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教育课中不可忽视的方面。众多学科中,美术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下面,谈一谈我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2.
林艳容 《学子》2015,(5):90
美术与信息技术学科之间存在诸多联系,在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是美术创作和美术学习的重要工具。因此美术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将会是美术教学的新趋势,是现代美术教学的新形式。近几年来,我就"美术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教学"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下面谈谈我在实践中的体会和思考。一、视听结合,加强感悟体验,丰富创作素材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孩子们渴望在课堂中"大饱眼福",也只有大饱了眼福,让丰富的造型形象深深印在孩子们  相似文献   

3.
美术学科的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造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审美能力以及艺术鉴赏能力发展的重要手段。纵观世界上许多先进国家,它们对于美术学科教育的重视是令我们吃惊和不解的。从美术学科的开设上来看:他们的美术课从小学起一直开设至大学,其中有选修也有必修,意图使学生把掌握的美术知识融汇贯通到其他学科中去。而中小学的美术学科课时也远远高于我  相似文献   

4.
作为美育之一的美术它担负了一个方面的任务,即培养学生对造型艺术美的感受,评价能力,和创造美的兴趣和能力。这方面的任务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这就确定了美术在教学中的特殊地位。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诸多学科中,我教的这门学科是最受学生们欢迎的。为了培养更多的美术人才和爱好者,我采取了以下几点教学措施。(一)我是本着“课内打基础,课外出人才”的原则进行教学的,因为学习美术不是让每个学生将来都成  相似文献   

5.
一、“情境中活动”教学风格形成的背景 在参加哈尔滨市“九五”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美术学科变纯技能性教学为审美创造性教学的研究”和“十五”课题“美术学科审美创造性教学的研究”期间,我阅读了大量资料,发现儿童的审美情趣、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是伴随着各种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于是我在日常美术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生理  相似文献   

6.
一、整体设计思路说明,从美术学科的五个核心素养来看,针对本节课的课型,我将着重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和创意实践与文化理解这三个核心素养。这三者的关系,是以文化理解为背景开展的,以美术表现为落脚点,以创意实践为发散方向,通过三位一体的模式,贯彻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正>美术学科是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及其中的事或者人作为创作对象的学科。美术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通过在美术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既可以增加课堂教学内容,又能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呢?一、培养良好的卫生和节约习惯曾经我不注重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只关注学生的作品创作。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的结合,是普及信息技术和素质教育的关键,在各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将信息技术和各学科的教学过程紧密地结合起来,是实现基础教育走向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课程整合的不断深入,我发现有些问题有必要拿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诸如,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的结合,信息技术与课程结合的基本原则,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课程结合的结合点及优势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众多学科中.学生对每一学科的态度并不一样。例如.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会因为美术课对升学、择校的影响微乎其微而减弱或放弃对美术的兴趣。我经常有这样难堪的遭遇。一学生在低年级时对美术抱有浓厚的兴趣.一到六年级他上美术课的冷淡态度令我心寒。问及原因.他说:“我妈说学了美术没用,反正又不考试。”另一学生的美术天赋很高.  相似文献   

10.
张蔚芹 《上海教育》2007,(4A):61-61
教学自述 快乐学生,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把你所教的学科看作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有所创造。”多年的美术教学经验和新课改的实践告诉我,争取到自己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感受美术带来的快乐,快乐地参与美术活动,就是最好的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侯玲 《河南教育》2009,(7):122-122
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无形地体现在每一门学科当中。在美术课上,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而且还要对学生进行灵活多样的德育渗透。通过教学实践,我对美术学科的德育渗透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如何才能开发、利用课堂各种有效资源,从而体现高效的美术课堂?我一直是边摸索前进,边总结经验.下面,我就谈谈在小学美术课堂资源管理和使用的研究过程中的一些设想与做法. 一、遗憾,资源流失的可惜 美术这门学科看似简单,真正教起来却并不容易.刚开始在教学中,我不敢说投入全部精力,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可一轮儿下来,却是两手空空.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中学生美术学科创新能力水平现状和教师有效培养学生美术学科创新能力策略状况的调查与分析、美术学科能力构成的解析以及美术学科创新能力的三大要素、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应用研究,尝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回答新课程下培养中学生美术学科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洪耀伟 《班主任》2015,(2):8-11,3
十四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任教美术学科的我踏入了初中班主任行列。回顾过往,我深深感到:只要热爱班主任工作,坚持不断学习,积极实践,勇于反思,教任何学科的老师都可以胜任班主任工作。一、发挥学科优势,以美建班与主科教师相比,美术教师担任班主任有一些劣势。但是,只要在班集体建设中努力发挥美术学科的优势,结合当代学生一些特点,同样可以找到  相似文献   

15.
王银 《中小学电教》2008,(10):127-127
<正>小学美术活动作为校园文化教育活动中的一个门类,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建设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在美术活动中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可以从以下两大块着手:一、通过美术课堂活动贯穿德育教育首先,通过上美术课,提高学生的传统道德认识、道德情操和意志品质。我在美术课堂活动中,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  相似文献   

16.
钱丽萍 《课外阅读》2011,(12):281-281
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在这个理念的倡导下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有其必要性和实效性。美术学科教育除了承担传统审美教育、美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之外。我想作为美术教师更应重视对人的培养,如何以美育人、如何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格,从而更加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是我们所要做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现在探讨一下我的做法:  相似文献   

17.
<正>美术教学活动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呢?我通过参观、学习、交流,对自己所任教的美术学科活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下面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从事美术课外活动小组辅导员的工作,谈谈对美术新课标、新教材教学活动的一些肤浅体验和思考。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好奇心和求知欲是观察事物、认识世界的一种内在  相似文献   

18.
美术学科关键能力是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生成的“操盘手”,在实践层面起到“代言人”的作用。研究发现,学界对美术学科关键能力的研究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文化理解是国内持续的研究热点,文化自信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以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学科关键能力应用迁移为视角,提出“视觉智商”概念。从有利于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迁移、巩固和应用四个维度出发,明确美术学科关键能力的要素,具体包括美术学科能力、美术认知能力、美术操作能力、美术社交能力。体现美术学科关键能力的教材编写策略,应符合“知识—解决问题—行为”逻辑。提升学生美术学科关键能力的教学设计策略,可参考文化自信取向的“价值观引领的做中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评价活动是美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遗憾的是在我们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很多美术教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传统的美术教学评价只重结果不重过程,更不关心学生学习美术的情感态度。久而久之,必然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随着美术学科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校现在的美术学科教学评价与过去大有不同,现今的做法强调学生个人本位,评价其学习成果。下面就谈谈我在美术教学评价方面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20.
《美术课程标准》中强调美术学科素材的综合性,学科间教学的融会贯通。绘画技能技巧的培养是创作个性的基础。下面就我在纸浮雕教学中引导学生尝试多种技法展现综合绘画表现力的学习过程,说说在美术教学中应以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需求出发,有所侧重,既保证体验学习的实效性又保持体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旨在通过综合绘画教学方法探索实现教学回归生活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