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就<教梁传>对词义的训释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其中分为"借释词以阐发经义""释名物以解说经义"和"解词义以贯通经义"三种类型,并就其内容特点进行分析,从而为汉语史和训诂学史的研究提供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毛传》训释主要受到言内、言外两个语境的影响。从两者的影响力度来看,影响更大的是言外语境。这一点尤其表现在两个语境发生冲突时,《毛传》往往会先迁就言外语境的影响作用。因为影响力度不一,所以《毛传》训释与两个语境的切合情况也有多种可能性。总体上说,《毛传》训释符合语言事实,是在词义训释的基础上阐释经义。两者关系基本可以概括为:以大为主,以小辅之——以经义为目标,以词义为手段。  相似文献   

3.
“经义”考     
“经义”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一种重要文体,它萌芽于汉唐,形成于北宋。经义与选举制度的变革和学术风习的变化有密切的联系。在北宋熙宁贡举改革中,王安石利用经义作为统一士大夫思想的工具,对北宋后期的学风和士风产生了诸多影响。在古代文体史上,宋代经义文是明清八股文的雏形,它形成了一定的程式,在题型、结构等方面已经具备了八股文的一些特征。考察宋代以前经义与选举制度的结合情况、经义在北宋科举改革中演变和成形、传世宋代经义文体的形态和以经义试进士对北宋后期学风、士风的影响这四个方面的问题,可以大体明了经义的流变轨迹,以及它与选举制度和学术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进行词义研究和语文词典的编纂 ,对于词义 ,都应当通过广泛搜集和充分利用语言材料 ,采用多种方法来探求其产生和发展变化的脉络 ,力求全面准确地辨析和诠释词义。本文以“白汗”、“韶刀 (韶道 )”、“养活”三词在《汉语大词典》中的立项和释义为例 ,对词义的辨析和诠释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训诂学是在解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训诂的目的,主要是阐述经义。因此,训诂学在训释词义的方法上,虽有形训、音训、义训之别,但最后还是要落实到义训上。因为“训诂者,义理之所由出,非别有义理出于训诂之外者”(钱大昕:《经籍籑诂序》)。义训范围  相似文献   

6.
予词“给”[kei]的来源没有定论,但可将“给予”义作为予词“给”最先获得的意义。从历时的角度对“给”的词义演变过程进行分析,并把“给”的词义演变分为三个模式,以历史文献资料为佐证可以说明“给”词义的语法化历程。  相似文献   

7.
以“稀薄”、“稀少”、“稀疏”这组词在朱景松主编的《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的释义为参照,从词义个案和词义关联两方面,对其释义加以细化和补充,以更加突显词语的个性和词群的共性内容,以便更好地指导运用祖国语言及进行对外汉语教学。  相似文献   

8.
“词义兼美”是苏轼文章理论的核心,“以古文为事”、道文并重、“文能达是”、“文理自然”以“词义兼美”为统摄,“文以适用”、“博学能文”也浸透了“词义兼美”的浆汁。  相似文献   

9.
一北宋著名法家王安石的《诗义》、《书义》、《周官义》合称“三经义”。“三经义”以经书注解的形式,阐述了王安石的法家思想,为他的变法运动建立理论根据。在黑暗的中世纪,由于儒家经典被封建统治阶级所崇奉,成为具有无上权威的统治思想,因此,进步的思想家往往采取注解经书的方式进行反儒斗争。正如马克思所说的:“……请出亡灵来给他  相似文献   

