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建高师院校德育和谐机制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学校的德育环境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有机和谐系统,学校制度环境是德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学校制度环境的作用,建立和谐规范的制度环境体系,来加强高师院校的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建立多层次的德育目标体系,是加强地理德育的必要前提.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大量事实资料,创设教育情境,紧扣教材,实事求是,是加强地理德育的重要方法和原则.  相似文献   

3.
德育隐性课程通过引导道德认识,熏陶道德情感,磨砺道德意志,规范道德行为发挥其德育功能。优化存在于高校学校课程和校园文化的德育隐性课程有助于发挥德育隐性课程的德育功能,解决高校德育面临的问题,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德育教学中德育环境作用的认识、作用的发挥、构建中注意的问题等的论述.认 为德育环境作用的发挥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王丹凤 《阅读》2024,(31):53-54
班级德育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班主任工作中居头等重要位置。班主任需要根据学生需求制定德育目标,建立以环境为本,让岗位护航,用活动助力的良好班集体,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班级文化生活中受到熏陶,在生活中实践美德,进而过有道德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针对环保社团(“绿色社团”)造就环境道德、科技社团培养创新品质、志愿服务类社团是德育实践好场地,说明大学生社团在德育建设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视域下,德育功能具体表现为道德体验功能、道德感悟功能和道德升华功能。然而实践过程的差强人意、教育者的"不在场",受教育者的"文化无意识性"造就了德育困境。思政课社会实践须审时度势、因势利导,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环境、德育评价以及德育方式五个方面加强建设,探索合理有效的途径,充分挖掘和优化其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8.
法律基础课不仅承载法律教育,更要体现德育内容。法律作为道德的底线,贯穿着社会主义道德精神。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法制知识教育,培养其法律意识,同时促进大学生道德水准的提高.因为,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是德育以及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9.
朱熹主张学校教育之根本在于德育,倡导通过课程设置、礼仪活动、环境熏陶和道德实践的途径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化,以使生徒明人伦之理和求圣贤之道。朱熹“德育为先”理念受所处时代的限制,最终服务于维护封建伦理纲常,但其“德育为先”理念中所渗透的立德树人、知行合一等价值取向以及独特的德育实施途径对新时代高校德育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个社会人,道德在他的一生中都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一个人道德体系的构建,主要是从他的整个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获得的,因此,道德教育是整个社会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正确的德育方法是取得德育工作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证,本文宏观地对西方的德育方法进行了回顾,从中剖析其主要特征,并提出对我国德育方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近20年来,小学德育课程经历了初步探索、稳步发展、多元融合的历史轨迹.利用知识图谱分析与文献研究的方式方法,梳理20年来知网数据库CNKI中的小学德育、小学思想品德、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载文情况、发文单位和主题分布,总结提炼20年以来不同发展阶段德育课程的研究重点,并经过CiteSpace软件对小学德育课程的历史演进、内容聚类进行可视化剖析,从整体掌握小学德育课程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这将对小学德育课程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初中是人生教育的关键时期 ,学校应是德育的主阵地 ;在德育的创新工作中 ,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及培养师德是关键 ,同时还应发挥好社区共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发展学生的道德主体性 建构学校的德育新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方面.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应该从培养学生的道德主体性入手,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道德实践能力.并将道德教育与其他知识教育相类比,运用问题解决模式进行解释,提出应从背景知识的学习、推理规则的掌握以及策略的学习等方面教育学生.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高校作为大学生的培养基地,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智育,更要注重学生的德育。面对新时期社会伦理环境的恶化、社会道德的滑坡等问题,高校德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道德基础需要进一步夯实,而药家鑫事件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课程是实现育人目标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营养配餐”。班本德育课程则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学生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的需要,是德育提高实效的必然趋势。节日中蕴藏着许多德育教育资源,在节日中挖掘课程资源,教学实践更加多元而创新,意在普及节日文化,加强学生对节日的理解和认知,增强民族归属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使学生形成热爱生活、乐于探究、合作共处的品质,以促进小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养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情感是一种内心体验和态度,也是一种能力。情感教育理论主张,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情感因素。但当前的高校德育忽视大学生的情感发展需要,忽视对大学生的道德情感的培养。本文认为,情感养成是高校德育的目标之一,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是高校德育过程的重要环节,在高校德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成人高等教育的对象具有特殊性,在教育教学中更注重知识技能的实用性。但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目标同样不容忽视。与显性德育课程相比,隐性德育课程具有隐蔽性、导向性、情感性和长期性等特点,它通过与显性课程、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和学校制度相结合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校德育承担着直接为社会培养思想素质过硬,道德高尚的合格人才的重任。完成好这一任务,必须进行主体性德育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主体需要,以实现德育价值,提升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19.
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很强的学科,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育,要求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知识传授的同时重视德育渗透。语文的德育渗透,关系着中职学生情操的培养,人生观、价值观等的树立,因此,不断挖掘语文的德育因素,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德育渗透,成为中职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高校德育普遍存在着实效性低下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我们恪守着一种“知识德育”的路径,用道德知识的传授代替真正意义上的道德教育,把德育过程等同于道德知识的认识过程。体验式学习强调学生在体验中,通过反思和实践去学习,是“做中学”与“思中学”的结合。在德育中引入体验式学习,有利于学校德育回归本真、培育学生的道德情感、提升道德反思力、升华道德境界。营造体验型的学校德育文化氛围、创设体验型道德情境、组织开展体验型道德实践、开发体验式德育教材等是体验式德育实施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