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浅析模因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健新 《科教文汇》2010,(1):109-110
模因论是语用学领域新兴的理论,它揭示了语言的发展、演变和传播的规律,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将从模因论的角度出发,分析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特点,进而探讨模因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模因论不仅揭示了语言发展规律,而且为语言发展引入了信息复制传播观点。英语口语教学从本质上讲也是语言模因复制传播过程,因此同样遵循模因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即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  相似文献   

3.
新闻标题以其特有的语言特色吸引着广大学者的注意力,受到语言学家的关注。从模因论的角度对标题进行研究,概括了语言模因的复制与传播对语言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社会流行语是指在某一时期产生并在一定地域内迅速传播并持续一段时间的词语或者大于词组的语言结构,如段落、篇章。各种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激烈地互相竞争,争取被人们采纳、接受。从模因论的角度看,社会流行语是在语言激烈竞争中获得胜利并最终保留下来的语言,经过宿主反复不断地复制和传播成为成功的复制因子。通过对语言模因,特别是流行语言模因的分析可以揭示话语流传和传播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宋润霞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3):231+129-231,129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是一种类似于基因的物质,其特点在于复制与传播。这一理论对外语教学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探讨模因与语言学习的关系,并从模因论视角出发提出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应扩大学习者的模因储存,充分营造逼真的语境,通过创造性模仿提高学习者的口语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6.
宋二春  闫文军  王志敏 《科教文汇》2012,(22):115-116,120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的进化论的观点对文化传播过程进行解释的研究。它指出文化模因因子通过模仿的方式从一个个体传播到另一个个体。本文提出强势模因具备形式简单、音韵合拍、实用性强、可变化性等特点,它对大学英语教学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从教学改革角度出发,分别从教与学两方面阐释了教学中应遵循文化模因的特点和传播规律,并应以此为依据灵活选择传统的或现代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毛盾 《科教文汇》2009,(17):285-285
模因论在我国学术界还是一个很新的理论。任何字、词、短语、句、段落乃至篇章,只要通过模仿得到复制和传播,都可以成为模因。“地震”本身不仅可以作为一种模因,而且还可以从中引申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新模因。模因现象具有重大意义,在言语交际理论和语言交际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艳滨 《今日科苑》2009,(22):261-261
"模因"是文化信息单位,是对人类认知活动中模仿现象的一种说明。"语言模因论"将进化论的思维方式用于语言研究,为语言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模因论启发我们,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注意语言的模因作用,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度。  相似文献   

9.
语言模因论展示了语言传播的规律,从而为口译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规律尤其为口译教学中听力与理解技巧的提高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对模因论指导下的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口译教学课堂模式的可行性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0.
王晏  万成宾 《科教文汇》2009,(29):164-165
模因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阐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具有启发作用。本文介绍了模因论的主要观点,并从模园论的视角探讨了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相似文献   

