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吴三桂(1612—1678年),字长白,原籍徽州,迁高邮,后籍辽东(今辽宁辽阳)。父吴襄,官至总兵、都督同知、中军府都督。吴三桂以武举出身“承父荫,初授都督指挥”。官至副将、总兵。他是明代宁远卫名将,辽东集团的重要成员之一,祖大寿的外甥,当时人曾说“第明国京师,倚祖大寿为保障。”因此明朝十分重视以祖家为中心的辽东军事集团。崇  相似文献   

2.
触摸辽宁的历史,特别是近代以来的历史,似乎总离不开关于“闯关东”的话题。今天的辽宁人,很多人都知道“金复海盖,辽阳在外”这句老话。这是说在明朝以后辽东半岛的五个卫城中,前四个都曾归山东登州府管辖,只有最北面的辽阳在外,由此可见辽南地区与山东在  相似文献   

3.
王鹤澎 《兰台世界》2022,(2):145-147
辽阳都司学是明代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学校,也是辽阳正统的官学和典型的庙学。它的建立与发展使得儒学教育在明朝边境得到发展。本文从辽阳都司学的建设与扩建、辽阳都司学与边境办学理念、辽阳都司学的办学特点三个方面对其进行论述,研究明代边境地区的儒学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4.
孙琼 《兰台世界》2014,(11):43-44
沐英是明朝开国名将,本文介绍了沐英的生平,分析了沐英镇守云南的原因以及云南在明初的重要地位,从这两方面入手分析了沐英对明朝政局稳定产生的影响,希望能为明朝历史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沐英是明朝开国名将,本文介绍了沐英的生平,分析了沐英镇守云南的原因以及云南在明初的重要地位,从这两方面入手分析了沐英对明朝政局稳定产生的影响,希望能为明朝历史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袁崇焕是大明晚期抗清名将,是一位争议较大的人物,被处死后明朝百姓争相抢食他的肉,而到了清乾隆时期,又受到了乾隆皇帝的赞赏。本文主要讲述了大明帝国晚期腐朽的帝国制度。抗清名将袁崇焕身陷帝国政治迷局中,在皇太极的设计与陷害中,一步一步失去了大明皇帝朱由检的信任,最终含冤而死。  相似文献   

7.
6月21日,上小学四年级的儿子,夜读《杭州日报》,看到头版头条消息《纪念定海保卫战公祭三总兵典礼在舟山举行》,他问:“三总兵是谁?”因为报上没写明三总兵的姓名,我凭印象替报纸交代了背景。儿子又问:“总兵是什么职务?”我说不出,报纸也没有介绍有关资料。儿子与我至今存疑。 次日,找出省城另4家报纸,这一报道都登在头版头条,可见各报对这一报道的足够重视和兴  相似文献   

8.
辽阳市档案馆收藏着一件日俄战争时期辽阳州衙发布的“安民告示”。告示自成一格、笔流畅,用韵言写成,它记录了日俄战争的地点、起因及辽阳州衙对辽阳居民在日俄战争期间的安民通告。它是辽阳州衙按照清政府“局外中立”的原则发布的“安民告示”,将清政府腐败无能的本质暴露得一览无余。  相似文献   

9.
开办广播民生热线类节目——《市民热线》的栏目宗旨是“搭建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自1999年辽阳人民广播电台开播以来,十年间,在古城辽阳产生了较大的反响。每期节目,听众都是踊跃参与,他们通过热线向主持人反映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在第二天的《热线回音》中得到解决或答复。  相似文献   

10.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即派人招抚辽阳行省等处军民,于一三七五年(洪武八年)在今辽阳市老城设辽东都指挥使司(简称“辽东都司”),下设定辽等二十五卫。一四○三年(永乐元年),又派人到黑龙江流域,进行招抚。于一四○九年(永乐七年),在黑龙江下游右岸特林(即今蒂尔)地方设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简称“努尔干都司”),相当于省一级的政权机关,其下设三百八十四卫。忽鲁爱卫就是其中的一个。是次于都指挥使司的地方军政机构,设有指挥使、指挥同知、卫镇抚等官。  相似文献   

11.
《记者摇篮》2006,(10):F0004-F0004
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伴随共和国的脚步,辽阳广播走过了50年的光辉历程。在1956年的中国共产党生日这一天,辽阳广播的电波响彻天空。历经50年的辽阳广播,经过几代广播人的努力,不断发展壮大。目前辽阳人民广播电台已经拥有新闻综合、交通文艺、评书戏曲、音乐广播四套节目,具中巾波、调频、网络多重覆盖功能。以史为鉴,以史为荣。50年来辽阳广播人写下了骄人的业绩。辽阳广播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为辽阳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辽阳人民广播电台《行风热线》获得辽宁省广播新闻“十佳栏目”、《市民热线》获得辽宁…  相似文献   

