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琴 《中国博物馆》2010,(4):104-109
<正>2009年11月17日,河南博物院主展馆陈列展览提升工程完成改造。作为该工程中的重点项目,"中原古代文明之光"基本陈列是反映河南这一中国古代历史上中心地域文明进程与重要文明成果的大型基本陈列。此陈列是在河南博物院原有基本陈列"河南古代文化之光"的基础上进行充实、提高与完善。这项提升工程架起了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使我们陈列工作的参与者在博物馆建设中学习博物馆。  相似文献   

2.
郑州博物馆创建于1957年,是河南省成立最早的地市级综合性博物馆。经过50余年的发展,郑州博物馆在陈列展览、宣传教育、科学研究等领域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馆藏文物达5万余件,跻身“国家一级博物馆”之列,成为展示郑州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重要窗口。1999年,郑州博物馆新馆落成开放,其新颖的建筑外观寓意“天圆地方,鼎立中原”,融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于一体,独具特色。新馆占地面积9867平方米,建筑面积14200平方米,其中主展馆面积8337平方米,推出的常设陈列有“郑州文明曙光”、“郑州古都风采”和“古代文化神韵”,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3.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主要途径,对发挥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意义重大。结合实际工作,在对建立博物馆陈列展览档案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界定了博物馆陈列展览档案的范围并提出了博物馆陈列展览档案的归档要求。  相似文献   

4.
我国博物馆通过举办以“文明”为标题的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国内外巡展)等方式,不断尝试在世界文明体系中凸显中华文明的独特标准与重要贡献,但存在“中国性”呈现不足、阐释力不够等问题。在“要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明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提供有力理论支撑”的新背景下,博物馆以“文明”为标题的陈列展览应该通过多学科融合的方式挖掘多元内涵,展示中国文明起源与发展的自成性逻辑,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数字展陈技术,以多维释展转换等路径凸显“中国性”,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博物馆文明阐释体系。  相似文献   

5.
历史文物和自然标本是两类属性各异的博物馆藏品,“跨界”展览在于通过这两类展品寻求人文历史与自然科学之间的结合点,实现相互融合。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教育服务机构,应紧随时代发展步伐,从现代科学发展维度审视博物馆“跨界”展览,从人文历史和自然科学视角诠释人类文明,从“跨界”展览形式探讨博物馆展示手段,不断推出精品陈列,为广大民众奉献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使博物馆在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博物馆作为一类社会文化教育机构,有它独特的宣传教育手段,主要就是陈列和展览。陈列是体现博物馆专业性质的基本形式,所以一般称为“基本陈列”。可以说,  相似文献   

7.
《中国博物馆》2009,(3):77-77
2006年9月28日至今,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举办“伟大的世界文明”,这是世界艺术馆的基本陈列,也是中国第一个以世界文明为主题的大型展览。展览通过来自欧美14家博物馆的328件藏品,展示古代埃及、美索布达米亚、希腊、罗马、印度和美洲文明,并通过这些文明与中华文明的比较和联系,反映交流、融合对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博物馆陈列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物局和北京博物馆学会,于1996年3月份,联合举办了“我喜爱的博物馆展览”评选活动。这次“我喜爱的博物馆展览”评选活动的“评委会”,是由各方面的专家、博物馆主管业务的馆长、市文物局和博物馆学会的有关领导等,共17人组成。评选期间,共参观考评了北京地区大小博物馆90余个,从中共评选出30个获奖展览。 “我喜爱的博物馆展览”评选活动,不仅是评选出了获奖的展览,更重要的是总结出博物馆陈列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研究解决这些问题办法,有助于提高博物馆的陈列艺术水平,体现出博物馆陈列区别  相似文献   

9.
乡土文化展览是博物馆对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乡土教育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乡土文化展览已经成为博物馆陈列的一个重要门类。本文以广州市番禺博物馆的“番禺老祠堂新文化展”为例,谈谈对乡土文化展览内容设计的几点探索:搞清展览的受众问题;注意普及基础知识;强调地域性特点;强调先进的思想性。  相似文献   

10.
县域博物馆只有紧紧抓住地域特色,体现地域文化个性,强化博物馆陈列展示地域文化特色的理念,积极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展览,才能吸引公众。本文以大安市博物馆淡水鱼类陈列展览为例,从陈列展示的方法、内容、讲解等方面分析探讨县域博物馆如何举办地方特色展览,以期为县域博物馆举办地方特色展览带来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奉献给社会的最主要的精神文化产品。"陈列展览不仅是博物馆沟通观众、服务社会的手段,也是其收藏、保管和研究与服务水平的集中体现。"那么博物馆如何推出好的陈列展览,如何围绕陈列展览来更好地为公众服务,以期推动博物  相似文献   

