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的"杂文"不是政治判决,而是别一样的"文学",作为文学家的鲁迅的一生就是"杂文的一生",其杂文的历史"过程"性折射了鲁迅本人的思想成型与丰富。行走于"杂文人生"中的鲁迅,同时又通过对"杂文"的写作实践不断体悟"文学"的意义,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学观念。作为"杂文人生"的历史过程,鲁迅的文字从一般文明现象的批评发展而为整体制度的对抗,而在文字演变的背后,则是在现实社会各种阶层和群体中,不断寻求自我认同与差异甄别的思想过程。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给我们留下了约计一百三十五万字、六百五十多篇杂文。这些杂文,深刻反映了二十世纪初期至三十年代中国社会的面貌;记录了中国人民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思想发展的历史;批判和打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反动派及一切剥削者、压迫者,表达了人民的理想、愿望和要求,概括了中国人民同敌人斗争的非常丰富的阶级斗争经验。杂文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鲁迅对中国文学作出的巨大贡献。中外许多鲁迅研究者都十分重视鲁迅的杂文,他们认为,“……  相似文献   

3.
鲁迅杂文派形成于30年代初。这一创作群体的形成与当时政治斗争的僵持状态、杂文热的兴起及其成员的人生信仰、志向的选择密切相关。他们的杂文表现出对现实反映和风格追求的趋同性,注重政治效应,充满抗辩色彩,效仿鲁迅笔法,他们从不同角度师承了鲁迅杂文尖锐泼辣的笔锋,含蓄、凝炼、绚丽的诗风,纵意而谈、洒脱自如的文风,同时,又呈现出各自不同的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野史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史视野已经成为鲁迅观察历史和现实的思维方式,从而形成了鲁迅的野史思维。野史思维不仅影响着鲁迅的杂文创作,还影响着鲁迅小说和散文的书写。野史思维是鲁迅迥然不同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一种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5.
论文从探究文学观念与社会政治环境的复杂互动关系入手,对在1930年代至1960年代的30年间,作为历史真实的鲁迅杂文及其时代背景,逐步转型、变异为文化象征和话语资源形态的“鲁迅杂文”及“杂文时代”的过程,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梳理和分析。同时也揭示了这一过程在整个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价值范畴建构步骤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
杂文是能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现实的文艺性政论。“五四”以后,杂文正式作为一种文章体裁,是瞿秋白(笔名何凝)1933年7月为《鲁迅杂感选集》作序时提出来的,鲁迅先生作为现代杂文的奠基人,继承了古代杂文的优良传统,根据现实斗争的需要,把杂文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为现代杂文开拓了一条广阔的道路,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杂文风格。 鲁迅杂文的风格是什么?一言以蔽之:强烈的战斗性。正如鲁迅先生自己所说:“杂文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杂文作者的任务,是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予反响或抗争,揭微显隐,针砭要害。《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正是这方面的典范,下面试从四方面来具体分析这篇文章的战斗性: 一、自相矛盾,耐人寻味的标题  相似文献   

7.
杂文是文艺性的社会评论,这是瞿秋白在《(鲁迅杂感集)序言》中给杂文下过的定义。杂文不拘一格,没有一定的程式,但是古已有之,中国历史上除了诗词歌赋之类韵文外,似乎所有的文体都可以归结在杂文一类。到了20世纪20—30年代,经过鲁迅先生的倡导和垂范,便成为一种带有“杂”的综合性质的独立的文体。  相似文献   

8.
舒芜在 194 0年代的杂文创作以个性解放的启蒙理路契解民族解放的时代主题 ,在批判传统文化和针砭现实政治中表露出走向人民的时代诉求。他的杂文秉承了鲁迅杂文风骨和胡风文艺思想 ,体现出七月派的文学特质和桐城派的文章意态 ,代表着 194 0年代杂文创作的实绩  相似文献   

9.
我一直认为,鲁迅是伟大的思想家,而后才是作家。读鲁迅的散文诗、小说、杂文,我们油然生起一种关于人生的立体的感觉与体验。我认为,鲁迅这三个方面的作品解剖了三种不同层面、不同状态的人生本质。杂文直指现实,散文诗则是表达一种人生的理想,小说介于现实与理想之...  相似文献   

10.
鲁迅一生没有写过相声,但鲁迅 先生匕首投枪式的讽刺与幽默是至 今无人能及的。近日偶翻鲁迅杂文 集,发现有两个时下非常流行的相声 段子其相似的内容,在鲁迅杂文中出 现过。比如鲁迅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讲 了这样一个笑话:一个江湖郎中在集  相似文献   