12.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农历三月十九日凌晨,明末农民起义军——大顺军领袖李自成率义军进入北京紫禁城,崇祯帝煤山自缢,明朝中央政权灭亡。四月二十二日明宁远总兵吴三桂勾结清军,在山海关打败李白成农民军,李白成撤回北京,四月三十日李自成撤出北京西走,清军进入北京城。  相似文献   

13.
赵芷仪 《兰台世界》2017,(2):124-125
袁崇焕的军事天赋使得他成为一位军事家,军事能力得到明清两朝的认可。但是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环境及其自身性格的短板导致了他悲惨的结局。崇祯帝杀了袁崇焕并不是明朝灭亡的全部原因,但时势造英雄,袁崇焕的死绝对是明朝灭亡的一个催化剂,一代名将的陨落,不论是什么原因,均是国家的损失。  相似文献   

14.
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的唐代大文豪韩愈,是一位被后代学者赞誉为“又起八代之衰”的文坛巨匠。他不但倡导了改变六朝靡丽文风的古文运动,而且身体力行,用大量精彩的文章给这场影响深远的运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人们吟诵他的佳作《进学解》、《送孟东野序》、《送李愿归盘谷序》等时,往往不会想到在现存的韩愈文集中,他为人撰写的碑文与墓志铭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这些碑志文同样已经成为了历代文人仿效与研究的对象。早在元代学者潘昂霄的《金五例冲,就引用了大量韩愈的碑志文,总结出撰写碑志的种种文例格式,作为文人们写作的范本。…  相似文献   

15.
辽阳历史悠久,从战国时期到后金定都辽阳,一直是祖国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作为一个都邑,最初叫襄平,是战国时期燕国所置辽东郡的首府。五世纪初,地入高句丽,改襄平为辽东城,唐代收复辽东,置安东都护府,治所曾一度在今辽阳。唐废“襄平”,把汉代位于浑河下游的辽阳县旧名,移作辽东城的名字,延用至今。辽置东京辽阳府,金置东京辽阳路,皆为五京之一,元属辽阳路,明为辽东都司,治所都在辽阳。后金天命六年(公元1261年),建东京于辽阳,天命十年迁沈阳,从此东北的政治中心北移。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设辽阳府,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升州,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  相似文献   

16.
贺龙元帅是一位德高望重,富有传奇式的英姿神彩人物。他在“十大元帅”中是最富传奇,又最具活力的。是“两把菜刀闹革命”的一代名将,“三大球不上死不瞑目”的国家体委主任。  相似文献   

17.
首山清风寺     
首山,位于辽阳城西南十五里,因孤峰耸峙,势若辽境诸山之首,所以得名“首山”。又称“手山”,传说是唐将薛仁贵东征时在坡石上留有手印而得名,有“鞍山下了马,手山按一把,亮甲山亮盔甲”之佳话。据《辽阳古迹遗闻》载,首山也称“驻跸山”,因唐太宗曾在此……  相似文献   

18.
笔者近因涉猎唐人碑志,发现唐人碑志中存有一些前人较少留意的现象,特将之拾掇成篇,以就正于世之博雅君子。一唐人碑志中存在着称呼上的性别异位现象,最明显者莫过于称女尼为和尚,前人已有注意于此者,如《八琼室金石补正》卷  相似文献   

19.
周松 《历史档案》2022,(4):60-68
《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二十三年(1390)降明的“达军”与汉军一同驻扎在沙州屯田,但事实上明朝始终没有在沙州地区驻扎过军队,两相矛盾。结合明初汉译蒙古文献、地方志,分析洪武朝西北番卫与明朝的关系,最终可以确定,“沙州”应为“鸣沙州”之脱误,降明“达军”的驻扎地在宁夏,而非敦煌。在运用理校法勘订《明实录》的错误、恢复历史记载原貌的同时,这一结论也为明初宁夏“归附人”来源找到了新的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20.
于冲汉(1871-1932年),字云章,奉天辽阳人。早年在日本东京外国语学校讲授汉语,回国后任辽阳警务局总办。日俄战时就给日本人当间谍,曾获日本勋三等瑞宝奖章,1904年为奉天全省巡警提调。1907年日本在奉天总领事荻原守一极力“推荐”下,任辽阳交涉委员,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