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酸铝胁迫是南方土壤上作物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本课题将针对红壤酸化加速、耕性差等问题,综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进展.内容包括酸铝胁迫的形成、毒害机理的研究,以及减轻酸、铝胁迫的方法的探索.为开发利用酸性红壤,选择耐酸铝作物提供参考和依据,并提出今后的研究动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植物激素对铝胁迫下番茄根生长的影响,为增强番茄耐铝能力及培育抗铝番茄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栽培品种番茄为试验材料,外源施加细胞分裂素(6-BA)、水杨酸(SA)、茉莉酸甲酯(MeJA)、油菜素内酯(BL)、生长素类似物(NAA),探究不同植物激素在番茄响应铝胁迫过程中的调控机制。结果:细胞分裂素、水杨酸、茉莉酸甲酯增加了番茄对铝胁迫的敏感性,加重了铝对根生长的抑制作用;油菜素内酯对铝胁迫下番茄根的生长无明显作用。外源施加NAA时,促进了番茄侧根发育,但明显加重了铝诱导的主根和侧根生长抑制,增加了番茄对铝胁迫的敏感性。外源施加生长素运输抑制剂(NPA和TIBA)也加重了铝诱导根的生长抑制。而外源生长素合成抑制剂yucasin明显缓解了铝诱导的根生长抑制,降低了番茄对铝胁迫的敏感性。利用生长素响应报告基因DR5:GUS番茄转基因植株,发现铝胁迫促进生长素在根尖分生区和转换区(分生区与伸长区之间)细胞的积累,过量的生长素抑制根的伸长生长,而yucasin通过减少生长素在根尖的积累缓解铝胁迫导致的根生长抑制。结论:通过生长素合成途径解析番茄响应铝胁迫的调控机制,应用生长素合成抑制...  相似文献   

3.
非生物胁迫因子是限制植物生长、影响作物产量的关键因素,揭示植物逆境胁迫应答的分子机制是阐明植物适应机制和提高植物抗性的基础。近年来,蛋白质组学在植物响应逆境胁迫方面的研究取得许多成果,为深入研究植物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机制提供了重要信息。本文主要对盐胁迫、干旱胁迫、水涝胁迫、高温胁迫、低温胁迫下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从蛋白质组学的角度阐明植物响应和适应非生物胁迫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4.
我们对铝的性质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如铝是活泼金属,能与氧气、酸、碱溶液等反应。其实对于铝的化学性质,我们还可以设计出许多探究实验,例如,对于氢离子浓度相同的不同种类的酸,如盐酸、硫酸,铝与它们的反应速率是否相同呢?铝表层氧化物Al2O3对内部的铝有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5.
酸胁迫对玉米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沙培法研究了酸胁迫对玉米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酸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SOD活性下降,MDA含量上升,叶绿素含量下降;根长变短,根相对含水量下降,根系活力下降,并随着酸胁迫程度的加深,这些指标的变化越明显.  相似文献   

6.
以铝箔酸、铝盐水和铝酸钙粉为主剂,亚铁酸为助剂.酸溶一步法合成聚合氯化铝铁.采用多因素正交试验研究了投料温度、加铁时间和保温时间对产品中铝含量、盐基度及其在处理污水过程中对污水中COD、TP和浊度的去除效果影响.结果表明,保温时间对产品中铝含量和盐基度及COD去除率影响最大,投料温度对浊度的去除效果最为明显,加铁时间对产品中铝含量、COD及浊度的去除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镧对大豆铝胁迫的缓解效应;方法:以铝敏感大豆BD2为材料,进行50μmol/L铝胁迫处理,然后添加不同浓度氯化镧(10、100和1000 mg L/L)测定大豆幼苗抗氧化及光合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铝胁迫导致大豆幼苗根系伸长率、根冠比、鲜重及干重显著降低,叶片SOD、POD活性显著降低,且MDA含量显著升高,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及胞间CO_2浓度也均显著下降;而与铝胁迫处理相比,不同浓度镧处理对大豆幼苗根长、鲜重与干重、SOD与POD活性有不同程度地促进作用,并显著降低MDA含量,同时提高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强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_2浓度,其中以10 mg/L镧处理效果最好;结论:适宜浓度的镧处理能够通过增强大豆幼苗的抗氧化能力,提高其光合性能,提高大豆幼苗对铝胁迫的适应能力,有效缓解铝对大豆幼苗生长的毒害。  相似文献   