12.
多媒体技术在博物馆的应用是博物馆陈列展览中一个全新的展示方式和发展方向。应用多媒体技术展出博物馆的陈列展品,打破了我国博物馆历来沿用“通柜、实物加说明牌”的单一陈列手段,丰富了陈列展览内容,使具体的展览内容形象、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激发了大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了布展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大众传播时代,“信息定位型展览”借助信息传播媒介,促进观众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完善。为生动讲述信息定位型展览的文化信息,博物馆的讲解语言需发掘此类展览的陈列语言特点,进而探究具有针对性的讲解语言,以延续展览的陈列艺术和社会生命。基于“衣冠大成——明代服饰文化展”等信息定位型展览的陈列语言特点,提出讲解语言的三大构建原则,以期指导信息定位型展览的讲解实践。  相似文献   

14.
谈新形势下的博物馆展览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物馆作为收藏、研究和展示文化及自然遗产的社会公益事业,具有十分显著的文化性、群众性和标志性。在文化、科学、教育等领域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它是以实物标本为基础通过陈列展览对人民群众进行形象直观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传播历史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博物馆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必须重视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是通过陈列展览来实现的,如何做好陈列展览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就这方面谈点看法,望同仁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5.
民俗展览已经成力博物馆陈列展览的一个重要门类,如何做好民俗展览,是博物馆陈列工作者近年来经常遇到的一个课题。本文拟以首都博物馆“老北京民俗展”为例,谈谈新首博民俗展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6.
我国博物馆出于文物保护的目的,通常采用“物以类聚”的文物分类方法,根据质地将文物分为不同类型进行分类保护。文物专题展览是综合类及历史类博物馆的重要展览类型之一,与基本陈列不同,更多地从艺术、题材、文化、流传等方面展现某类文物的内在演进逻辑,且更注重视觉表达。在策展过程中,策展人员要充分分析本馆展览定位、馆藏优势、目标观众等,以避免出现“千展一面”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对博物馆自然也就提出了更高的美学需求,博物馆的各项专业,无不蕴含着美学原则。本文从摄影艺术美出发,对摄影艺术美和陈列展览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一、摄影艺术美在陈列展览中的地位和作用博物馆的主要任务除了进行有关的科学  相似文献   

18.
艾晶  李晨 《中国博物馆》2012,(2):112-116
为了加强博物馆陈列艺术的学科建设,促进博物馆陈列展览水平不断提升,2012年3月,本刊编辑部委托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艾晶和编辑李晨,拜访了我国博物馆陈列艺术著名专家、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周士琦先生。周先生1951年毕业于原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1955年就从事博物馆陈列设计工作,曾参与中国革命史陈列、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展览、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科学技术成果展等大型展览设计,1984年担任中国博物馆协会陈列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1992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奖励,1998、1999、2009、2011年先后担任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的评委,2009年被国家发改委特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成就展”的艺术顾问。作者是周先生的门生,此次拜访,向周先生了解中国博物馆陈列艺术学科的发展情况,同时就当前博物馆陈列行业的一些热点问题,与周先生进行学术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回顾了中国革命博物馆陈列设计发展的历史,从历史和设计实践的角度分析陈列设计的规律。四十年来国内外陈列展览新思想、新材料的应用,可供博物馆陈列设计者参考和借鉴。作者在文中对新的革命史陈列设计构思,以及方钢管框架和“格栏设计”的结构、材料、工艺加工技术等作了简要介绍。成功的陈列设计应具备合理、经济、独创和审美四个方面。陈列设计应表现博物馆的特色和个性,即独创性。  相似文献   

20.
博物馆的编辑出版工作是提高博物馆社会效益的重要途径,但这一工作尚未引起应有的重视。本文就加强这一工作谈一点看法。一、博物馆的编辑出版工作不仅是陈列展览的有机配合和补充,也是直接开展宣传教育传播科学、文化、历史知识的途径。一谈到出版工作对陈列的配合,往往使人们想到的只是那些展览图片、陈列简介之类。这些固然必要,但远远不够,尤其是对于那些重点的专题陈列,还应该通过更多的方式进行配合和补充。如果在举办文物陈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