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即是人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终极目标即要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价值取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主体性思想批判现实社会并导向未来社会的根本旨意,脱离价值取向谈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将会导致实证化和庸俗化倾向。因此,面向未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应该不断挖掘其价值向度,以此回应当代社会现实的挑战并能更好地回答时代提出的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
素质教育指的是以形成、完善和发展人的多方面素质,增强人的多方面发展潜能为目的的教育活动,以便使人具有对社会的多方面适应性和发展性。作为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其价值取向主要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马力 《教学与管理》2009,(7):114-115
价值可泛指事物的“用途、重要意义或积极作用”。价值是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一种表现,是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效应关系。我国著名学者王玉棵在《当代中国价值哲学》一书中从客体对主体的效应,从客体对主体的作用下来界定价值,指出“客体对主体的效应,就是价值。”关于“取向”,在日常表达中,一般认为是对于某种事物的选择标准或路径,类似于“取道”。我国学者黄凯锋在其《价值论及其部类研究》中指出,价值取向是价值主体在进行价值活动时指向价值目标的活动过程,反映出主体价值观念的总体趋向。  相似文献   

4.
当代青年价值取向扫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处于社会转型中的当代中国青年价值取向的基本特点,整体状况的基本志向,是自我意识渐强,个人与社会统一成为主流,然而尚未定型,内在整合程度较低,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点,新型价值取向的进一步发育从而实现向成熟的跃迁,成为青年价值取向的基本范围。  相似文献   

5.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整体性的角度来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取向是统一的。它以生产力标准作为革命、建设、改革的基本价值标准;以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发展作为根本价值准则;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核心价值原则;以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终极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6.
迷茫与抉择:当代家庭教育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家庭教育的价值取向面临着种种迷茫和困境。建立当代正确的家庭教育价值取向,要求家长以及社会重新审视儿童的发展需要,从儿童的需要出发,围绕儿童的健康、快乐、幸福,实现儿童童年时期的身心发展。  相似文献   

7.
价值取向问题是高校德育的核心问题。在社会转型进程中,在价值观念变革和多元价值观念并存、撞击、冲突的社会文化背景条件下,应当以当代中国在复杂国际环境下建设有自己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社会的现实需要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规律和发展完善的要求为依据,解决高校德育的价值取向问题,即价值主体取向、价值目标取向及内容取向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实践论意义上的主体间性对于人之生成活动来说,既蕴含着类主体的生成的价值,也蕴含着人生成于交往实践活动和生活世界的价值.在学理层面,高校学生管理是一种特殊的交往实践活动,主体间性是本然的价值追求.在社会发展环境的事理层面,基于当代中国人的未来发展进行判断,主体间性是中国高校学生管理改革应然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课程价值取向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价值主体维度看,课程价值存在社会与学生两种取向,导致这种二元对立的因素有:教育价值选择、教育事实、社会更替。缺乏人性是现代课程价值取向的隐忧,应采用优化思想促使课程价值取向在不同层面上找到人性与科学的不同结合点,力保学生从低层级向高层级发展,弘扬教育主体性。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构建与发展过程中,由于市场运作法规的不健全,国内外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许多不良影响。了解大学生价值取向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现实社会中,人们对教师的认识仍然存在偏差,并严重影响到教师职业价值的充分体现,进而阻碍了学校教育改革的顺利推进.为此,本文在分析公众对教师职业认识偏差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纠正这些偏差的方式与策略,以期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顺利推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2.
价值可泛指事物的"用途、重要意义或积极作用"。价值是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一种表现,是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效应关系。我国著名学者王玉木梁在《当代中国价值哲学》一书中从客体对主体的效应,从客体对主体的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学生的求学价值取向存在着功利型、依赖型、厌学型等问题,在本文中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价值是以主体的内在尺度为特征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在这一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中,客体是否按照主体的尺度满足主体需要,是否对主体的发展具有肯定的作用,这种作用和关系的表现就是价值。其价值的大小在于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大小,这里讲的主体指的是实践者、认识者,即人本身。客体指的是实践和认识的对象,这个对象既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人。人既可以是主体又可以是客体,如当主体(人)把自然界当作自己认识和实践的对象时,自然界就成了人的客体,于是人可以通过对它的认识和改造使它在物的方面满足主体的需要,这就是物的价值。人也可以作为客体,即人创造价值满足个人、社会和他人的需要。从人作为价值客体的意义上说,他的价值与其他客体的价值具有某些相同点。人的这一特性决定了人不仅是价值的享受者,  相似文献   

15.
电视文艺的价值取向是从外部因素着眼对电视文艺与社会文化,主体需求的关系的考察,这主要体现在价值取向的立场与途径,文化传统和社会制度的制约和当代文化精神要求几个层面上,电视文艺的价值实现则是从电视文艺价值的内在品质角度,对其价值的多层面和多样性的考察,个体,群体,社会三个层面的统一标志着电视文艺价值的社会化目标追求;审美娱乐,艺术创新,历史积累,文化传承是电视文艺价值的文化建构的意义体现,在价值的多层次中统统筹兼顾,在价值的多样性中融合汇通,是中国当代电视文艺实现价值追求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主义作为当代一种世界性的文化思潮,其价值取向对中国当代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价值观参照系。本文从分析后现代主义的“放逐思想”、“消解责任”、“求异多元”等价值取向的特征出发,阐述它对当代中国大学生价值观的冲击及影响,并提出对重新构建大学生价值观体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学前教育政策作为实现学前教育培养目标、贯彻落实学前教育基本方针的重要保障,对学前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当代中国学前教育政策的不断变革反映了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通过分析我国当代不同历史时期学前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发展演变,可以看出我国学前教育政策经历了从偏重社会的需要、强调集体主义教育到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促进教育公平、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等价值取向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理想的课程决策模式以课程政策的合理价值取向为基础.课程在社会本位与个体本位的价值选择上应该坚持两者辩证统一基础上的个体本位优先.应该坚持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合理统一,理想的课程政策应该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深刻反思当代中国教育法学研究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当前中国教育法学研究价值取向的误区 开展教育法学研究,是中国教育基本理论的重大课题之一。中国大陆教育界对教育与法律关系的理论探讨始于80年代初期①。在短短的十几年中,这方面的进展引入瞩目,丰富了中国教育理论,促进了中国教育法学学科的发育,加速了中国教育法制现代化进程。但是,以往的研究中也存在着问题。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研究“文本中的教育法”重于研究“行动中的教育法”,具体表现在:对教育法律规范本身的关注居多,而从教育法律现象赖以产生和存在的更为广阔的背景中考察活动中的教育法者甚少;偏重于对教育…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对人们价值观念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综以利益为导向,激化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有助于人伯全面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但它作一种趋利性经济,又导致一致片面强调个人价值、弱化人的社会责任感。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所呈现的一些新特点,诸如融合性、不稳定性、矛盾性、主体性和功利性是典型表现。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导向,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学生,用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学生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