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例 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固体物质变为气体物质 (B)爆炸 (C)变色 (D)燃烧 分析: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固体物质变为气体物质,有两种情况:一是有新物质参加(如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为NH_3、CO_2和水蒸气),属于化学变化;二是没有新物质生成(如干冰气化成CO_2气体),属于物理变化。爆炸有两类:一类是有新物质生成  相似文献   

2.
例题 下列变化中,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变色 (B)爆炸 (C)发热 (D)自燃 分析:通过化学学习,同学们知道变色有两类:一类是变色无新物质生成,属物理变化(如无色氧气在-183℃时,变成淡蓝色液体,铁熔化变成红铁水);另一类是变化进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化学变化(CuSO_4遇水生成CuSO_3·5H_2O,由白色变成蓝色,铜绿受热分解生成黑色固体)。 爆炸也有两类:一类是无新物质生成的爆  相似文献   

3.
<正>生活中平凡的水,在工农业生产、江河海洋航运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化学实验更是少不了它,因它能在物质变化中大显身手。区别变化通过加热液态水、碱式碳酸铜的实验及生成物的验证,我们知道,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由此可见,物理变化只是状态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化学变化不仅物质状态发生变化,而且生成了新物质。  相似文献   

4.
朱月芳 《时代教育》2009,(7):131-131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无明显的现象,针对这个近年中考的热点问题,笔者从三个方面进行实验设计.一是证明生成了新物质碳酸钠;二是证明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被吸收;三是通过压强变化来设计不同的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5.
考点一物质变化例1(2005年吉林省中考题)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又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请你判断下列哪一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着本质上的不同()解析:这是以图示的形式对物质的变化进行考查.从图中可以看出只有衣服晒干不产生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其余都是化学变化.答案选(B).例2(2005年河南省中考题)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A)白玉做床,金做马(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解析:这是以诗句为新情景对物质变化类型的考查.从是否生成新物质的角度仔细分析各诗句中的含义,只有(C)中燃…  相似文献   

6.
一、抓住关键法例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汽油挥发(B)牛奶变酸(C)铁锅生锈(D)氢气燃烧解析:判断某种变化是不是化学变化,关键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汽油挥发是蒸发现象,没有新物质生成.牛奶变酸是牛奶与氧气作用生成了一种新物质有机酸;铁锅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生成了新物质铁锈  相似文献   

7.
教学分析 本课是《盐到哪里去了》一课中的活动一,目的是以物质的可逆变化过程为线索,通过实验、观察、记录等探究活动,帮助学生认识不同固体物质与水混合后,其变化是不一样的。根据固体物质在水中的不同变化,可以把物体分成两类,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初步了解溶解现象。  相似文献   

8.
初中化学是系统化学学习的启蒙阶段,而初中化学绪言课是启蒙学习的第一课。本课学习的主要目标是:在了解化学学科的性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后,重点放在认真观察实验l-4的现象,仔细分析这些现象的特征,深刻理解和辨析三对概念——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并懂得为什么要学习化学,掌握化学的学习方法。下面就三对概念作简要分析、比较:l.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两种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变化中有无新物质生成。若没有变成别种物质,只是物质形态改变,并…  相似文献   

9.
一、给出某一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象,判断其他物理量的变化例1 各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1 所示.分析图象中哪段时间属于充电过程?哪段时间属于放电过程? 分析:i-t图象中,ot1段、ot2段电流增加, 属于放电过程,另外两段属于充电过程.其他三个图象规律相同,ot1段、ot2段电场能增加,属  相似文献   

10.
物质变化的判断是初中化学考试中的一个热点,要判断物质的变化首先要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变,而化学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微粒发生了改变,变成了另一种物质的微粒了.不同环境下物质变化的判断原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资源分析 1.教材体系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的内容,属于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的内容范畴。通过三年级《生命之源——水》《关心天气》两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水的形态变化以及对天气的相关变化。本课希望通过对相关实验的  相似文献   

