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着眼于尼采美学自身的内在逻辑来把握美学的整体意蕴。全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阐述尼采美学与其哲学的关系 ,指出尼采美学的根本旨趣是重估艺术的价值 ,最终目的是重估生命的价值。第二部分阐明尼采美学的基本格局由艺术形而上学和艺术生理学构成 ,两者看似对立 ,实则相辅相成 ,共同完成重估艺术价值的使命  相似文献   

2.
在《尼采哲学的价值转向和人学转向》(《宜宾师专学报》99年2期)一文中,笔者重点讨论了尼采在形而上学和人生价值问题上的变革,指出尼采哲学实现了西方哲学的价值转向和人学转向。本文将进一步讨论尼采哲学变革中的后两个转向,即对人类理性和精神的追问导致的语言转向和非理性转向。一、语言转向:人类理性的迷与返尼采哲学的语言转向是同他在形而上学上所实现的价值转向和人学转向紧密相联的。在前两个转向中,尼采消解了传统形而上学和认识论得以成立的基本概念,诸如‘县实世界”、“绝对”、“目的”、“主体”、‘“客体”等,但…  相似文献   

3.
尼采在批判西方基督教文化传统所生成的现代处境时带出虚无主义的两种含义,其一为隐藏于柏拉图主义中而为基督教保罗传统所彰显的卑劣的虚无主义,表现为以超感性世界的价值否定感性世界的价值,尼采认为这是弱者的价值建构,其中包括马克思、施蒂纳等现代社会主义或无政府主义诸理论形态。在探求克服卑劣的虚无主义道路时,尼采提出了一种高贵的虚无主义,亦即其虚无主义的隐微义。对隐微义的理解,存在多种差异巨大甚至截然相反的解释。根本问题在于,尼采对生命的肯定与其超人概念如何圆融、对价值的否定和重新开启价值创造如何同一。尼采是在西方文化自我批判中、尤其在东西文化对比批判中提出并塑造其高贵的虚无主义内涵的,即以耶稣教义、尤其以佛教为镜像。以佛教的般若学说看,尼采的生命永恒轮回的生成实相为真空,超人的价值创造为妙有,真空即妙有保证了尼采学说的矛盾同一,从而使得其虚无主义的隐微义得以圆融地呈现。  相似文献   

4.
通过在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的大视野中审视尼采哲学,通过对尼采哲学思想的疏理,笔者认为,尼采实现了一场哲学变革,实现了西方哲学由近代向现代的转向,这些转向包括:价值转向、人学转向、语言转向和非理性转向。本文重点分析了尼采哲学关于形而上学和人生价值的两大转向。  相似文献   

5.
朱光潜与尼采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尼采美学的内在精神及朱光潜的文化人格、价值取向和接受定势,说明尼采美学中能打动朱光潜的主要是日神精神。朱光潜接受尼采美学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其改造和将其“中国化”的过程。朱光潜对尼采美学的态度,经历了肯定、否定、再肯定的“正、反、合”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本文打破“尼采美学没有体系”的成见 ,着力揭示尼采美学的内在体系结构。尼采美学思想经历了一系列发展变化 ,应当以尼采美学思想的成熟期为基准 ,来建构尼采美学思想的体系结构。尼采美学是由艺术哲学和美论两部分组成 ,艺术哲学是其重心所在 ,它由艺术生理学和艺术形而上学两部分构成 ,这两者共同完成“重估艺术价值”的使命。尼采美学的核心概念是“强力意志”。  相似文献   

7.
尼采早期认为艺术具有至高无上之价值;中期彻底否定了前期艺术价值观,认为艺术有害清醒的、自立自主的人生,提出科学将取代艺术;而后期重新肯定艺术具有至高无上之价值.尼采艺术价值观的变迁与他对理想人生、真理、文化、人类未来等重大问题的思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道德是一切哲学研究的主题之一。在尼采哲学中,道德哲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尼采的道德哲学是以“一切价值重估”为出发点,并以对“道德的重估”为重点的。本文主要从尼采对基督教思想的批判切入来阐发尼采的道德思想,并对他的道德哲学进行简单的评述。  相似文献   

9.
学术界一般认为尼采学说是“战国策”派的依据,其实,“战国策”派与尼采学说有较大的差异:“战国策”派是为国民党政府建立“意志集中,力量集中”的极权政治服务的,而尼采思想却是高扬生命价值的学说。  相似文献   

10.
“超人”是打开尼采哲学思想之锁的钥匙,是尼采哲学的核心。尼采最关注的是人,因此,尼采从“上帝死人,重估一切价值”-揭示世界的本质“生命的强力意志”-造出真正的人“超人”,这一逻辑顺序展开了他非凡的哲学思想,“超人”成为其哲学的出发点与归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