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教育券思想主要来源于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主张。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券理论不断完善和推广,在一些国家和地区逐渐用于政策实践,并取得了初步成效。通过对长兴、瑞安、衢州等地教育券政策设计和实践情况的比较分析,从法理和社会学两个角度,对教育券保护弱势群体与弱势教育作了一些思考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弱势群体界定及其保护的法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朱镕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中首次提到“弱势群体”这一概念以来,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对弱势群体的法律界定和保护更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设性地提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界定,并对弱势群体保护之法理依据进行认真的分析,以利更好地维护我国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教育政策与弱势补偿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4.
克利夫兰市教育券诉讼案历经法院的层层审理,最终在2002年6月27日由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做出终审判决。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判决克利夫兰市教育券计划没有违背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政教分离条款,是符合美国宪法的。  相似文献   

5.
弱势群体指的是在物质生活条件、社会承受力、社会地位以及权利保障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对其予以特殊保护是实现社会实质公平和人权保障的重要体现。我国法律对弱势群体有相应的保护条款,尽管尚有不尽完善之处,但目前面临的迫切任务是完善和落实相关制度。实现已有的立法规定。  相似文献   

6.
如何保障弱势青少年群体的教育权利得以真正实现,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本文首先明确了弱势青少年群体概念,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分类研究,并进一步分析了弱势青少年群体受教育权保障缺失的原因,包括城乡二元结构的经济、政治体制、现行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教育管理体制不健全、教育公共政策缺陷以及执行不力、家庭教育缺失等.针对我国现阶段弱势青少年群体保护的现实需要和法律构成情况,提出应当加强对弱势青少年群体教育的法律保护,并试对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法律体系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教育券制是改革政府教育投入的重要制度,能激发教育公平竞争,实现教育选择权力均衡化和增大民主监督力度。我国政府教育经费在投入依据、投入程序上均存在重大弊端。本文首先提出了发行教育券是有违法的行为,接着分析了发行教育券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多个角度论述了发行教育券是一种不可取的行为。  相似文献   

8.
教育券制度评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教育券制度作为一种教育投资体制的创新,有其产生的背景,也有其现实的实践价值。它引发了我们对我国资金短缺的基础教育改革和高教改革的思考,在借鉴其成功经验为我们服务方面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国家对于农村幼儿园采取集体兴办的方式,未将其纳入国家投入体系,而农村实行教育券制度可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教育券制度可以整合农村闲置教育资源;吸引民间资本投资,从而形成农村学前教育的多元化投入体系。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推行教育券为主要实践模式的教育市场取向改革在世界各地悄然兴起,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文章试图对教育券制度的实施背景、模式、特征及实施过程等做一系统分析与研究,以期为我国相关政策的制定、实施与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管理权的实际行使主体是政府和高校,且两个角色在很多领域都相互冲突。发行高等教育券不仅是高等教育财政配置的有效方式,还是整合各利益相关者意志、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权在政府学校间合理分配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中适用教育券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券具有一定的本质特征,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体现为不同的具体制度,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适用教育券制度。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教育券制度具有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的功能,我们可以根据这些问题建构农村义务教育中的教育券制度。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弱势群体探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学生弱势群体是一种假设群体,但又客观存在于大学生之间,其消极表现不仅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也给学校的教育工作带来负面影响。了解其类型和表现,采取有效措施给予教育和疏导,既是高校的一项重要教育任务,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对此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一直以来家庭暴力愈演愈烈。一些家庭暴力导致离婚和人身伤害的案件日益增多 ,甚至诱发一些恶性案件 ,因此反家庭暴力能为直接受害者———妇女、儿童等相对弱势群体提供有力的权益保护。  相似文献   

15.
以工人、农民为主的中国社会的主要群体,在当前社会中却越来越体现出弱势化的趋势这一趋势的转变有着深层的原因。文章从社会学的角度对中国社会主要群体弱势化问题进行了探析并从历史、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主要群体弱势化产生的原因、影响及后果。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战略构想和价值目标,福建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较为活跃、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取得巨大成就的区域,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应更有作为,走在全国的前列。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存在一个数量庞大的以贫困为主要特征的弱势群体,这是构建福建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关注和重视的。  相似文献   

17.
社会弱势群体问题报道是2003年中国新闻报道的最大亮点之一。其规模宏大,深度颇具,效果显著。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报道之所以成为2003年的新闻亮点,是因为开发了固有新闻资源,合乎新闻传播受众原理,体现了人文关怀精神,贯彻着新闻工作群众性原则的传统要求和新闻报道“三贴近”的新要求。2003年新闻传媒对弱势群体的报道,与受众的新闻需求仍有差距,一些报道有待提高政治水平和政策水平,要克服应付交差、渲染炒作、止于浅表等不足。  相似文献   

18.
根据分子中基团的特性和连接性 ,发展了一种计算环烷烃密度的新方法———基团键贡献法 该方法考虑分子中基团的特性 ,又考虑基团间的连接性 (化学键 ) ,同时具有基团贡献法和化学键贡献法的特点 .应用基团键贡献法对 2 2 3种环烷烃密度的计算结果表明 ,计算值与实验值的一致性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9.
推进社会公平,提升社会公平的程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和题中之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切实维护与实现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目前我国社会出现的弱势群体现象,构成了影响社会稳定与社会发展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也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推进社会公平,维护弱势群体利益就成为当前政府必须正确处理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高校毕业生弱势群体就业策略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毕业生弱势群体的主要构成,并从"以人为本"理念出发,提出了高校毕业生弱势群体的就业干预机制的若干对策,认为应完善就业改革,优化就业环境;弱势群体,强势关注;深化教学改革,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引导弱势群体自立自强,提高自身素质,成为就业单位青睐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