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一、当量筒用——测量精确、操作简便1.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存在的问题五年级下册《沉和浮》单元中,有四篇课文都涉及到测量物体"排开的水量"的实验。第三课《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中测量"排开的水量"的实验方法是:"取一个量杯,在量杯里倒入200毫升水,把橡皮泥做成实心团,放入量杯中,观察它排开的水量,再把橡皮泥做  相似文献   

2.
小学自然第五册"沉浮的秘密"一课,教材中设计的实验思路是好的,但实验现象不够明显,存在这些弊端:团形橡皮泥船在水中占据的空间和船形橡皮泥在水中占据的空间,学生难以分辨出谁大谁小;在水中称船重,难以称准确,即使是同一橡皮泥船,学生称出它在水中的重量很难统一。为此,对教材上的这个实验作如下改进,使实验容易做,现象更明显。  首先,取两团等重量的橡皮泥,把它们均制成底面为2cm×2cm长方体,一团为实心,另一团为空心。  其次,将制成的两个方形的橡皮泥分别放入水中,发现实心的沉入水中,空心的浮在水面,用彩笔…  相似文献   

3.
晏玉华 《科学课》2010,(2):60-60
在教学“浮力”内容时,有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这一实验,学生用橡皮泥固定滑轮。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很难固定,即使固定了也很容易拉坏。并且选用水槽,很难发现排开水量的变化(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4.
最近,学校正在组织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我有幸听到了一位年轻老师的自然课,深有感触,写出来与大家共享。课堂上教师先让学生分小组做实验,观察各种物体(如橡皮泥、木头、塑料等)在水中的沉浮情况。然后问:你有什么办法让橡皮泥在水中浮起来呢?学生纷纷动手实验,有的把橡皮泥压成饼形,有的捏成船的形状,还有的捏成碗的形状。这时,我发现坐在我旁边的一个小女孩的做法与众不同。她把橡皮泥粘在一个塑料小圆柱和一个木头小圆柱的中间,橡皮泥借助它们的浮力,竟然也浮在了水面上。我不由为她独特的创造力暗暗叫好。实验完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浮力内容时,有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这一实验,学生用橡皮泥固定滑轮。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很难固定,即使固定了也很容易拉坏。并且选用水槽,很难发现排开水量的变化(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6.
有这样一个应用题:把一个棱长4分米的正方体钢块,锻造成宽是2.5分米,高是2分米的长方体钢块,能锻造多长?如何让学生理解这类应用题中钢块锻造时形状变了,体积不变呢?我受美术课上教学生捏橡皮泥的启发,先出示一团橡皮泥,提问:大家都捏过橡皮泥吧?捏橡皮泥时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橡皮泥的形状在变,但体积不变呢?然后,教师迅速把橡皮泥搓成圆柱,让学生观察后回答:橡皮泥的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呢?接着,教师将橡皮泥团成圆球,学生观察教师操作,进一步理解形状变了,体积不变。再让学生想一想:用这一团橡皮泥捏成其他形状,是…  相似文献   

7.
一切浸入液体里的物体,都要受到流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只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即只与V和ρ有关,与其它一切因素无关。初中学生往往对这一知识点难以理解,而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又关系到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关系到对浮力本质的认识,意义十分重大。下面介绍两个简而有效的实验,可以增加学生这方面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知识点。实验一:用气球演示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a.实验器材。烧杯(1000ml)1只、气球1个、圆柱形铜块1个(实验室有)、胶管(长40cm)1根、…  相似文献   

8.
1演示“物质的质量不随物体形状改变的属性” 调节天平,使天平平衡,取一团橡皮泥,将橡皮泥做成球形,放在天平左盘,称出橡皮泥的质量M1;然后将橡皮泥做成长方体,再次将橡皮泥放入天平的左盘,称量橡皮泥的质量鸩,比较发现M1=M1,验证物质的质量不因物体的形状改变而改变。  相似文献   

9.
1演示“物质的质量不随物体形状改变的属性” 调节天平,使天平平衡,取一团橡皮泥,将橡皮泥做成球形,放在天平左盘,称出橡皮泥的质量M1;然后将橡皮泥做成长方体,再次将橡皮泥放入天平的左盘,称量橡皮泥的质量鸩,比较发现M1=M1,验证物质的质量不因物体的形状改变而改变。  相似文献   

10.
哈春 《良师》2003,(17)
一、实验材料与用具:水、橡(xiànɡ)皮泥、水盆二、实验过程:⒈把橡皮泥分成三等份。⒉一份捏(niē)成圆柱体、一份捏成球形、一份捏成碗状。⒊用水盆装大半盆水。⒋把三种形状橡皮泥分别轻放入水盆中。圆柱体和球形橡皮泥都沉入盆底,而碗状橡皮泥却漂浮在水面上。三、实验原理:水有浮力,当物体的重量大于浮力时,物体就会沉入水底,而小于浮力时物体就会浮在水面。不过,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大小与重量无关,而与物体在水中所占地方大小有关。占的地方大,浮力就大;占的地方小,浮力就小。大轮船可以在水面漂浮(piāofú),而小石子却会沉入水下,…  相似文献   

11.
廖东明 《物理教师》2002,23(8):22-23
浮力及阿基米德原理在初中力学中 ,既是重点 ,又是难点 .如果只知其然 ,不知其所以然 ,就易出错 .为使学生理解透彻 ,本文对浮力难点的突破作些探索 .1 从实验上突破首先依照教材通过实验总结出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 ,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 ,即F浮 =G排=ρ液 gV排 .然后讨论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由阿基米德原理数学表达式知 ,浮力的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而与其它因素 (如构成物体的物质、空心与实心、形状、放置方式、浸没时的深度 )无关 .认识这些“无关…  相似文献   

