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里所说的“A在B中”是指这样一些句式: 1.鲤鱼在水库中。 2.风筝在天空中。 3.游客在旅途中。 4.学生在教室中。 5.事态在发展中。 6.会议在进行中。 7.住宅在建设中。 8.列车在运行中。乍看起来,这些句子是一样的,其实从词性上分析,我们首先会发现“B”项  相似文献   

2.
在语言表达中,两种以上的句式纠缠不清,叫做句式杂糅。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这一病句类型已成为考查的热点。考生在判断句子是否杂糅时,有一定的困难。怎样才能有一双识别句式杂糅的火眼金睛?我想应先了解句式杂糅的常见类型。  相似文献   

3.
“爱V不V”句式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爱V不V”句式来源于部分“如果爱V,那么就V;如果不爱V,那么就不V”这种两重复句原式的紧缩。原句式在语用层面上分布于三种不同的语境,从承载语义信息特点上看,它可以分化为A、B两种不同类型。“爱V不V”句式是由承载B类语义信息的原句式紧缩而成的。  相似文献   

4.
试析“随S”句式宗守云由连词“随”与其关联之句结合所形成的句式,我们可以叫“随S”句式。连词“随”与其关联之句S是互为依存条件的,二者密不可分。它们结合的形式通常是这样的:随+NP+vP(含疑问代词)例如:(1)我知道同事里有好几个小组织,常常聚餐,...  相似文献   

5.
在最近几年里产生了使用"有没有+V"进行提问的句子,使现代汉语以往的规范化受到干扰和冲击。这个句式不是以前尚未发现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汉语句式,也不属于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语料,追根寻源属于英语干扰现代汉语的不规范现象。大家所持的态度应该是尊重汉语语法规范原则,维护现代汉语的民族面目,对不规范的语法现象及早认识并且予以纠正,让对世界影响日益巨大的现代汉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V是NP”句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前后两部分的松紧把“一V是NP”句式分为四种情况,主要讨论不同的情况中“一”的意义和“是”前副词“就”的隐现情况  相似文献   

7.
“不是(S)V(O)”格式常见于汉语口语中.“不是(S)V(O)”可称为标记性言语行为,它可分为四部分:“不是”、“S”、“V”和“O”.其中“不是”是标记;S部分表明说话人的身份;“V”部分是该结构的主要部分,表明这个标记性言语行为的意图;O部分表明听话人的身份.在结构变化方面“不是(S)V(O)”有五种主要结构形式.“不是(S)V(O)”这一标记性言语行为具有多方面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8.
在老派湘语娄底方言里,双及物结构都含有给予类介词"赐",它和句中谓语动词组合,形成独具特色的"V赐"句式。分析娄底方言"V赐"句式的古汉语来源、句法结构特征和语法化轨迹,可以揭示娄底方言"V赐"句式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9.
O.动词“出”有两个主要作用:一个是作主要动词用;另一个是跟在主要动词后边,作动词的补语,构成一种“V出”结构。通常把后一种用法的“出”叫做趋向动词。本文不讨论第一种用法,着重研究“V  相似文献   

10.
0.动词“出”有两个主要作用:一个是作主要动词用;另一个是跟在主要动词后边,作动词的补语,构成一种“V出”结构.通常把后一种用法的“出”叫做趋向动词.本文不讨论第一种用法,着重研究“V出”结构及其句式.0.1 认定“V出”中的出表示趋向,这是一种笼统而模糊的说法,事实上,它有时并不表示严格意义上的动作趋向,如:(1)汽车开出了厂门.(2)信已经寄出了.(3)他认出是小李的笔迹.三句中的出,(1)的趋向意义比较明显,我们可以作一点变换:汽车开出了厂门  相似文献   

11.
12.
李文龙 《海外英语》2013,(16):65-66
该文旨在对"有—V"句式语法化现象进行研究,分析了"有—V"句式产生的动因,并且利用语言学相关理论对该种句式进行分析,利用构式语法理论对该种句式进行解释,得出该句式是由于语法化作用的结果而成。  相似文献   

13.
“V你的N!”是汉语中一类特殊的祈使句式,是一种有标记祈使句式,其使用与言语交际中的移情策略有关,说话人采用凸显听话人来降低对听话人的移情度,从而表达对听话人的某种负面情态。此外,“V你的N!”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祈使句式,这种句式不仅仅表达祈使义,而且隐含着丰富的主观评价义。  相似文献   

14.
“V01要V02”句式是现代汉语里一种客观存在的句法现象,其生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研究发现,语言的经济性原则、结构上的平衡与对称、韵律、语义等是制约“V01要V02”句式生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歧义句即为有多重理解方式的句子。"在+NPL+V+N"句式自1978年朱德熙先生《"在黑板上写字"及其相关句式》一文发表以来,一直受到学术界的持续关注。本文运用变换分析法、层次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配价结构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对"在+NPL+V+N"这一歧义句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古汉语“何+V”中“何”字功能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论语》中的具体句例,对古汉语“何+V”结构中的“何”字性质加以研究分析,界定“何”字为疑问代词,而不作疑问副词,解决了把词性与句子成分错误关联的问题。遵循古汉语语法规则,探讨了判断“何+V”结构中“何”是前置宾语还是状语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18.
从出现在动词后面的“给”所联系的动作行为来看,动词后的“给”主要有“给予”和“允让”两种意义,本文主要考察动词和表示“给予”意义的“给”一起构成的“V+给”句法结构所能出现的句式。  相似文献   

19.
20.
“何以……为”与“何……之为”是文言文中两种不同的反问句式,二者外形相似而语义、语法结构相异,不能混为一谈。先说“何以……为”的句式。这种句式有时可以略加变化,成为“何……为”、“何故……为”、“何以为”、“奚以……为”、“曷……为”等。请看下面三个例句:①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论语·颜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