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如果家里有这样一个孩子,从小就喜欢捣动个"小买卖";上学学习成绩平平;与同学格格不入;衣着邋遢,影响校容,让校长找到家里;甚至叛逆地出走.这一定会有一些家长惊呼:"怎么让我摊上这样的孩子呀!""这样的孩子我可怎么管啊." 让我讲一个美国男孩的故事吧.也许听完这个故事,你会重新审视你的孩子,说不定还会刮目相看呢. 这个美国小男孩叫沃伦,出生于一个美国普通家庭.五岁那年,沃伦在自家门外的过道上摆了个小摊,向过往的人兜售口香糖.  相似文献   

2.
<正>作为一个有心理学专业背景且家里有个上幼儿园的孩子的妈妈,我最常被这个年龄段父母问到的问题有两个: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怎么和孩子交流才更好?我的回答一直都是,游戏。糟了,孩子静悄悄的,必定是在“作妖”。让我们来看看这些让父母“崩溃”的瞬间。  相似文献   

3.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家费曼在回忆父亲对他的培养时,曾经说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一个孩子问我:“看见那个鸟了吗?你知道它是什么鸟吗?”“我一点都不知道。”我回答。“那是一只褐色的、会发喉音的画眉,你父亲什么也没教你吗?”  相似文献   

4.
漪然 《父母必读》2010,(5):154-156
“妈妈。再给我讲一遍吧。”“哎呀,这个故事都讲了八百遍了!”当这样的对话第N次出现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一个故事都讲得熟能成诵了,孩子还是不厌其烦地让你再讲一次。通常你会怎么做呢?是硬着头皮将“嚼之无味”的故事再读一遍;还是想出了别的什么办法,既可以满足孩子再听一遍的要求,又可以让自己讲得更加投入?  相似文献   

5.
许兰平 《成才之路》2013,(31):37-37
很久以前,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如果你知道一个女人怀孕了,并且她已经生了8个小孩,其中有3个耳朵聋,2个眼睛瞎,还有一个智力不健全,而这个女人自己又有病在身,请问,你会建议她生下这个孩子吗?没看下文的时候,我选择的是让这个女人放弃生下这个孩子,可从作者女儿的口中,我知道这个女人是贝多芬的母亲。她和班上大多数同学选择的是:建议生下来,给予这个母亲一点希望——万一这是个非常健康的孩子呢?  相似文献   

6.
曾经有这么一个故事:大海边,一条小鱼随波逐流,被搁浅在了海滩上,一个小孩看见了跑过去捧起小鱼将它奋力扔回大海,有人问这个孩子:“谁会在乎你这样做呢?”。这个孩子很认真的回答:“这条小鱼在乎,我也在乎!”  相似文献   

7.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孩子刚上高三时,他的数学成绩很不理想,他的妈妈非常着急,就找了一位数学专家,问有什么好方法能让她的孩子提高数学成绩,这位专家给她支了一个点子:“叫孩子每次都给你讲作业.”家长说:“我听不懂怎么办?”专家说:“听不懂也听.”坚持了一两个月后孩子有明显进步,并且数学的进步会迁移,  相似文献   

8.
王静 《家教世界》2022,(Z2):40-41
<正>有一个“特别可怕的故事”,你觉得它会有多可怕呢?本期《幼儿画报》的绘本故事就叫《特别可怕的故事》,一听这个名字我的脑海中就闪过了许多我觉得可怕的场景。然而打开绘本,温馨的画面却怎么也不能和“可怕”挂上钩。那么为什么要叫这么个名字呢?读完整个故事,你便会体会到这个名字的奥妙。  相似文献   

9.
某大公司老板有急事要找一名职员,他拨通了这个职员家的电话,听到一个孩子低声说:“喂?”老板问:“你爸爸在家吗?”“在。”小孩悄声说。“请他接电话好吗?”老板问。令老板惊讶的是,小家伙低声说:“不行。”老板想跟一个大人说话,于是又问:“你妈妈在家吗?”“在。”“请她接电话好吗?”小家伙又低声答道:“不行。”老板知道这么小的孩子不可能一个人在家,决定让照看孩子的人捎个口信。“家里还有别人吗?”老板问。“有,”小孩低声说,“还有一个警察。”老板很奇怪怎么会有警察在这个职员家里,于是问:“让那个警察接电…  相似文献   

10.
儿子很小就记住了《撒谎的孩子让狼吃》的故事。童心无邪,惟诚实无他。然而,近日从他的作文上,我却看到了通篇的谎话。作文题目是“记一件有意义的事”,大意是说他星期日帮助邻居擦玻璃。我问儿子:“你撒谎连点边际都不着,让人一眼能看穿,怎么想出的这个点子?”儿子倒坦然:“老师说,可以想像。”“可以想像就这样想像吗?满纸谎言……再说,真实的有意义的事多得很,何必要想像呢?”接着,我举出两例曾发生在儿子身上极精彩又有意义的事。经我这一提示,儿子恍然大悟:“对啊,我怎么没想到?”无独有偶,隔日,儿子的一个同学来…  相似文献   