8.
二次酸浸法提取煤灰中的氧化铝(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煤灰渣酸浸提铝通常效率不高,主要因为灰渣中存在含铝晶体矿物(如莫来石、尖晶石和长石等)。为解决含铝晶体不易与硫酸反应的问题,本文提出二次酸浸提铝法。创新点:基本实现铝硅分离,第一步酸浸实现非晶态铝的浸出,残渣经焙烧和水浸后,第二步酸浸实现剩余铝的浸出。方法:1.一次酸浸时,硫酸直接与煤灰渣反应浸出部分氧化铝,提铝残渣加碳酸钠焙烧后,含铝晶体遭到破坏;2.焙烧产物经水浸溶解出硅酸钠,水浸残渣做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其主要为铝硅非晶体活性物质,此时可用硫酸在温和条件下浸出剩余的铝。结论:1.一次酸浸提铝在10 mol/L硫酸、120°C、2 h和1:2固液比的条件下,铝浸出率为81.72%;2.用5 mol/L硫酸二次酸浸时,20°C下铝浸出率已经达到87.31%,100°C下更是达到99.06%;3.综合两次酸浸结果,铝的浸出总效率在97%以上。  相似文献   

9.
酸性土壤已占我国耕地面积的21%,而铝毒是限制酸性土壤中作物产量的一个重要因子.植物解铝毒的机理包括铝的体外排斥机理和内部忍受杌理.有机酸在这两种抗铝机制中均起重要作用:在铝的体外排斥机理中,植物通过分泌有机酸进入根际,与铝形成稳定的螯合物,阻止铝进入共质体。从而达到植物体外解除铝毒害效应的目的;而在内部忍受机理中,有机酸可与铝形成稳定的化合物从而显著降低铝的生理毒性.  相似文献   

10.
纳米材料与农作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食品安全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通过综述作物对纳米材料的吸收途径和积累,以及纳米材料对农作物生长和营养的影响,为纳米污染在农业中的风险提供理论分析和启示。 创新要点:归纳了纳米材料被作物吸收的路径和对作物生理、遗传、营养各水平上产生的胁迫。重要结论:当前纳米与作物的研究应集中在食品安全相关的问题上,考虑农业实际情况和环境因素,分析纳米材料通过食物链富集和传递的可能性,探讨纳米材料与其他土壤有机污染物可能产生的复合污染。  相似文献   

11.
从酸、碱、盐的概念出发,让学生准确理解和定位铝的化合物。从酸、碱、盐的反应出发掌握铝的化合物的转化,理解相关图像题的转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合了大量文献资料,就钢中酸溶铝含量、加热方式和奥氏体晶粒的显示方法对奥氏体晶粒大小、晶粒粗化温度的影响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 ,研究了胡敏酸、腐殖酸、黄腐酸等腐殖酸类物质对小麦、玉米、马铃薯等 3种作物的增产机理和增产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 :各类腐殖酸施用后 ,增产效果明显 ,3种作物的平均亩产分别增加4 6.59kg( 14 .6% )、60 0 .0 0 kg( 17.2 2 % )和 16.80 kg( 2 .15% ) ;抗旱作用明显 ,能提高水分利用率 ;能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增加、提高土壤营养水平 ,是低成本、高效益的天然肥料 .通过综合比较胡敏酸、腐殖酸、黄腐酸等 3种酸对小麦、马铃薯、玉米等 3种作物的产量、根、杆的增产效果以及抗旱、提前出苗等作用 ,综合效果的评价为 :胡敏酸 >腐殖酸 >黄腐酸 ;对作物效应来看 ,小麦 >马铃薯 >玉米  相似文献   

