接受《诗经》的观点,“赫赫宗周,褒姒灭之”不仅在《汉书》中确立并进一步强化,而且深刻地影响了后世。找到了西周灭亡的替罪羊,后世的史学家和政治家们就能够求得一种心理平衡,从而也就有理由继续视西周王朝为模范王朝。褒姒成为汉代之后“红颜祸水论”的典型,这不仅是男权主义时代女性的悲哀,更是中国历史的悲哀。  相似文献   

14.
《诗经》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它对史传文学的影响是深刻的。而司马迁的《史记》也正是在《诗经》的滋养中,成就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治史思想。《史记》对于《诗经》内容的化用,对《诗经》“微言大义”的发展,以及阐述司马迁记史观念,都体现了“借天道说人事”这一非因果论的天命观及其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诗经》作为一部具有特殊的诗歌总集,在王朝删汰诗篇、编撰成集的过程中已注入了王朝的统治意识.理清《诗经》中的主要观念,是整体把握、深入认识这部诗歌总集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通过对《诗经》的梳理,论述其中的行教化、观民俗、宣导民情意识及变风、变雅所体现的观念.  相似文献   

16.
商朝词典     
秦·唐·镜子昔日的秦王宫,今天已是一座摄影城——英国摄制组正在拍摄资料片:《商王朝的生活》。导演是位70多岁的英国老人,头戴太阳帽,顶着酷暑,指手画脚,吵吵嚷嚷。于是上前搭话,他阔嘴一张,吐出4个拗口的词:“商、秦、唐、镜子。”我明白:他是说,商,这个三四千年前的中国王朝,是后来大秦大唐的镜子。于是陪这位洋老头瞎忙乎,在丝绸之路起点西安,在这十数个王朝的废墟上,把玩一面古老的镜子……狐狸精坏女人的俗称,源自商纣王的宠妃——妲己。她是千年粉面妖狐,化做人形,托身商王朝宫院,“好一张女儿脸,好一双女儿眼,一身光华,一身曲线,…  相似文献   

17.
《明夷》卦中“离”是太阳与鸟物象的统一,象征商政权与商王。“明夷”指商季统治黑暗走向衰亡及商纣例行逆施自取灭亡。文辞记载了当时的社会历史状况,反映了周灭商前后对商贤士的争取及对商遗贵族的拉笼。卦中宣扬商季统治天怒人怨,周代商是顺天应人,力图减弱商人对立情绪。《明夷》总结了周代商的历史过程,提醒新王朝的统治者牢记创业艰难,正视忧患,兢慎为政。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最早的爱情抒情诗歌见于公元前千年左右产生的《诗经》中。《诗经》的第一篇是千秋万代人熟悉的《关雎》,其中生动地描述了热恋、思念的情景:“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诗经》中这类的爱情抒情诗很多,如《静女》“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子衿》“纵我不往,子宁不来”,《隰桑》“中心藏之,何日  相似文献   

19.
《诗经·商颂·玄鸟》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三千年前,商迁都于“殷”,即今河南安阳。从此,这只黑色的燕子便在这神奇美丽的八百里太行山之东麓,波光粼粼的洹河南岸栖居下来,繁衍生息……———题记  相似文献   

20.
氓(《诗经·卫风》)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课本高中语文第三册2000年版注为“忠厚的样子”可也。王力先生《古代汉语》、郭锡良先生《古代汉语》同。此本毛传“敦厚之貌”也。余冠英先生《诗经选》“戏笑貌”,林庚、冯沅君先生《中国历代诗歌选》“笑嘻嘻地”,程俊英、蒋见元先生《诗经注析》(中华书局1991年版)“嘻笑貌。《韩诗》蚩作嗤”,亦可。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