11.
杂文是文艺性的社会评论 ,这是瞿秋白在《(鲁迅杂感集 )序言》中给杂文下过的定义。杂文不拘一格 ,没有一定的程式 ,但是古已有之 ,中国历史上除了诗词歌赋之类韵文外 ,似乎所有的文体都可以归结在杂文一类。到了 2 0世纪2 0——— 30年代 ,经过鲁迅先生的倡导和垂范 ,便成为一种带有“杂”的综合性质的独立的文体。今年春季使用的人教版 (必修 )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 ,单独将杂文归列为一个单元进行教学 ,这尚属首次 ,也是一件大好事。曾有老师感叹 ,杂文好看不好教 ,但若在教学时跳出跟一般议论文一样找论点、论据、论证等三要素的圈子 ,思…  相似文献   

12.
杂文按内容应分为两类:疏导式和鞭挞式。把鲁迅的杂文笼而统之地划归“对敌的战斗的杂文”是极不科学的,把用以抨击人民的敌人和有害的事物的杂文一律称之为“鲁迅式杂文”也是极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13.
由于鲁迅杂文的写作时间,距目前已有半个多世纪,因此对高中教材中鲁迅杂文的教学要讲时代背景,讲逻辑性,讲形象性,都是为了让学生充分领会文章深刻、准确、锐利、具体、丰富、生动的特点。同时在考虑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时都必须掌握文章的构思,确定教学内容,这样教法才会恰当。  相似文献   

14.
鲁迅杂文是从五四时期开始创造的一种新文体,也是鲁迅在文学创作上的独特贡献。它的根本特征是什么,究竟算不算文学作品,这是多年来一直存在着尖锐分歧的问题。早在二、三十年代,有不少人就攻击鲁迅创作杂文是“投机取巧”,“容易下笔”,是“创作上的末路”等等。近年来,港台及国外的一些研究者也不承认鲁迅杂文是文学作品,要澄清这种偏见确实不容易。其实早在三十年代,鲁迅就在《徐懋庸作<打杂集>序》中明确回答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概述1925年5月以前鲁迅杂文写作全貌的前提下,结合鲁迅其他体裁的创作和人生遭际,探究了鲁迅自1900年代初期至1920年代中期在“杂文”写作方面几经跌宕的原由和各阶段杂文作品的形式及主题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的<现代史>是一篇用寓言形式写的杂文,作者站在无产阶级与民族解放的立场,以其深邃、敏锐、独特的眼光,将"中国现代史"比喻为"变戏法",揭示了辛亥革命时期到30年代这一时期中国"变戏法"式的历史,勾勒出一幅中国现代史的病理图;文章还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成为鲁迅九百多篇杂文中一篇具有独立性格的文字.  相似文献   

17.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所作的一篇著名的杂文,体现了鲁迅先生20世纪30年代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问题所持的一种态度和原则。这里,笔者借用“拿来主义”一词,想说说对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一些现象的反思,故本文说的“拿来主义”,泛指通过下载或拷贝等形式从他处获取历史教学资料,如教学课件、  相似文献   

18.
鲁迅是杂文的一面旗帜,聂绀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继鲁迅、瞿秋白之后,在杂文创作上成绩卓著、影响很大的战斗杂文大师。杂文大家夏衍在《杂文复兴首先要学鲁迅》(《新观察》1982年第24期)中,说他自己写杂文“先学鲁迅,后来是学绀弩,绀弩的‘鲁迅笔法’几乎可以乱真。”当我们把鲁迅先生的杂文《灯下漫笔》(高中语文第三册)与聂绀弩的《我若为王》(第二  相似文献   

19.
舒芜在1940年代的杂文创作秉承鲁迅杂文风骨和胡风文艺思想,以个性解放的启蒙理路契合民族解放的时代主题,在批判传统文化和针砭现实政治中表露出走向人民的时代诉求,显现了七月派的文学特质和创作实绩。受家学渊源和周作人小品文的影响,舒芜的杂文表现出学者化的风格。  相似文献   

20.
文体简说   杂文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始于鲁迅先生。而对杂文的定义,一般来说,人们都接受这样的描述:杂文是有浓厚的议论色彩、又有叙述内容、以形象说理为主、以文学手法来表述的短小、活泼的文体。杂文的基本特征有:   一、关注现实,感应敏锐   鲁迅说,杂文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杂文作者总是密切关注现时的社会生活,对生活中现存的事物、现象和观念做出分析和评价。鲁迅先生所代表的 20世纪前半叶的杂文创作,更多地表现出战斗的姿态。我们今天所处的环境虽然有所不同,但“维护正义,追求真理”仍应是我们写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