14.
解决世界性作物硫钙营养缺乏的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二十年以来,随着对大气二氧化硫排放的控制,不含硫肥料的使用,高产品种的种植,作物从土壤带走的硫增加,硫的投入和产出严重不平衡,我国约30%的土壤缺硫;南方酸性红壤和砂质土壤严重缺钙,全国范围内果树和蔬菜生理缺钙十分普遍。作物硫钙营养在理论和应用技术两方面的研究不足已经成为硫肥和钙肥高效施用的瓶颈。2006年1月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主要作物硫钙营养特性、机制与肥料高效施用技术研究”被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此项技术的产生,有效解决了我国作物硫钙营养缺乏问题,总体水平居同类研究的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5.
忌用铁锅煮绿豆。这是因为绿豆皮中所含的单于质遇到铁后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黑色的单宁铁,并使绿豆的汤汁变为黑色,影响其味道及人体的消化吸收。忌用铝锅感剩菜。由于铝锅的抗腐蚀性能较差,酸、碱、盐都会与铝起化学反应。剩菜中大都含有酸、碱、盐,因此吃剩的菜、黄酒等,最好不要装在铝锅、铝壶中过夜C鸡自贡在铝制容器中搅拌。这是因为蛋清退到铝会变成及白色,蛋黄遇到铝会变成绿色。忌用乌柏木做砧板。有人以为乌棺木砧板结实好看,殊不知它含有毒素,用这种砧板所切的菜,不仅有异味,人吃了还会引起呕吐、抽搐或腹痛。因此,…  相似文献   

16.
盐胁迫下,龙爪稷愈伤组织内游离氨基酸(AA)含量发生变化,谷安酸(Glu)、丙氨酸(Ala)、脯氨酸(Pro)、和精氨酸(Arg)含量提高,而色氨酸含量(Trp)下降;组织内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显著变化,并出现与盐离子胁迫有关的特异谱带.  相似文献   

17.
旱地的春天     
<正>旱地是南方红壤区利用最差、生产力低下、障碍因子多、退化严重、未受到应有重视的一类农业用地。然而,由于其作物种植类型多、面积占所在区域耕地面积的50%以上,在稻田生产潜力已得到较充分发掘的前提下,高效开发和合理利用旱地,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已成为南方红壤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关键因素。国家需要催生科技创新。在2009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由中国农  相似文献   

18.
研究发现铝表面生成的氧化膜可溶于盐酸,不溶于硫酸、硝酸等酸。但在硫酸、硝酸水溶液中加入NaCl,铝表面的氧化膜可溶解。铝表面的氧化膜在CuCl2溶液中可溶解,但在CuSO4、Cu(NO3)2的溶液中不能溶解。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目的在于了解:(1)喷施外源茉莉酸对受到镉胁迫油菜的作用;(2)是否茉莉酸能够通过增强气体交换,从而保护受到氧化胁迫的地上部分组织的叶绿体,进而通过减少镉的吸收来维持离子平衡;(3)是否通过喷施茉莉酸来对具有减缓镉毒害效应的抗氧化酶的活性进行调节。创新点:茉莉酸能够调节响应胁迫的抗氧化酶的活性,从而通过保护叶绿体免受活性氧(ROS)伤害而提高光合产物的能力,最大限度地缓解油菜植株受到的镉毒害。方法:(1)叶片气体交换;(2)叶片光合色素分析;(3)丙二醛与抗氧化酶活性分析;(4)营养成分分析;(5)透射电镜亚细胞水平观察。结论:茉莉酸对于植物受镉毒害的缓解作用的机理在于减少叶片中镉的积累,从而减轻氧化胁迫过程中产生的ROS对于膜系统的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不同酸溶铝含量对转炉连铸工艺生产的20CrMnTi钢奥氏体晶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N含量在40×10-4%~60×10-4%范围下,将酸溶铝含量控制在0.010%~0.020%范围,可得到理想的奥氏体晶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