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图里的翻译规范论属于描述性翻译理论范畴,它从社会文化的视角对翻译进行研究。通过对图里理论的介绍以及其在《简·爱》三个中译本(李霁野、祝庆英、黄源深的译本)的比较分析中的应用,可以发现这三个中译本的产生都是受翻译规范控制的。不同的规范在不同的阶段影响着翻译,进而产生不同的译作。  相似文献   

2.
现有的翻译思想史研究流于史料汇编,大多从译者和论者的角度阐述个人思想,总结理论,没有与翻译理论史区分开来。王宏志的新著《翻译与文学之间》以晚清、民国为时代背景,以"翻译与政治的关系"为主线,以发生在文学领域的翻译事件为主要对象,不仅重视名人言说和翻译观念,在研究方法上也注重对翻译现象与宏观文化语境之间的互动式阐释,揭示了具体翻译行为和事件背后更深层的社会价值观和群体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3.
刘静 《海外英语》2011,(13):181-182
《二马》是老舍早期创作中很值得重视的一部作品,是作者唯一的一部把中国主人公"载到"国外做生意求生存的作品,作者惯用了擅长的幽默笔调勾画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隐喻的使用随处可见,为作品增色不少。该文拟以图里的翻译规理论为视角,分析解释译者对《二马》中比喻的处理策略。  相似文献   

4.
刘竞 《文教资料》2009,(6):66-67
本文作者通过大致梳理奈达翻译思想的脉络.发现了其"翻译科学"思想的一贯坚持及其在"翻译科学"观指导下具体研究视野的变化,并简要分析了奈达对翻译理论的价值产生动摇的认识基础.在此基础上,作者试对<与奈达的一次翻译笔谈>一文进行重新分析,以期进一步深化对奈达翻译思想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落叶哀蝉曲>多次被各翻译名家译成英文,其中庞德、翟理斯和韦利的译文最具代表性.三位译者出于不同的翻译目的、遵循各自时代的翻译规范、选取了各异的翻译策略,从而创造了各具特色的译诗.译者如何在双重制约下制定翻译策略,将影响到译诗能否被译入语世界顺利接受.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的英语翻译专业领域,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是息息相关的,二者对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双语与跨文化能力有重要作用。为此,高校英语教师也希望深入对翻译理论与教学新模式相关的有益探索。但不可否认,近年来我国高校在翻译教学方面存在诸多缺憾与不足,不仅导致专业学生在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应用能力方面表现不足,也同时无法满足新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所提出的针对高等院校专业所提出的新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7.
传统中国社会教化的理论与实践以儒家教化思想为主导,吸纳和交融法、道诸家思想和外来学说,且互相取长补短,以一种十分具体的目标、观念、规范、准则或行为方式,把家国、社会、伦理等诸多关系与个人的人生实践和发展方向紧密地联系起来,构建出植根于具体人生的、以群体价值为取向的社会化模式。要对数千年的中国社会教化作多角度、多层次的审视与总结,探索其产生、发展、演变的内在规律及其本质特征,揭示其基本内涵和基本精神,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8.
吴宜涛 《鸡西大学学报》2012,(9):109-111,119
"社会翻译学"作为翻译学与社会学之间交叉形成的一门学科,近几年已引起翻译界的关注。试借助布迪厄社会学理论中的"惯习"这一概念,以杨必经典译作《名利场》为例,通过重构当时(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翻译规范和译者惯习来分析译者惯习对翻译规范的调节作用,以期展示并解释翻译与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对进一步推动"社会翻译学"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关联理论与翻译研究》一书,澄清了中国英汉翻译界几个有争议的问题,提出了许多原创性观点,丰富了英汉翻译理论。文章指出其对国内民族语翻译、民族文化翻译、民族文学翻译、档案翻译、民族词典编撰等方面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夏钦 《山东教育科研》2014,(13):I0004-I0004
综观21世纪商务英语的语言学研究,认知语言学理论利社会文化理论在形式语言学理论和功能语言学理论的继续对抗和对话下得以迅速发展,各种语言学的理论思潮也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语言事实。  相似文献   

