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是新时期新阶段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又一次理论创新,是人类文明的发展规律和演化逻辑的必然要求。走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发展道路,需要深刻把握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决策部署,以科学规划为指导、完善环境法治、推进制度创新、扩大公众生态参与。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美丽中国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这一目标的确立是当代中国面临日趋严峻的生态环境和资源形势所作出的战略性选择,彰显了党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致力于改善人民生存和发展环境,积极打造绿色中国、生态中国的执政理念。"美丽中国"首先指称的是一种优美宜居的自然生态环境,同时又表征了一种和谐有序的社会发展环境,体现了自然之美与社会之美的有机统一。建设美丽中国必须以生态文明为依托,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打造"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美好家园,并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进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协同推进和全面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当代中国生态建设的必然逻辑,它必将推动中国社会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相似文献   

3.
环境行政执法生态化是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法治在行政执法环节的具化,以"命令—服从"为主的传统行政执法方式因其浓厚的强制色彩及灵活性的缺乏等,在环境执法中不能完全立足于环境保护的生态立场,切实维护生态权益,以致恶性执法事件、环境执法形式化等"陋习"频频发生。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和法治政府的建设工程,首当其冲地要扭转传统环境执法理念、创新行政执法方式、完善环境执法措施,融合行政调解、生态约谈、生态承诺、环境会商等柔性执法手段,构建刚柔并济的环境执法机制,充分发挥行政执法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先行保障和预防作用,扭转行政执法负面形象,全面助推绿色、和谐的小康社会的建成。  相似文献   

4.
有效防治农村突出环境问题能够更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农村环境治理在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同时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既与基层生态治理体系不完善有关,也与基层生态治理能力有关。生态治理体系不完善,必然影响到生态治理能力的提高。推进农村突出环境问题治理长效机制建设,既要严厉惩治环境违法以治标,又要通过完善生态治理体系、提高生态治理能力以治本,通过标本兼治,逐步实现基层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钭晓东 《高校理论战线》2014,(2):140-154,160
"十面霾伏"等系列生态危机再次引发各界对环境法治的热议。在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构中,环境问题的复杂性与环境法的自身特性,决定了环境法治进程中势必面临"普适性"难题。必须正视环境法律规则的"普适性不能"与"普适性不宜"现实,充分培育成文环境法律规则与环境民间规则互助与共生的土壤,在以退为进的简约战略中,实现不同的规则相互填补、试错与契合,推进与优化环境法治。  相似文献   

6.
建立"学校道德教育生态"理念,从生态整体性出发,全面分析学校道德教育所关涉的问题,促进学校道德教育生态在学校场域演绎中得以恢复和推进,在与环境良性互动中实现其完整、稳定与和谐,这是解决当前道德危机和德育困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垃圾分类意识不强、分类知识缺乏、后端处理设施落后;环境教育投入较少,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相对滞后,环境教育地区发展不平衡等。借鉴日本垃圾分类和环境教育的经验,提出推进中原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即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环保意识,积极创建中原"绿色学校,倡导"5R"概念,为实现"绿色中原"理想助力。  相似文献   

