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人几乎深信不疑蛇会随音乐起舞。可不是嘛,印度玩蛇人对着眼镜蛇吹奏音乐时,它们会跟着有节奏地摇摆。其实,这种说法大错特错。现在有许多人都知道蛇不会跟着音乐跳舞,那它又为什么摇摆呢?蛇耳朵相比人耳缺少了几个部件,所以听觉很不灵敏,只能听到很少一部分声音。它不可能对玩蛇者吹奏出来的音乐有反应,更不用说跟着节拍跳  相似文献   

2.
印度玩蛇族     
小朋友,我们经常能在电视上看到蛇“闻声起舞”:一个玩蛇人手中拿一支“蛇笛”,席地而坐,把竹篮子里的蛇倒翻出来。随着吹奏的乐曲,蛇就在竹篮上面翩翩起舞。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3.
TRIP-HOPTrip-Hop是一种欧洲的跳舞音乐,“Trip+HipHop”就成了“Trip-Hop”,它源自英国的Bristol,因此最早称作“Bris-tolHip-Hop”。由于把Hip-Hop节奏变慢,加入了一些迷幻的味道,比如很阴沉厚重的Bass,轻微但迷幻的合成音效,所以有时可能连唱片的杂音都会被“故意”取样进去。所谓“Trip”,指迷幻,氤氲的药物“旅程”,所以,Trip-Hop是一种慢板的迷幻的、有Jazz感觉的、迷糊的、带点HipHop节奏的Break beat音乐。它虽然属于跳舞音乐类,但其迷幻特色已令它与其它跳舞音乐所有的明确节拍特色有很大区别。几个音乐词  相似文献   

4.
陌陌 《科学启蒙》2014,(3):41-43
“哥哥,快看!你说这眼镜蛇是不是特别有灵性,能够听得懂音乐?”小豆丁目不转睛地看着电视节目《人与自然之眼镜蛇的舞蹈》,屏幕上正播放着一条被放在竹笼里的眼镜蛇,当它听到印度老汉笛声的时候,便迅速地竖直身体并且随着音乐摆动,还不时地吐着蛇信子。小豆丁看着印度的舞蛇人佩服地对哥哥说:“哥哥,印度人真的是太厉害了,笛子一吹,眼镜蛇就跟着音乐的节奏开始跳舞了!”  相似文献   

5.
树叶吹奏在我国民间比较盛行,全国各地几乎都有吹奏树叶的习惯,特别是玩童吹奏。然而要吹奏出节奏明快、情绪欢畅的乐曲来,则要数我国西南地区云、贵、川等少数民族地区。在当地民歌中这样唱道:“吹叶要趁叶子青,谈情要趁年纪轻。”“一首木叶一首歌,两首木叶翻山坡,三首木叶翻贫口,问妹何时得见哥。”由此看来,吹奏树叶和少数民族的爱情生活是紧密相联的。  相似文献   

6.
节奏是音乐的脉搏,节奏是音乐的精髓,是组成音乐的核心要素之一,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一切音乐活动都离不开节奏。所以,要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能力,进行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呢?  相似文献   

7.
节奏是音乐中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在音乐中起着核心骨架的作用。但另一方面,节奏却又并不单是由音乐所专有,而是一种先于音乐的因素,普遍存在于永恒运动的宇宙苍穹、世间万物之中。正如奥地利音乐美学家汉斯力克所说:“在自然界中本没有旋律,也没有和声,唯有负载着这两种要素的第三元素——节奏。”  相似文献   

8.
在音乐课堂中竖笛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音准、节奏、音程关系等方面的感觉力,更能在吹奏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以及学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我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不仅把竖笛作为学生学习音乐的“金拐杖”,更将它作为一种单独演奏的乐器进行教学,这里就将这几年在竖笛教学中积累的经验和体会与同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9.
节奏源自生活,生活中充满了节奏。人们行走、说话、唱歌、跳舞,火车长鸣,百鸟欢唱,狂风吼叫,雷雨交加,总之,在地球上、宇宙间无处不存在音响,有音响就有节奏。在音乐教学中,节奏是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它好像音乐的"骨骼",没有节奏,旋律就不存在了。节奏更是学好唱歌的重要前提。但是,单纯的节奏训练比较枯燥,本文总结了先从感受节奏,再到体会节奏,最终表现节奏的有趣之法,以此来训练小学中、低年段学生的节奏感。  相似文献   

10.
关月 《小火炬》2010,(3):28-29
贝宁比其他任何入都更了解蛇这种动物,所以大家都叫他“蛇人”。他心里一天到晚考虑的就只有蛇!他只喜欢蛇! 当其他孩子们玩捉迷藏的游戏时。他捉蛇。当其他孩子们霉卡通片时,他看“蛇的世界”。  相似文献   