11.
赵凌志 《科教文汇》2013,(35):63-64
语言学习的过程是语言输入和输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过程。本文主要通过对模因理论、语言模因、语言输出假设三者关系的阐释,提出了依据模因理论进行二语学〉-j者语言输出能力培养的可行性,构建了模因论下的二语口语和写作输出能力培养途径,旨在提高我国高校外语教学效果,为模因论的应用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高非 《科教文汇》2014,(23):134-135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在2000年修订后,增设了英语应用文写作课程。本文试图针对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的三个核心阶段:课程内容编排,课堂教学过程以及课后巩固任务,探讨可以用来提高各个阶段教学实践的理论。本文分析了语用学理论,模因论和语言模因复制的过程,以及文本论,为教学实践提供了详细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吴冠青 《科教文汇》2014,(17):180-180,226
在面对英语写作时,学生往往感到缺乏词汇或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往往写出与主题风马牛不相及的英语作文,这样一来学生也就慢慢地对英语写作失去了兴趣。而模因论作为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为我们外语教学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启发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利用模因复制、传播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因此本文将模因论与英语写作结合起来,试图找到一种更有效的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14.
谢国平 《科教文汇》2013,(7):101-104
本文尝试从多个角度阐释歌词中的汉英语码转换现象。文章首先探讨了语码转换与语域的关系,接着分析了语码转换的语法结构。最后文章还分别以顺应论为理论基础.讨论了歌词中语码转换的产生原因、表现形式和其在歌词中所起的作用。我们希望文章能给歌词的欣赏和创作带来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侯玥然  闵超 《情报科学》2021,39(9):42-49
【目的/意义】从微观层面研究科学文献中的知识扩散过程,对深入理解科学知识体系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过程】以“知识基因”作为文献中知识片段的具象刻画,以“本体(ontology)”研究领域为对象,采用一种基于 引用过程的知识基因提取方法提取科学文献中的知识基因,并从知识基因、文献、学科三个层面,由微观到宏观探 讨了知识的产生、扩散过程。【结果/结论】研究发现,随着时间推移,知识基因间的扩散能力差距不断拉大,新产生 的知识基因在向“少而精”的方向发展;文献间的知识基因含量和知识基因扩散能力均存在显著差异;在涉及“本 体”研究的核心学科之间,存在以计算机科学为中心和以生物工程学、应用微生物学为中心的两个知识基因扩散特 征相异的集团。【创新/局限】将观测知识扩散的视角下移至知识基因,从一种更精确的微观角度追踪知识扩散和知 识体系构建过程。但目前的研究尚未涉及文法、结构等隐形知识基因的形成与扩散。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以模因论为基础,探讨了高职院校预科教学中语音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学实验设计,将模因理论应用于语音教学,归纳并总结了基于模因论的高职语音教学的反思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青 《科教文汇》2013,(11):85-86
翻译是跨文化交际的主要手段之一。翻译界也引进了西方语言学的分析方法,通过对语言的各个层面分析以及对语义的分析来确定译文的确切意义,并根据不同的情况转换成适合语境的目的语。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迁移一般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之分。正迁移是助长性的迁移,表现为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能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在翻译中注重方言的运用,可以使译文更加生动。  相似文献   

18.
马艳美 《科教文汇》2014,(1):140-140,15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支配着.语言。《英语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作为英语教学的重点之一。本文论述了跨文化交际意识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阐述了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方法,让英语教学真正为语言交际服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生产、扩散和消费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其中,知识扩散是充分发挥知识价值的重要过程,从微观层面理解知识扩散的规律对促进知识利用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医学信息学领域的科学文献为例,文章基于知识模因的微观层面,采用知识模因识别方法从文献中提取出知识模因来表征知识单元,并基于文献引证网络构建各知识模因的扩散级联网络,计算分析扩散级联网络的基础特征及其特征分布情况,以考察不同知识模因在学科领域内的扩散模式。[结果/结论]医学信息学领域内发现了四种典型的知识模因扩散模式:单起源型、多起源-独立型、多起源-迭代型、多起源-融合型。此外,通过对级联网络的各项属性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发现,网络呈现无标度性,医学信息学领域极少数的知识模因获得了大量的传播资源,领域内的研究集中于被少数知识模因所代表的研究方向上,而领域内各研究方向的生命周期长度则相对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时间在延续,知识在传递,学术在创新。数据环境下,从细粒度视角对文献内容进行探析,旨在帮助科研人员在信息浪潮中准确、高效、智能地获取有用信息。[方法/过程]文章以知识基因作为文献组织节点,在知识基因遗传与变异的特征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知识基因表达的智慧文献服务模式,对未来智慧文献服务从智慧文献检索、智能文献挖掘以及智慧文献推送三方面提出了创新思考。[结果/结论]从仿生学角度提出知识基因视角下的文献细粒度表达方式为未来智慧文献服务提供了新方案,智慧学术溯源、文本智慧生成以及文献智慧推送三种代表性智慧文献服务应用将对推动智慧文献服务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