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若能将文本与作者本身的生命经历实现相互对比和观照,把学生的生命体验与对文本的阅读感受紧密结合起来,必定会建构起具有真实价值的意义对话.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关注鱼水亲和的氛围,让师生之问对话怒放;关注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关注文本的正确价值取向,使对话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教学涵盖了大量的文本内容,教师如果不对文本内容进行适当的加工,就会使教学缺乏吸引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线上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对文本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使其更加适应学生的思维模式.本文就"创设教学情境""丰富教学内容""开展小组合作"三个方面,对小学语文线上教学展开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多媒体教学,使文本"活"起来、动起来、形象起来、发出声来,让"活"的文本震撼学生的心灵,高效课堂会不断呈现。多媒体给语文课堂带来了生机,带来了新的局面,并演绎出了属于自己的那份精彩。  相似文献   

4.
思辨性阅读,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编织起来。在操作层面上,需要考虑针对什么思辨即对象问题,就日常阅读教学来看,不外乎对附着于文本的"成见"、文本价值本身和文本细节这三大方面展开思辨。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其中的文本插图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资源。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资源,创设图文预设情景,注重图文内容融合,拓宽图文转换途径,能使插图"动"起来,使文本"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阅读乐趣,提升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6.
阅读是从文字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过程。通过对文本的阅读,个体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感悟和体验、从而构建自己的理解。阅读是可以根据阅读者不同目的来进行调控的,所谓"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而一个文本所含的意义往往需要阅读者去挖掘,而由于每个读者的人生经历和价值观不完全相同,读者在品味文本的过程中也就有了不同的感悟。现在的语文教学中,由于上述原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高中语文课标注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要达到这个要求,教师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阅读时既能够把握文学作品的基本框架和作者表达的思想,又能够对文本作出自己的分  相似文献   

7.
<正>高中新课程作文教学,"离开理想的境界还有相当的距离",学生作文梦境多了,真情少了;历史多了,现实少了;深沉多了,清纯少了;感悟多了,经历少了……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教学可以并且完全应该"探讨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当中学作文教学"亮起红灯",我们的实践与思考归结起来,就这样的五个词语:真情、趣味、个性、文本、素材。  相似文献   

8.
在此所说的文本特指语文学科的教材,它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沟通的其中一座桥梁。教师在使用它之前,需要对其进行细心、认真的解读,从而形成课堂预设,使知识有效地通过教师这一渠道,源源不断地流入学生的知识河中。笔者认为作为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应该经历从"普通读者——教师——学生"的文本解读心路历程,才能使文本成为自己美丽的倒影,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  相似文献   

9.
周萍 《考试周刊》2014,(3):31-31
<正>"文本细读"这个学术名词虽说在20世纪就有了,但在中国小语界"火"起来,却还是近两年的事。不同的是,"文本细读"在西方是语义学流派在文学批评的语境下对作品的研究,而在中国小语界则更多的是在语文课程论语境下对教材文本的细读。那么,文本细读该从哪些地方入手捕捉关键点呢?一、注重文本,多疑善思,走进文本新课标提倡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但多元解读,仍然是建立在正确解读文本的基础之上的,尤其应该建立在对文本主旨的正确解读之上。  相似文献   

10.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两次提到对话,"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同文本的对话应是全方位的、多元的,也是个性化的、创造性的。如果教师已经对文本经历了各种形式的对话,已经对文本心领神会,那么学生在课堂上遇到的障碍就根本不是问题。那么,教师可以从哪些方面与文本对话呢?一、品读揣摩"文本"路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他教学之前,总  相似文献   

11.
正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目的是根据材料提供的线索和情景获取、分析和解释信息,做出推论,解决问题。在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过程中,读者需要做一系列的理解、判断、比较、筛选、分类、归纳、运用等工作。经历了这一思维过程,读者的脑海中自然就能把图、文、表格等不同形式的材料联系起来,把不连贯的信息串联起来,构建具有很强逻辑  相似文献   

12.
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需要我们介入自己的情感,而这一介入的过程即是我们再创作的过程。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并不是凭空而言,人的学识、经历、性格截然不同,所以看问题的视角及思维方式也会有所不同,这就使得我们对文本的解读程度略有不同。一些教师常常要求学生对文本进行细致的咀  相似文献   

13.
对"探究"层级的考查,主要是通过高考中必考内容的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来实现的。什么叫"探究"?就是探讨疑难问题,有所发现和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力层级。可见,探究不是完全脱离文本而进行的,相反,探  相似文献   

14.
正寻觅文本中的线索,即探寻不同的文本形式的内在逻辑关系,将不同的文本结构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教师寻觅文本线索能使课堂教学首尾呼应、过程流畅、结构清晰、重点突出,体现了课堂的整体性和逻辑性,有利于教师对文本的有效输入和输出、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和调控,以及学生对文本知识的有效获取和运用。那么,如何寻觅文本中的线索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寻觅人物的替换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很多内容是以"人物"作为文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不仅需要言传,还需要意会的,它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和体悟.职高学生因年龄和生活经历所限,对文中"意"的理解较为肤浅,所以需要我们教师去适当引导点拨,帮助他们找到自己心灵与文本的情感触点,使之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情感互动,从而对语文兴趣渐浓.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倡导要树立"以人为本"、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用自己的方式去探求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有所获,确有所得,让课堂活起来,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乐园.  相似文献   

17.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依托阅读文本,创设阅读悬念,引导学生进入阅读情景和感受美妙意境,引导学生唤起生活情感体验以及阅读拓展延伸中,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促使学生的思绪飞扬,对文本的形象给予适当的补充和丰富,使形象"丰满"起来,从而增加文本的厚度,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18.
吴旭 《江苏教育》2012,(36):57-58
文本深层解读自有其内在规律,伽达默尔指出:"文本不会像一个‘你’那样对我讲话,我们这些寻求理解的人必须通过我们自身使它讲话。"作为教师,要想使文本讲话,就必须找到深入文本进行深层解读的钥匙,针对课文的不同特点,选取课文的关键处、精美处、疑难处、深刻处等"有嚼头"的地方进行细腻深入的教学,选点式品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  相似文献   

19.
科普文是小学语文教材中常见的一种文体,它不同于叙事性作品、诗歌和非连续性文本,有其独特之处。目前的科普文教学大多停留在对内容信息的提取上,没有经历"语言文字—思想内容—语言文字"的全程阅读,且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得无趣。科普文教学要做到高效,就须教出"语文味",教出"文体特色",教出"文本特点",教出"情趣情味"。  相似文献   

20.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群文阅读教学"的"大"与单篇文本解读的"细"结合起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结合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提出"任务驱动,加深对文本内涵的理解""求同存异,提升群文阅读的思维品质""情境设置,形成群文阅读的读写共融"等策略,使群文阅读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