11.
《文学翻译与译介学理论新探》一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文学翻译研究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也为文化转向后的文学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该书首次将译介学纳入翻译学范畴的文学领域进行系统性研究,在国内尚属首创。其突出贡献表现在:分层次界定文学翻译与译介学的新概念;确立了翻译研究中的译介学范畴;阐释了翻译研究的译介学范式;分析了翻译视域下的译介学传输路径;明确了传统文学翻译研究的当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刘尧 《中国教师》2010,(3):64-64
<正>古今中外,教育激励受到不少教育家的重视,但系统研究教育激励的著作很少见。2008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李祖超教授著的《教育激励论》一书。该书是国内教育理论界首次对教育激励  相似文献   

13.
张臻 《考试周刊》2011,(3):39-41
本文通过对《傲慢与偏见》的两个中译本诸多实例的对比和分析.说明了非语言因素语境对文学翻译的影响,强调了语用含义对“忠实”翻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张经浩和陈可培主编的《名家·名论·名译》一书描绘了中国传统译论的发展轨迹。他们在书中集中对14位翻译大家的翻译观作了原汁原味的介绍,展现了翻译家们在翻译致思和翻译实践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也指出了我国翻译研究的发展方向。文章最后指出了该书编写的几个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5.
文学是一门关于语言的艺术,也是人们用来表情达意的一个常用工具,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文化方面的发展,多次提出要增强我国的文化自信,致力于充分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以文化为手段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具有较强影响力和核心凝聚力的意识形态,从而形成以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以社会的发展推动文化进一步发展的局面,进而推动国家不断向前发展,力求实现全面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现代文学家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紧跟时代步伐,不断与时俱进,在历代作家的基础上再接再厉,积极创作现代文学。这使得现代文学的发展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涌现出大批优秀文学作品。对优秀的现代文学作品进行翻译不仅有利于将我国优秀文化发扬光大,而且也有利于增强我国文学与各国文学的交流、互动,促成文坛上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实现中国现代文学的繁荣发展。基于此,杨友玉撰写了《文学的多体裁翻译研究》一书,该书由水利水电出版社于2018年5月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6.
张春泉博士的《论接受心理与修辞表达》一书,从何人入手,以接受心理为切入点,进一步研究了以传情达意为指归的语辞调整。从实践上证明了修辞表达需服从于接受心理的要求。该书把修辞学纳入语言学研究的范畴,实现了语言研究和言语研究的一种融合。这种融合的实现是以如下三方面的努力为基础的:一是修辞是一种有标记的言语行为;二是修辞研究是语言表达适宜性的研究;三是语言是人类精神存在的家园。  相似文献   

17.
孔祥渊 《中国教师》2012,(13):76-77,80
<正>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开展的前提,它规定着教育的作用方向,是教育活动相关因素如课程、教学等开展的依据所在,这一重要性早已为研究者所重视,有关研究讨论并不少见。"尽管前人已对特定的教育目的进行了大量的翔实的研究,但是却没有任何人大规模地探究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内在联系。"作为分析派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约翰·怀特在继承分析派研究方法的同时也突破了其局限,在此基础上对教育目的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尤其是其对教育目的冲突与调和的论述,对于当前的教育实践与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一、既有的教育目的自从教育产生以来,各种各样的教育目的随之而来。当前,主要的教育目的都有哪些?这些教育目的之  相似文献   

18.
黄陈 《中国高校科技》2019,(12):112-112
“服务育人”是高校后勤组织的功能延伸,也可视为传统学校教育中“立德树人”价值向非教育部门的“迁移”。2017年教育部出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将“服务育人”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展开部署,自此国内高校后勤育人服务开启了新的实践模式。《高校后勤服务育人三十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8年10月版)一书由赵晓军著写,作者以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参与者和研究者的身份,对于新时期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理论与实践的创新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李三福教授的新著《教育科研评价论》最近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作为作者多年教育科研评价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结晶,该书贴切教育科研管理的实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是一部值得关注的著作。  相似文献   

20.
<正>乡约作为地方社会组织,始于北宋,盛于明清,其活动皆与乡村的礼俗教化及社会治安有关,但其性质与功效却随时地人情而异。乡约不仅为历代有志经世儒者所向往,也为近代学者所重视。早在1930年代就有杨开道、梁漱溟等学者进行关注,后来国内外的学者如铃木博之、Kandice Hauf、朱鸿林、常建华、卞利、段自成、曹国庆等从不同的侧面对乡约进行了研究,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然而少有关于乡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的书籍问世。董建辉的《明清乡约:理论演进与实践发展》(下简称《明清乡约》,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在全面梳理和把握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前人未曾关注或关注不够的问题作为切入点,从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