11.
<正>如果你问幼儿:“在幼儿园里你最喜欢做什么?”那么,很多幼儿可能会这样回答:“唱歌,跳舞,做游戏!”其实音乐活动和游戏活动是相通的,即都可以让幼儿在自由的氛围中大胆创造,在亲身体验中获得愉悦。如何才能让幼儿和音乐一起玩起来,在音乐活动中玩得开心且有所收获呢?  相似文献   

12.
达尔克罗兹强调:“没有一种艺术比音乐更接近生命,可以说音乐就是生命本身”。而音乐中最有力的因素就是节奏,节奏是音乐“生命的脉搏”,也是音乐的基本“骨骼”。对少年儿童来说,节奏练习对增强他们的音乐理解力和音乐感受力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下面笔者就从动态的“生命的脉搏”去感受节奏和从静态的“音乐骨骼”去理解节奏两方面谈几点自己的教学体会,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3.
卡尔·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而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单独存在,而旋律却不可脱离节奏而存在。”可见,节奏是音乐的生命和本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注重从培养节奏意识入手,强化节奏训练,是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一、通过语言节奏,让学生感受音乐“语言是音乐之根”。音乐节奏的重要来源之一是人类语言和生活节奏。在教学中应注重把语言节奏练习作为培养学生音乐的启蒙,让小学生从实际生活的语言出发,感受和掌握节奏,使之逐步了解音乐的基本节奏。例如,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问好:“同学们好!…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提出当前的音乐教育,因为没有明确的审美原则和标准,所以造成学生认识的一些误区。误区之一:以“音准、节奏没有错误”为判定音乐美的标准。在一些学生看来,只要将曲子弹完或把歌曲唱完,音乐表演没有音准、节奏的错误,音乐就是完美的。误区之二:以“好听”为标准。可是“好听”只是个人的感受,不一定是人们共同的标准。每个人的爱好、修养、志趣不一,结果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15.
在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十分重要,通过节奏教学,能帮助学生感知一首音乐的律动,从而更好地解读音乐。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中,因为幼儿年龄较小,活泼好动,爱玩,使得节奏教学的效果不佳,基于此,教师应根据幼儿的特征,将节奏教学游戏化,促使幼儿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从而帮助幼儿们更好地掌握音乐的节奏,体验音乐之美。本文就探讨幼儿园音乐节奏教学游戏化教学的开展方法,以供相关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16.
唱游是学生学与玩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为主要目的,采取律动、歌表演、音乐游戏等音乐手段与方法,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通过身体动作和姿态来体验音乐中节奏、节拍、速度、情绪等诸方面的特点,在感受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并创造性地表现音乐。因此,针对这一特点,笔者试用“动中学、玩中练、乐中思”三部曲进行教学与探索。  相似文献   

17.
包旭芳 《成才之路》2010,(32):65-66
一个人,没有了健康,就没有了活力;没有了音乐,也就没有了色彩。音乐,如同一片美丽浩瀚的星空,正静静等待着我们的孩子们张开双臂自由飞翔。然而在音乐教学中常发现:一些孩子兴奋好动坐不住,演唱时缺乏自信不敢唱;在跳舞时因跟不上节奏而手忙脚乱。  相似文献   

18.
在口琴教学中,让学生吹会一首乐曲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学生富有感情地处理好乐曲。在平时的口琴吹奏训练中,一般师对乐曲的音准及吹奏时值的长短上指导得较多。当然,这些是用口琴吹奏乐曲的最基本的条件。但要使学生吹奏出感人乐曲,必须讲究气息控制的指导。1.缓慢。对于情绪舒展优美的乐曲,在气息的控制上要突“缓慢”两字。这样吹出来的旋律才连贯、流畅、有起伏,富有感。具体来说,在演奏吹音时要在吸气状态下将气息缓慢渐地、平稳持久地呼出,不能把气息吹得太“冲”,太“急”,因为这吹出来的旋律是颗粒性的,干巴巴,没有音乐…  相似文献   

19.
德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说过“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而存在。所以,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他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  相似文献   

20.
王丹 《教育导刊》2003,(10):16-18
节奏是音乐的声音在强弱轮流交替中平稳而又有起伏地向前流动,它是音乐的三大要素(节奏、旋律、和声)之一,也有人说它是音乐的“灵魂”。音乐家舒曼说:“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没有节奏也就没有音乐。音乐家之所以能在笔端流淌出一串串悦耳的音符,一首首动听的歌曲,主要在于他有超常的节奏感,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