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参差的对照”是张爱玲的美学观念和小说写作技巧。“参差的对照”使张爱玲的小说具有通俗文学的趣味,又化俗为雅,进入高雅文学的领域。正是“参差的对照”的美学观念,使张爱玲在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红极一时,又得以在90年代的大陆文坛重新登场。  相似文献   

2.
3.
在张爱玲的比喻世界中,色彩不仅仅是作为相似点而存在,在更大程度上,它们是作者情感心绪的隐密传达。这一点表现在两个方面:同样的月,却在不同语境中有着不同的颜色;同样的色,却在不同人的身上得到不同的表达。这些"同中之异"最后却能体现"异中之同",正是"参差对照"的别具匠心。  相似文献   

4.
在张爱玲的比喻世界中,色彩不仅仅是作为相似点而存在,在更大程度上,它们是作者情感心绪的隐密传达。这一点表现在两个方面:同样的月,却在不同语境中有着不同的颜色;同样的色,却在不同人的身上得到不同的表达。这些“同中之异”最后却能体现“异中之同”,正是“参差对照”的别具匠心。  相似文献   

5.
周而复始的结尾方式是张爱玲小说创作中惯常的做法,它凝结着张爱玲对传统戏剧手法的发现与超越;参差的对照手法是张爱玲的自我总结,反映在小说的整体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以及主题方面。两种手法都联接着张爱玲的反高潮,是其反高潮手法的形式特征,同时隐含着反戏剧化精神。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的小说喜欢用对照的手法。以苍凉的风格来展现她笔下和心中的世界。她用苍凉来展示那个时代的悲剧;用苍凉的笔触来勾画芸芸众生,展示人物的命运。本文重在通过作品背后的意义,去挖掘作品苍凉的表象下,作家渴盼入世,渴盼现世安稳而不得的苍凉情怀,挖掘她的作品在对照意义下的苍凉与渴望。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的小说以参差对照的方式生动地演绎了生活于大都市的封建遗老遗少基于生存利益的复杂人性,这种创作底蕴是她的作品经久不衰、影响几代读者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她刻画人性的美的残缺、丑的真实、美丑参差的对照三个方面,透视张爱玲小说建立在生存利益基础上的人性意识。  相似文献   

8.
与同类官场小说一样,铁戈先生的长篇小说《非典型公仆》反映了中国官场贪污、腐败、跑官、骗官等诸多不良现象,揭示了官场以官管官体制的弊病、主观主义的官场作风、官场人性和人格的变异等一系列问题。创作中尽管作者是在谨遵生活真实原则的基础上,以不矫情、不刻意、不浮夸的态度来进行写作,但是由于作者运用了“参差对照”的创作手法,从而使作品在平淡的真实中,显现出了深奇的意味,增强和拓展了作品的可读性和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9.
当代文学画廊,人物形象色彩斑斓。李锐以他锐利之笔,贡献出了不少鲜活人物,自成风格。探寻李锐的创造手法,我们不难发现他采用了大量的对照手法。对照艺术对于一个成熟作家,是功底娴熟的显现。李锐笔下的各种形象,都在自觉不自觉中形成强烈对照,生命的本质,性格的伸张与扭曲,灵魂的净化与污秽,都在对照中放大和聚焦。作家正是在这一幅幅生命图景中把文学创作推向更纵深的境地,完成文学无与伦比的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10.
当代文学画廊,人物形象色彩斑斓。李锐以他锐利之笔,贡献出了不少鲜活人物,自成风格。探寻李锐的创造手法,我们不难发现他采用了大量的对照手法。对照艺术对于一个成熟作家,是功底娴熟的显现。李锐笔下的各种形象,都在自觉不自觉中形成强烈对照,生命的本质,性格的伸张与扭曲,灵魂的净化与污秽,都在对照中放大和聚焦。作家正是在这一幅幅生命图景中把文学创作推向更纵深的境地,完成文学无与伦比的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11.
小说《弃儿汤姆·琼斯史》历来被认为是亨利·菲尔丁最著名的小说,也被列入世界文学经典之列。笔者尝试运用对照手法对两组人物进行分析:汤姆和比菲尔\汤姆和奥维资。值得注意的是,小说中对照手法采用了两种形式,一种对照是两种截然不同性格的人物之间的对比,另外一种对照是同一个人物其自身不同方面的对比。这两种形式的对照为小说栩栩如生的人物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浅析托尔斯泰小说中的对照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夫·托尔斯泰在其小说中创造性地运用了对照这一艺术手法.人类社会与大自然间的对照,社会生活场景之间的对照,人物自身外表与内心的对照,人物形象与周围环境的对照,构筑了多角度、多层次、立体性的对照框架.  相似文献   

