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对话教学看来,“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意味着学生与文本对话已渐进理性与智慧的佳境。以下是字词教学在阅读训练中贯穿的佳例。  相似文献   

2.
在对话教学看来,"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意味着学生与文本对话已渐进理性与智慧的佳境。生:读了《草船借箭》,与其说是"借"箭,不如说是"骗"箭。师:为什么?是"借"箭,  相似文献   

3.
1.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韵》中指出: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让学生学会在咬文嚼字中品味语言、揣摩作者、触摸诗句背后所隐藏的内蕴。[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孙建锋 《辽宁教育》2007,(10):50-51
在对话教学看来,“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意味着学生与文本对话已渐进理性与智慧的佳境。 是“借”箭,还是“骗”箭 生:读了《草船借箭》,与其说是“借”箭,不如说是“骗”箭。  相似文献   

5.
关于词语教学,叶圣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意思是说,要引导学生在品味文本中的一个个词语的过程中实现与文本的对话,从而领悟文本的意蕴。在童话中,神奇的魔术棒一点,石头就会变成金子,小丑就会变成公主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先生说:"陶不求甚解,疏狂不可循。甚解岂难致?潜心会本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惟文通彼此,譬如梁与津。"1叶老告诉我们,在对待文本时,不能"不求甚解",浮浅疏狂;一字一词都"未宜忽",要潜入文本,"悟"出字词背后的"神",摸清作者思路,沟通作者心灵。所谓文本细读,在笔者看来,首先是字词的细读,这个"童子功"对于学生学语文的  相似文献   

7.
一堂真正高效率的阅读课,能够让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获得正确、有用的信息,获得审美和谐的享受。只有细细地去读文本,慢慢地去品味文本,才能实现阅读的最终目的,而细读文本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叶圣陶先生说得好,“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作者在写文章的时候不会在自己认为重要或精彩的地方标注,所以我们对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不能轻易放过。笔者认为.抓住课文中一些必要的词语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将会发现意想不到的精彩。  相似文献   

8.
词语是文章的血肉,揣摩词语就是步入了文本殿堂的门厅.进入中高年级,词语教学虽然不再是重点,但是品词析句依然是阅读教学的关键."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这是叶圣陶老先生对词语教学的一个精辟论述.但在大部分课堂上,词语教学并未能够"语语悟其神"."一字未宜忽"并不是要逐词逐句地繁琐分析,而是要善于抓住关键性的"一字".这个"一字"应该是对学生读懂课文、领悟真义至关重要的词语.这样的词语,在教学中教师切不可浮光掠影,一定要摈弃向来的"浅薄",力使其"厚实".那么,如何有效引领,让词语教学"厚实"起来呢?  相似文献   

9.
叶老说过:“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片面地追求用“花架子”来制造课堂的亮点,将简单的课越上越复杂,而应该将文质兼美、清新隽永的课文巧品妙析,引领学生“语语悟其神”,从而闪现智慧与情趣的火花,使课堂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10.
文本的意韵、情感往往是通过具体的词语、句子或明或暗地表达出来。学生只有对语言文字具有敏锐而又丰富的感悟能力,才能心领神会,引起情感共鸣。叶圣陶先生说过:“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也就是说,读书要悟出文章中传神的字字语语。作为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对文中关键的词句进行品析、揣摩、感悟,品味出内含的滋味,感受文字背后的精彩,积淀学生的语感。  相似文献   

11.
关于词语教学,叶圣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意思是说,要引导学生在品味文本中的一个个词语的过程中实现与文本的对话,从而领悟文本的意蕴。在童话中,神奇的魔术棒一点,石头就会变成金子,小丑就会变成公主,这总是能给人带来意外的惊喜。在文本中,“惊喜”就藏在字里行间,教师也要善于利用魔术棒点“词”成金。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感性时期,由此,感性能力是他们的优势,是他们的最近发展区。这就注定了小学语文教学、作文学习是以感性为主的。叶圣陶先生说得好:“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  相似文献   

13.
【教学理念】1.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韵》中指出: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让学生学会在咬文嚼字中品味语言、揣摩作者、触摸诗句背后所隐藏的内蕴。2.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让学生在形象感知、展开想象中入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教学目标游离、放羊式的课堂实践屡见不鲜,令人眼花缭乱貌似精彩的各种赛课层出不穷。不少语文教育专家感叹:我们的语文课怎么了,它如何才能回归本真呢?一、语文教学应回归文本1.语文教学要回归文本,就要"潜心会本文"(叶圣陶语),就要重视读书的功夫,读得认真,既动脑又动手,真正读懂教材内容,使学生阅读文本时做到"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堂教学无论怎样  相似文献   

15.
正叶圣陶说过:"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对课文巧品妙析,才能促成学生的有效感悟,从而闪现智慧与情趣的火花,使课堂精彩纷呈。然而在小语人呼唤追求语文"本真"的今天,我们依然发现在"品读"环节存在不少问题。一、剖析"品读感悟"的几个问题(一)蜻蜓点水,浮于表面教师的备课缺少对文本的先期阅读,只是"拿来主义"地看看教学参考用书的文本解读。由于自己  相似文献   

16.
文本细渎,顾名思义是仔细地、认真地阅读文本。就像浙江特级教师王崧舟所说的那样,“你要徜徉在语言之途,在汉语里面出生人死,要沉入词语中。一字一字,一句一句,甚至不放过任何一个标点符号来读。”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通过老师的教学,让学生学会认真仔细地阅读文本,这是我们阅读教学必须达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关于语言教学的思考和实践江苏省高邮师范曹民光一众所周知,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语文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特征应该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则在于让学生大量接触那些生动活泼、精美典范的语言运用实例(多为成...  相似文献   

18.
品词析句,指的就是揣摩品味课文中的重要词句,领悟欣赏其意义、情味和表达技巧.叶圣陶先生曾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指的就是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借助文本中一个个鲜活生动的词语、一句句精妙的句子,架设起一座座桥梁,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相似文献   

19.
伍火震 《学语文》2011,(2):19-20
细读文本关键在潜心涵咏,涵咏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语文教育的前辈叶圣陶说得好:“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提醒我们对文本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每一个字都不能轻易放过,要细细体会它们的作用。在这个基础上,“披文以人情”,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以自己的心灵为触角去探索另一个或熟悉或陌生的心灵世界,从而产生一种灵魂与灵魂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互动。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说:"甚解岂难致?潜心会本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惟文通彼此,譬如梁与津."这是叶圣陶先生对文章的解读以及关于文本解读的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