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真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他们的文化意义却可以不断地与时俱进。自晚明以来,学界曾将王徵前后诠释为"忠臣义士"、"科学家"、"天主教徒"等几种不同的历史形象,而在当代的文化语境下,似乎更应被诠释为"跨文化传播者",因为其跨文化传播的活动对于当今文化进程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这种评价的转变和王徵历史形象的再次变更,也说明了史学研究反映时代精神,并随时代发展而深入的特质。  相似文献   

2.
郑国,是周宣王的弟弟姬友受封之地。为谋求发展,他深谋远虑逐渐吞并周边多个小国。后其子武公助平王东迁,占领了虢、郐二国的十邑之地,定都在桓公经营的郑父之丘,即今新郑市所在地。50年后,郑国“初霸中原”,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春秋争霸战”。  相似文献   

3.
词人在学词过程中受到何人的指点对词人的词学宗尚和词风的形成关系甚大。清代后期著名词人王拯是王鹏运的前辈亲戚。王鹏运之母为王拯外甥女,其父王必达进京应试时即住王拯家,并且与王拯交往颇多。从王拯与王鹏运二人生平行迹等来考察,二人见过面的可能性不大;从王鹏运学词年代来判断,即使二人见过面,王鹏运可能向王拯请教的也只能是诗文之道,王鹏运开始学词时王拯已去世。根据王鹏运对王拯词作的推崇,王鹏运可谓王拯的私淑词弟子。  相似文献   

4.
王基是魏晋时期《诗经》学的著名学者,《毛诗驳》是其代表作之一。但由于此书散佚,故学界对此书的研究付之阙如。如果钩稽文献,详细考证其与郑玄、王肃《诗》学之关系,则可以看出:"依郑驳王"是《毛诗驳》的基本学术倾向;以史证诗,诗史互证是王基的基本学术方法。然而,间以谶纬之说释诗,对史籍失之详考,也造成了申驳失当之不足。  相似文献   

5.
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郑武公将郑国东迁虢、郐间的初都京城;周平王二十八年(公元前743年),郑庄公将郑都迁至郐地新城;周惠王六年(公元前761年),郑文公定都新郑,郑国共三次迁都。郑国最后一位国君郑康公,于二十一年(公元前375年),被韩国所灭。周显王遵循“灭国不灭祀”的历史惯例,封其子宙公之子据公于嚣山之阳,称践土君,守祭武公寝陵。此处被称为“郑王之墟”。这里便成为中国最大、最早,流传时间最长的郑氏祖茔。  相似文献   

6.
阿袁小说《郑袖的梨园》通过一个套层结构来写女性自我救赎的复仇故事,在一个倒置的两性关系中,作者试图表现女性意识的强化,但由此女性却被恶魔化。抗争与颠覆男性话语,却使作者或主人公复杂矛盾的女性意识也成为非平等审美的残缺的女性意识。同时,作为知识分子形象,作者在小说中的“去知识分子化”,使人物出现了知识分子精神蜕变和失守。  相似文献   

7.
春秋诸国林立,争战不断,郑国在不同阶段采取了不同的外交策略;建国初期实行强硬霸主外交,中期采取与诸小国共通的“唯强是从”态度,后期向强国争取自主平等对弱国威兵相加。郑国这种外交政策的变化与其国内和当时国际形势的变化紧密相连,它既反映了春秋小国外交的共同特点,又体现了郑国外交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著名学者蒋寅先生<王渔洋事迹征略>一经出版,即产生了良好的学术影响.但正如陆林先生所说,该书也存在白璧微瑕.文章在陆文基础之上,也提出疑问二则,以求证于方家.  相似文献   

9.
《诗经》中的十五《国风》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各诸侯国和地区的社会风貌与人民生活。深入分析《国风》中的作品,可以发现各国不同的风俗民情及文化精神。从对《诗经.郑风》的作品题材、人物形象、赋比兴手法的运用等方面分析,可以看出郑人爱情至上、勇于行动、坦然大方等独具特色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0.
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技术被认为是下一代IP骨干网路由平台,本了简要介绍了MPLS的原理。主要探讨MPLS的关键机制:标签的分配及其路由技术。指出MPLS应用尚待研究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两晋盛行改葬之风,其改葬原因不似古礼单一而较为复杂。两晋礼家从探讨郑玄王肃改葬服观点着眼对当时改葬服现象进行了议论,表现出了超越郑王观点的倾向。两晋礼家对于郑王之学的超越反映了晋人重服的文化心理,同时也体现出了两晋礼学重实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通过解析郑小琼、王十月两位作家的作品,对当下都市打工妹职业群体的生存状态进行人文考察。“铁片生存”是打工妹生活的诗性写照,反映了她们肉体的劳累与疼痛、心灵的悒郁与寂寞以及生活中的被动与冷漠。流水线作业不仅使她们的青春、爱情乃至亲情流失,而且使她们失去独立的女性自我,个人的发展被桎梏,“人”被异化为机械化大生产上的工具。打工妹的现状反映底层职业人文的缺失。只有靠社会、企业和打工妹自身共同努力,才能帮助她们走出职业困境。  相似文献   

13.
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列强都把控制郑国当做战胜对手、建立霸权的必要步骤,因为郑国位处中原核心的交通枢纽,其国力不弱,归属何方对战略格局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14.
The annual Stat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ward Ceremony was held in the Great Hall of the Peoplein Beijing on February14,2012.The ceremony was attended by state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安徽省黟县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施“校校通”工程的过程和经验。  相似文献   

16.
春秋早中期,先民们继承着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战国早期,封建制度则出现了大的变革,形成五霸争雄,相互割据的局面,礼乐制度遭到诸侯们的僭越,礼崩乐坏、百家争鸣和奢靡之风盛行,但是钟磬悬乐制度与音乐实践出现了繁荣的景象,其中制造乐器、享用音乐和乐器种类都超乎前世。诸如此类的事件不仅在传世文献中多有记载,而且在地下出土有极为丰富的音乐文物中得到佐征。  相似文献   

17.
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种客观的和历史的分析,以此来探索影响和制约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文学评奖及评奖机制上的某些必然的和历史的因素。提出文学评奖绝非单纯的价值判断,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出现在国内文坛的不同类型的文学评奖及评奖机制上相应的某种特点,是文学场逻辑和文学评奖在文学场中所占位置的张力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1999年我国科技奖励制度进行重大改革以后,中国特色科技奖励制度已渐趋成熟,形成了以国家级科技奖励和省(部)级科技奖励为主、社会力量设立奖励为辅的"三位一体"框架。这三大组成部分都有各自的分类,并呈现出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9.
纵观海子诗歌及其短暂的一生,不难发现其内在发展的趋势与王国维先生的人生"三种之境界"的第一境、第二境是相符的,这种相符之处可以将王国维的"境界说"概括为一个花瓶来结合分析:第一境为海子开始诗歌创作(1980年)至1985年,从瓶底上升并扩大至瓶腰;第二境为1985年至1989年,继续从瓶腰上升并收缩至瓶颈;王氏的第三境可划分为从瓶颈扩大至瓶口之外,包括天、地、时间和人相融合的一个整体,海子在通过第二境后并没有顺利地从瓶颈展开进入第三境,而是跃入了第三境之外一个不可知的地方——"黑洞",但终其诗歌追求,海子毕生都在向着王国维所言的第三境不断逼近,他所具有的这种长远目光对现代诗歌未来的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奖励》2004,(2):57-64
引人关注的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日揭晓,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东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获此殊荣。至此,我国已有7位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