13.
与同类官场小说一样,铁戈先生的长篇小说《非典型公仆》反映了中国官场贪污、腐败、跑官、骗官等诸多不良现象,揭示了官场以官管官体制的弊病、主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的小说,其表现的内容深受西方现代派的影响,〈金锁记〉尤其如此,但她使用的语言、形式、方法、技巧,又是传统的民族的。在尝试运用娴熟的民族形式去表现现代派的思想内容,张爱玲取得了创记录的成功,这是她对中国现代文学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立足于张爱玲的前期小说(以<传奇>为主),并以鲁迅的言论、作品相观照,分析、阐释张爱玲对中国女性生存意识的思考与认知.作为现代知识女性、一个自食其力的女人,张爱玲用苍凉冷峻的笔调,刻画与摹写了在未经彻底变革的男权社会,女性以"谋爱来谋生"的生存状态,展示了女性苍白、麻木、空洞的灵魂以及她们解放自身的障碍.本文通过对张爱玲多部作品具体、系统的分析,指出张爱玲的写作既是对女性屈服与沦落的质疑,更是对她们"争取做一个真正的人"的呼唤.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的小说在内容上对人性的揭示,在学意象上的构建和叙事结构上表现了现代与传统的杂揉。其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在结构层面上的开放性和不确定性,呈现了浓烈的现代特征,同时,其部分作品又以稳定的传统的结构方式来体现故事的完整性,作出那种我们称之为全知全能的叙述或主观的剖析,这种风格的二重性很大程度上源于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17.
电影作为现代都市化新的构成,它改变着人们体认现实生活和其它学艺术的方式。张爱玲的视觉感受力、电影修养综合她对语言字的敏感,形成小说中电影手法。具体表现为多种镜头运用、蒙太奇手法、可视意象和小说叙事方式的电影化位移。张爱玲创造了电影艺术影响之下成熟的现代小说范型。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的《对照记》对照的是形象(照片)与个人身世的真实,因此她用文字来解释心得。《对照记》本身有很强的“后设性”,对《对照记》的解读,则是“后设”的“后设”。从《对照记》中所列的相当可观的张爱玲祖父祖母一代人的照片中,可以解读出她的怀古幽思,她所怀念的就是她祖父母这一代的人物和生活方式,这自觉或不自觉地展露了她的历史怀旧意识。《对照记》中没有张爱玲与父亲或母亲的合影,也没有她父母亲的合影,这些照片的缺失使《对照记》创设了一股幼时的失落感或被遗弃的情境,呈现出“褪了色”的苍凉。张爱玲自己的照片在全书中有30多幅,她的姿态在“镜花水月”式的美学意境中制造了一种神秘感。张爱玲“传奇”不仅是她的文字,也是她的形象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钟菱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2,22(2):154-156,162
张爱玲小说的悲剧艺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张爱玲小说的悲剧大多是凡人悲剧,而非英雄悲剧。二、注重表现主人公身上的欲望即物欲、情欲是张爱玲悲剧创作的一个重要特色。三、善于抓住人物的心理变化来强调主人公悲剧命运的必然性。四、善于利用外部环境的变化来烘托悲剧色彩。张爱玲创作悲剧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跟她生活的时代密不可分;二是跟她自身不幸的遭遇有关。  相似文献   

20.
以舍勒的怨恨理论分析郁达夫的前期小说,得出家国怨恨,情爱怨恨,寒士怨恨,家庭怨恨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