8.
加强学校生态文明教育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教育使命与时代诉求。与环境教育不同,生态文明教育是一项致力于使受教育者逐步成长为一个有益于促进"人——社会——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型生态人的教育实践活动,并且具有变革人类文明发展方式的雄心抱负与精神气质。在教育内容上,学校生态文明教育主要包括生态认知教育、生态文明观教育、生态伦理教育、生态审美教育等五个方面。为了使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在实践中顺利推进,我们亟需大力推进生态文明教育立法,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建设,构建一套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学方式由"教"转化为"学"。生态课堂的教育理念应运而生。生态课堂就是构建一个优质的数学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对话"的模式下产生一种互动的积极性。试从"对话式教学"入手,探讨了对话在生态课堂中的实践方式和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0.
江苏义务教育的基本均衡发展引发了义务教育面貌和生态的深刻变化,具体可以概括为发展观、发展环境、发展心理的均衡和教育满意度、学校发展内驱力、区域内教育生态水平的提升;既有全国其他省份共同的特点,又有江苏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推进均衡发展的特定形势和背景,表现为: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优质均衡建设的示范引领,实现了教育公平的更广覆盖;江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检"后呈现的发展态势对思考优质均衡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关于城镇化实现路径的分歧和争论一直贯穿于我国实际改革的过程中,以城市圈、大都市区等为区域核心的强力带动,以及针对小城镇尤其是农村的就地城镇化,都在交替实践。当前,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根据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结合贵州省省情提出"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作为城镇化推进的实现路径,具有其科学内涵。基于对城镇化推进与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的内涵与联系,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环境的论述与分析,提出了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与城镇化推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高校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集中地,它既是生态文明下的一个子系统,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复杂生态系统。高校大学生作为一个高智力的特殊群体,他们的生态意识与生态实践关系到未来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通过构建完整的绿色教育课程体系、良好的高校学术生态系统、可持续的生态校园模式、和谐的高校外部宏观环境等途径,能够建立起符合生态规律的新型教育系统,以推进我国"生态高校"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普洱市依托自然生态和资源优势,不断探索具有普洱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确立了"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的战略目标。这一战略是符合普洱实际的,也契合了当今世界发展和中国发展的大趋势,体现了发展向更高层次迈进的内在要求。构建普洱绿色发展的支撑体系,涉及到环境、资源、人才、资金、技术、文化、制度、体制等等要素的组合、整合问题。因此,围绕普洱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着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为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提供生态环境支撑;着力推进绿色产业发展,为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提供产业和品牌支撑;着力推进科技创新,为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着力推进生态文化建设,为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提供内生动力和文化支撑;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正"生态德育"是一种生态教育活动,体现了一种新德育观。广义的解读是创设一种和谐、可持续发展、回归本真的健康教育环境,营造既适合于知识学习又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文化氛围,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下面我就围绕"和谐"开展班主任工作方面谈几点体会。一、人与环境的和谐我们学校是花园式、园林式的国际生态学校,校园内可见鱼游,可听鸟鸣,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有了和谐的大育人环境,如何营造和谐的班级育人环境呢?将教室布置得温馨,让学生有家的感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一方面,苏州在率先发展中积累了可供借鉴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六大发展经验,即确立了"环境与经济合一,生态与民生一体"的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新理念;生态文明走上法治化轨道;生态文明规划先导先行;城乡生态文明一体化推进;生态文明科技化产业化发展;生态文明体制机制的有序化建设。另一方面,苏州在率先发展中遭遇的资源环境压力日趋增大;环境"维稳"任务十分艰巨;"反生态"问题没有引起重视;"地面硬化"情况比较严重;偏弱的环保绿化队伍难守生态安全之门;传统生态文脉受到冲击。因此,苏州生态文明建设的突破,需要借鉴传统的"双面绣"智慧和艺术,创新性探索由城与乡、点与面、上与下、硬与软、政府与公民、生产与生活、刚与柔、古典与现代、红与绿等九个"双面绣"关系构成的,以"人与自然"和合共生为一面,以"人与人"和谐相处为另一面,实现马克思所说的"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有机融合,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苏州"双面绣"模式。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这一概念具有四个既相互关联而又彼此独立的层面:一是作为自然环境治理层面的生态文明;二是作为社会主义建设领域层面的生态文明;三是作为价值、理念和方法层面的生态文明;四是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复杂巨系统层面的生态文明。整体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需要厘清四者的逻辑关系。自然环境治理层面的生态文明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自然环境治理困境需要全方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布局中坚持生态文明的价值、理念和方法,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四重涵义的深层关联构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整体性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建设因为能改善和提高生态环境,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从而对我国休闲旅游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样,休闲旅游因为公众覆盖面广、社会影响力大等特点,又必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与休闲旅游的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且需经历生态旅游、生态休闲旅游和绿色休闲旅游这三个低、中、高发展阶段,最终实现"生态休闲"、"文明旅游"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8.
《邢台学院学报》2014,(2):160-161
网络作为人类"第二生存"生态空间,是当前民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校的大学生则是网络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建设我省高校校园网络文明需要建立生态化的网络环境、网络道德、网络教学,实现有效的大学生网络行为、网络心理策略规范,从而推进地我省高校校园的网络生态文明建设,并为进一步发展我省的民生建设体系献策。  相似文献   

19.
一、主题复习教学思考 复习这部分内容,既要关注人口、资源、环境、科技、教育的热点问题,又要明白对策或具体做法,积极承担责任,为推进生态文明和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构建协同教研体系,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开发学区特色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家校共育工程,优化镇域育人生态",是佛山市顺德区均安镇推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三个宏观维度.聚焦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及"双减"政策要求,在推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践中,均安镇又有着怎样的学校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