10.
动态词义的形成机制及词义语境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探讨了动态词义的形成机制 ,分别从词义“由动态到静态”和“由静态到动态”两个阶段来说明这一过程。其中前一过程分为“完全动态成分 1———中间型成分 1———静态词义成分”三个阶段 ,后一过程则包括“完全动态成分 2———中国型成分 2———静态词义成分”三个阶段。同时 ,对动态词义形成的条件———词义语境进行了结构分析 ,分为系统结构和过程结构两种类型 ,并结合动态词义对其进行了详细分析 ,力图为动态词义研究开拓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结合CCL语料库分别对“把”的集合量词、个体量词和动量词这三种形式的演变过程进行了历时分析发现,量词“把”的这三种形式在出现时间和计量对象方面都有所差异,而它们的计量对象都在不断增加和抽象化。我们进一步从体认视角分析发现,主客体间的多重互动贯穿于量词“把”的意义和概念的整个生成过程,从而使“把”完成了“动词义&名词义→集合量词义”“动词义→名词义→个体量词义(有柄事物)”“动词义→个体量词义(无柄事物)”和“动词义→动量词义”的词义转变过程。研究得出结论认为,在体认的多重互动作用下,认知主体基于反映相邻性的转喻机制实现了量词“把”的生成及其计量对象的抽象化。本文能为基于体认观研究词义演变提供参考,并能为汉语外语教学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英语词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本文以bribery原来的词义“残羹剩饭”演变为现在的“行贿、受贿”为例,按照常见的词义扩大、缩小、转变、扬升和贬降五种变化方式,揭示英语词义演变的主要原因和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3.
张萍 《现代语文》2010,(1):75-77
本文对照《辞源》与《现代汉语词典》中“叫”的词义,根据词义引申发展的线索,对“叫”的义项作出了调整,并按照系统论方法对“叫”字义项进行了排列。在此基础上,对照“喊”字词义,探讨了“喊”与“叫”语义交叉发生的原因以及其基本情况,同时结合吴语中“叫”“喊”使用的语言事实,分析了普通话词义对吴语词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词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词义扩大是词义变化中最普遍的一种情况。“崽”是长沙方言重要亲属称谓语之一,相当于普通话里的“儿子”。在我国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长沙方言“崽”词义发生了明显变化,不单指称儿子,也可以指称女儿。本文对长沙方言亲属称谓词“崽”词义扩大现象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调查和分析了长沙方言其他亲属称谓词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从历时的角度以“工程”为切口,作一番当代词义演变的考察。“工程”系列词语指九十年代与“工程”组合而产生的“&#215;&#215;工程”,诸如“希望工程、安居工程、五个一工程”等众多相关新词语。本文通过对词义的动态和静态的描写,试图探讨(1)新时期“工程”词义的引申及其规律性;(2)词义引申与新词语产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中华大字典》中“除”字义项众多,看起来纷繁复杂但实际上是个互有联系的严整系统,并非杂乱无章。为了能以简驭繁地掌握“除”的义项,本文将运用词义引申的规律以厘清“除”字词义引申之间的各种关系,以期对“除”字词义方面有一系统认识,也对词义引申有具体可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春秋决狱”是西汉中期统治者适应政治、经济形势的需要,以“原心定罪”为指导思想,以“亲亲”、“尊尊”为基本原则,用儒家经义来指导司法实践的一种断案模式,对儒法两家的合流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词义引申在词义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自古至今人们对“词义引申”这一概念及现象的研究有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主要立足于清代,以时间为线索对“词义引申”的概念界定和相关研究的发展作一梳理。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词族的角度对吴方言中以“吃”作为构成成分的词语,即“吃”字的同素词族进行了考察与描写,并通过与普通话进行比较。归蚋出这个词族在词义引申、词法和词义的理据性方面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20.
充分的言语实践使常用词“牢”获得词义引申的广阔舞台,其词义辗转演变,形成庞大而复杂的词义系统。“牢”所负载的众多义项看似无有关联,人们易忽略它们之间实际存的隐性联系,因而造成训诂释词之失误。对其词义系统进行梳理归纳,便可寻见其词义引申之脉络,正确解释不同语境中“牢”的含义。“搜牢”之“牢”义为“廪食”,即粮饷、军粮;“牢盆”之“牢”与“共牢而食”之“牢”皆表示器皿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