12.
化学课程的编排始终贯穿着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这一思维体系。无论哪类化学课程都是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合成、用途等内容,它们都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因此,在教学中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在对学生传授化学基本原理和培养基本创新技能的同时,  相似文献   

13.
中学化学探究实验可分两类:一类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为实现某种教学目的的探究实验,另一类是课题研究型的探究实验,是使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全过程的科学探究实验。无论哪类实验,其目的均是为了使学生学会开展问题研究或科学研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4.
固态、液态、气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物质处于哪种状态跟温度有关.三种状态相互变化时,伴随着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六个过程.其中吸热的是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是凝固、液化、凝华.在分析研究对象的变化属于哪一种物态变化时,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考虑.1.根据研究对象变化前后的状态来分析.2.根据研究对象在物态变化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来分析.3.根据外界环境条件能否使研究对象发生物态变化来分析.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冬天早晨,草地上出现了一层霜,是凝固现象;B.吃冰棒解热是液化现…  相似文献   

15.
对化学研究性实验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化学研究性实验就是运用一定的实验方法 ,创设不同的实验情景 ,引导学生对一些化学反应从多方位、多层面进行分析 ,研究某一化学反应的实质和规律 ,从而有力地解释客观事实的实验属性。本文就几个具体实验从不同的角度对研究性实验进行探讨。1 化学反应现象和本质的研究性实验相同浓度的三氯化铁溶液与硫化钠溶液反应 ,可能发生什么现象 ?生成哪些物质 ?实验时可设计采用将硫化钠溶液滴入三氯化铁溶液中 ,和将三氯化铁溶液滴入硫化钠溶液中两种不同的滴加方式。若将硫化钠溶液滴入三氯化铁溶液中 ,局部产生黑色沉淀。振荡后黑色沉淀消失 ,…  相似文献   

16.
1.合同案例题。对这类题首先要分析的不是这属于哪类合同,而是这合同是否 合法。如果是无效行为,则根本不必管它是哪类合同,一律按无效民事行为处理。如合同基本合法、有效,就分析它属于哪类合同,谁违反了合同约定和法律规定,弄清争执焦点上双方行为的事实。在此基础上,找到有关的法律规定和民法原理,据以分清是非责任。以上三步大体是:合法?——事实?——  相似文献   

17.
<正>无处不在的自然现象,蕴含着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丰富素材。引导学生认识和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了解化学变化的奥秘,是化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借助氧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变化和制法的过程及方法。作为本章的一个重点基础实验,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在新授课教学过程中分散在两个课时内完成。就教材内容而言,第一课时借助木炭、蜡烛、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归纳”体会化学以实验为手段,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感受科学家以大量的实验事实为基础,归纳物质在化学变化中遵循的一些共同规律的过程。学生通过实验能归纳:  相似文献   

18.
分类统计了新旧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实验类插图,分析了插图的数量、内容和结构的变化。从培养核心素养的角度概括了插图变化给实验教学带来的启示:要关注教材实验导向变化,重视实验探究过程;分析教材实验细节变化,重视培养实验规范。深入分析新教材中实验类插图的变化,有助于新高考背景下教与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现行人教版义务教育九年级化学教材,按照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要求,在编写时特别注重了习题类型的多样化,增加了相当数量的实践性习题。根据笔者的统计,这些实践性习题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家庭小实验,除正文单列的10个小实验外,还有6个属于小实验的习题;二是调查与研究类,正文单列的有9处18个问题,课后有13道调查与研究类的习题,在这13道习题中,属于搜集与建议的5个,要求考察的5个,要求调查研究的3个。除第5单元没有实践性习题外,在其余各单元都有一定数量的分布,特别是以第三单元居多。  相似文献   

20.
一、概述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中的第2课,学习内容主要有认识铁与铁锈的不同,研究铁生锈的原因以及防锈的方法,是学生认识了“蜡烛燃烧”的物质变化之后的又一生活中常见物质变化的探究学习,本课教学重点是通过引导学生设计铁生锈实验方案、材料的选择和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总结,提升对铁生锈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