11.
“妈妈,为什么在家里我从来没有见到过你和爸爸拥抱、接吻?是你不爱他了?还是他不爱你了?”当一个10岁左右的男孩用这样的问题向自己的母亲发难的时候,我不知道别人会怎么想怎么做,反正我是真的有些心里发毛———这孩子怎么会对男女之间的事有了兴趣?这种想法是...  相似文献   

12.
赵恺欣 《新读写》2014,(11):60-60
平时你是怎么穿袜子的?是正着穿还是反着穿?答案无疑是“正着穿”,尽管有时会使你的脚不舒服。可是,当你一个人在家时你会怎么穿?显然,许多人会选择怎么舒服怎么来。 造成这样的结果的原因是:我们不想让别人觉得难看,而在家里时,就无需在意这一点了。 然而问题是:袜子是穿在鞋子里面的,真的会有人费尽心思研究你鞋子里的内容吗?  相似文献   

13.
橡皮泥活动“我帮妈妈做事情”中,斌斌做了个小孩代表自己,又做了一把扫帚,表示自己在帮妈妈扫地。我看到他做的小孩没有头发,就跟他说:“这个孩子可不太像你。”斌斌认真地说:“这就是我,哪里不像呀?”我启发他:“你看,你有头发,这个孩子怎么没有头发?”斌斌说:“可是,我不会做短头发,我只会做妈妈的长头发。”我说:“没关系,我来教你,好不好?”  相似文献   

14.
韩雪 《家长》2013,(2):40-42
学生:老师,您好!我好郁闷。 咨询师:遇到了什么事情让你不开心? 学生:说起来真让我伤心,去年十月我们要军训了,我妈妈就开始发愁说:“你一个人出去,我怎么舍得?谁给你挤牙膏、叠衣服、铺床?要不然,我到医院找熟人给你开个疾病证明,你就不参加军训了,好吗?”在家里这些事情确实都是我妈妈帮我做的,但我很想参加军训,这样我能和同学们在一起,  相似文献   

15.
王慧 《师道》2011,(10):33-34
美国电影《师生情》中有这样一个片段:一位白人教师到黑人社区任教小学一年级。在第一节数学课上,老师伸出五个手指问其中一名黑人孩子:“是几个手指?”小孩憋了半天才答道:“三个。”老师没有指责他说错了,而是高兴地大声赞道:“你真厉害,还差两个你就数对了。”接着,孩子终于说出了正确的答案。这个片段中白人教师的话。让我油然而生一番敬意,  相似文献   

16.
“这孩子你是怎么管的!成绩这么差?”教师对家长横眉冷目。“这学生你是怎么教的?你还有脸质问我!”家长对教师一脸怒容。“说!你是怎么学习的?我为你操心费力,你就学成这样?你对得起我吗?”家长开始追究孩子的责任。“我教过那么多学生,就没见过你这样的,怎么教都教不会。你让我说你什么好!.”教师也开始追究学生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年轻的妈妈们可能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一个新玩具到手,玩不了几分钟,就被孩子“打入冷宫”,不予理睬。家里有数不清的玩具,可是小家伙还是会不依不饶地嚷嚷:“妈妈,我要买玩具!”孩子贪求玩具的欲望似乎永无止境。让妈妈烦恼不已。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处理好这个问题呢?  相似文献   

18.
有一家网站上报道了这样一则消息.一道小学一年级的语文阅读题.素材是吁L融让梨”的故事.题目中有一道是:“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学生的回答“我不会让梨”.被老师打了一个大大的叉。这张试卷被孩子父亲发现后.拍成照片发到微博上.顿时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成为一个“微争议”。  相似文献   

19.
前些天翻看《读者》,看到这样一个小故事:美国有个六岁的小女孩指着家里瓶盖上“open”的“o”说:“妈妈,我已经认识它了。”妈妈说:“那你说说看,它是什么?”孩子说:“是字母‘o’。”“你真聪明,是谁告诉你的?”“是幼儿园的老师。”第二天,这位妈妈就把老师告上了法庭。她认为在此之前她的孩子能把“o”说成鸡蛋、月亮、苹果等等,现在幼儿园的老师使她的孩子缩小了许多想像的空间,抹杀了孩子的创造力,要求教师赔偿8000美元的精神损失费。我真为自己和众多同行捏一把汗,假如每个家长都这样珍惜孩子想像创造的机会和能…  相似文献   

20.
周四下午,我路过教室。“王老师,你来一下!”音乐老师朝我招招手。我走过去,她指着教室里一个正在满教室爬的孩子说:“这孩子怎么这样?我课还怎么上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