12.
我在《浮力》教学中,借助杠杆演示浮力中的几个规律时,取得了良好的直观效果。现介绍如下。a.演示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向上的浮力。如图1所示:在平衡的等臂杠杆两侧等距悬挂质量相等的同种物质。然后将装有水的烧杯向上移,物体被浸没到水中,此时可观察到杠杆逐渐倾斜,这说明浸入水中的物体受到水对它向上的浮力。再用酒精或其它液体代替水重做上述实验。最后引导学生小结得出:浸入液体里的物体都要受到液体对它向上的浮力。b.演示物体所受浮力与液体密度有关。图1如图2所示:左边烧杯盛酒精,右边烧杯盛水,将烧杯同时上移,直到…  相似文献   

13.
四、力学实验(二) 5 物体在水中沉浮规律的实验 实验用具与材料: 水槽、烧杯、量杯、水、弹簧秤、木块、铁块、石块、泡沫塑料块、橡皮泥、橡皮、皮球等。 实验方法与步骤: ①称出各重物的重量;②分别测出与各重物体积相同的水的重量(测量方法本刊上期的实验中已有介绍);③把各重物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④看哪些重物上浮,哪些重物下沉;⑤比较在水中上浮的物体的重量与同体积的水的重量有什么关系,在水中下沉的物体的重量与  相似文献   

14.
(一)课堂实验演示作文———“会跳舞的鸡蛋”一、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同学们 ,你们见过鸡蛋跳舞吗?老师有办法能让鸡蛋跳舞 ,想看吗?注意仔细地观察。二、开始实验 ,明示现象。1 在一只烧杯中倒入半杯水 ,指名一位学生将一只鸡蛋轻轻地放入烧杯中。鸡蛋沉入了杯底。2 事实证明 ,鸡蛋在水中是沉下去的。(板书 :水中鸡蛋下沉)但如果老师在水中放入一些盐 ,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3 将烧杯中的鸡蛋拿出。在烧杯中放入一些盐 ,搅拌至盐溶解 ,并达到一定浓度。4 再叫一位学生上台 ,将鸡蛋轻轻放入盐水中 ,鸡蛋不再下沉 ,而是上下左右摆…  相似文献   

15.
借助物体在水中浮力和重力的关系,并利用小试管、烧杯、铅粒、品红溶液、球形干燥管、50 mL注射器等材料,可制作两个物体浮与沉实验装置。两个实验装置分别用于物体浮与沉实验、重力与浮力关系模拟演示实验,可直观展示物体在水中的浮与沉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16.
[问题]1牛顿的水能否浮起大于1牛顿重的物体?很多同学都会持否定的态度.理由是:浮力等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既然是1牛顿的水,充其量也只能浮1牛顿的物体,岂能浮起大于1牛顿的物体?同学们的错误认识其根本原因是没有真正理解阿基米德原理.要讲清这个问题,不妨先看下面一个例题.例题:一个底面积为200cm2的园柱形容器,内装10cm深的水,将一个底面积为180cm2的烧杯放入水中.在烧杯中放一个物体A,烧杯漂浮在水中,烧杯浸入水中的深度为20cm,(水未溢出)求:(g=10N/kg)(1)容器中水的重力.(2)烧杯和物体A的总重力.解:(1)水的体积:V=sh=200×10-4m2×10…  相似文献   

17.
《水的浮力》不仅是初中《科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困惑最多的内容.为此,笔者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几个典型问题设计了针对性实验,较好地解决了学生的困惑.典型问题1浸在水中上浮的物体受到了水的浮力,浸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吗?实验器材:200 g钩码,弹簧秤,烧杯.实验过程:如图1所示,用弹簧秤测出钩码的重力(弹簧秤示数为F1)和钩码浸没在水中时弹簧秤的读数为F2,计算出钩码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F=F1—F2.  相似文献   

18.
李强 《中小学电教》2009,(12):48-50
一、教材内容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三(下)中《固体和液体》单元的第五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去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变化,了解上浮材料的特点,想办法使下沉的物体浮起来。本课围绕问题“怎样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展开,能很好地激起学生探究的积极性,通过使下沉的橡皮泥浮起来,使沉在水底的小瓶浮起来和使生鸡蛋浮起来三个探究活动,使学生知道借助漂浮物、改变形状、改变重量、在水中加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体会到探究的乐趣,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动手做”的愿望。  相似文献   

19.
空气对流实验是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气层”中的气体对流实验。原实验采用大烧杯、橡皮泥、线香等实验器材,装置如图1所示。然而,最后的实验效果不理想,烧杯内弥漫着烟,可视性较差,学生无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描绘空气对流图,甚至有些学生认为是烟碰到烧杯壁被压下去的.导致学生难以理解空气对流的概念。  相似文献   

20.
1.对《怎样认识物体(二)空气》一课中,“空气的存在” 这一实验的失误与纠正。我1995年参加省教委“普实县”验收检查时,发现有的教师教学中失误,导致学生形成知识性错误。他们是这样进行实验的:将空烧杯倒立按入水槽水中,慢慢倾斜烧杯,看到空气从水中冒出。从实验方法、现象、到得出实验结论,学生边做边答。但仅以此实验来说明“空气的存在”是很不科学的。因为空烧杯倒立在水中,杯内有空气存在,空杯拿出水中放在桌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