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每个人都应有一颗感恩的心,而知恩、识恩、报恩也是人们都应该拥有的基本道德。小学生的感恩教育旨在教育学生感谢父母从小到大的养育之恩,感谢教育自己的学校的培养之恩,感谢在面临困难伸出援助之手的帮助之恩。一步步地培养和塑造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学生不具备的责任意识,同时教会他们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人生道理。  相似文献   

2.
根据职高学生的特点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教育学生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育之恩,感谢社会的养成之恩。从而加强职高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3.
从道理上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要感谢父母养育之恩,要感谢老师教育之恩,要感谢他人对自己的帮助之恩,感谢各行各业的人,要感谢党和政府之恩,要感谢大自然的赐予之恩,让学生搜集有关感恩的材料,并在班上交流,将感恩付诸行动,让学生以"感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相似文献   

4.
《学苑教育》2012,(16):F0003-F0003
1感恩的心。我们要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育之恩,感谢朋友的关怀之情,感谢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阳光、大地、空气,甚至还要感谢所有使你取得成就的人——感谢伤害你的人,  相似文献   

5.
话题内涵中国人历来讲究"知恩图报",主张"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已经成为中华民族道德规范的一个重要内容。"感恩"的范围是广泛的:(1)感谢父母的生养之恩;(2)感谢社会的养育之恩;(3)感谢师长的教育之恩  相似文献   

6.
<正>在独生子女增多的今天,由于教育方式的不当,一些学生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独尊意识,在家里是"小皇帝",在学校目空一切,我行我素。作为班主任应经常收集一些以感恩为主题的典型材料,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教育学生说感谢之话,怀感动之情,做感恩之事。让学生带着感恩的心踏上人生的征程,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诲之恩,感谢同学的帮助之恩,感激社会的关爱之恩,感恩一切善待、帮助自已的人。  相似文献   

7.
金卫东,上海市进才中学北校校长,他这样介绍学校的感恩教育:我们在微观领域不断深入推进感动教育和感恩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在感恩中活着,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诲之恩,感激同学的帮助之恩,感激社会的关爱之恩,在自我教育、相互教育中全面发展。2005年初,学校将2004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和精神的学习纳入德育工作,与学校传统德育活动——“我画名人”结合起来。学生为“感动中国”的人物画像,然后将11幅优秀画像装帧,挂在宣传墙上。同时,引导学生寻找校园生活中令人感动的人和事,评选出“感动进北”的十佳人物和一个优秀…  相似文献   

8.
目前,中小学生感恩意识缺失,对现有的条件不珍惜,只顾一味地索取与享受,把一切都看做是理所当然。许多学生体谅不到父母、教师的辛劳,普遍缺乏爱心、良知与责任感;心理承受能力差,不知感谢自然的滋养之恩;不知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不知感谢老师的教导之恩;不知感谢祖国、社会对自己的培育之恩。在他们的眼中别人的付出都是应该的,根本就没有回报意识。问卷  相似文献   

9.
>>>开窗启思人,从来到世界那一刻开始,就沉浸在恩情的海洋里。父母的生养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扶之恩、邻里的关照之恩、前辈的提携之恩、对手的激励之恩、陌生人的接济之恩、军队的保卫之恩、社会的培育之恩、祖国的呵护之恩、地球的承载之恩……世界给予我们的实在太多,而我们能够回报的实在微乎其微。因此,我们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这个世界,以感恩的心态关注人类的生存,将目光投注到遥远的未来。呼吸到清新的空气时,我们感谢环保工作者;乔迁新居时,我们感谢建筑工人;捧起饭碗时,我们感谢农民朋友;享受空调的凉风时,我们…  相似文献   

10.
心中的歌     
我把心中的歌,唱给妈妈听,感谢她多年的养育之恩;我把心中的歌,唱给老师听,感谢她多年的教育之恩;我把心中的歌,唱给祖国听,感谢她多年的培育之恩。啊——妈妈听了我的歌,笑容露出了酒窝;啊——老师听了我的歌,夜灯依然闪烁;啊——祖国听了我的歌,前程更加广阔!心中的歌@王文磊$海南省琼海市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571400  相似文献   

11.
在大学教育中,成功学已经异化为一种学术浮躁、祛教育化力量。它宣扬了一种追求物质享受和拜金主义的价值理念,并使得学生和教师舍弃了教育的本真。然而,教育不是只为了学生的成功,更不是为了实现“成功学”的理想。教育必须保持自身高贵的“气质”,关怀学生的幸福,引导学生坦诚面对自己;教育必须协调理性与激情之间的张力,控制欲望的膨胀;教育必须关注学生价值观的塑造,拒绝屈从于工具主义理性的统治。  相似文献   

12.
博雅教育是21世纪倡导的一种教育理念。博雅教育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人文精神是其核心要素。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应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教育思想,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作为大学教育新生力量的辅导员们,首先要领会博雅教育所要求的人文精神,将其融入到平时的工作中,从点滴入手,于细微处44新,把服务学生作为工作宗旨,从实际出发,紧密结合我校“建设省内一流综合性大学”的目标,创造性的开展高校学生工作。  相似文献   

13.
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在大学生中开展就业创业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西部高校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开展好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成为了摆在教育工作者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为此,本文从西部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出发,对西部高校创业教育服务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关于“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是其教育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后,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提出了教育必须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等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强调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一致性,强调高校要实行教学、科研和生产三结合,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适应我国经济发展要求的全面发展的经济建设人才。  相似文献   

15.
"适合的教育"的关键是适合的教学,它应当是既适切又适度的教学。适切的教学即适应学生多样性的要求,学生在性别、认知风格和智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学要照顾到学生的多样性和个别差异性。适度的教学即适应学生发展性的要求,学生在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等方面均存在差距,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最佳发展期。适合学生的教学不能走极端,其真正要义是如何在规范与灵活、统一与多样、主体与主导、全纳与特殊等多对矛盾之间找到适合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16.
Europe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of Education - Whereas it is often a challenge to keep students motivated and interested in academic tasks, it is more of a challenge to have students stay motivated...  相似文献   

17.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考试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高职教育考试命题要突出创新能力考查,从命题指导思想、考试目标的制定、考试内容的确立、题型的选择与编制到评分标准的制定都应进行相应的改进。  相似文献   

18.
起源于14世纪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导师制,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始终坚守着古典的大学理念,即大学以学生的理性培养、性格养成为宗旨,要培养集智慧、理性于一身的全面发展的人。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和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教园区(大学城)如同雨后春笋在各省市纷纷出现,开创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新模式,促进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作为新兴事物的高教园区由于远离城市社会核心区,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成功存在不利的一面。加之高校扩招、学分制推行等因素,高等教育质量受到严峻挑战。部分高校在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方面已经作了一些探索,但是由于传统观念、角色定位、导师资源及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原因,本科生导师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对此,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合理定位导师角色和职责,整合导师资源,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建设科学的考核奖惩机制,加强科学管理,从而在高教园区高效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9.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获得及其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职业教育要取得长远发展,重在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获得及其培养。职业能力是与完成某项职业活动有关的肢体的和认知的动作体系、实践知识和经验的总和。根据职业能力的层级性,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分为基本能力层、专业能力层和特定能力层。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获得包括感知、模仿、练习、内化等四个阶段,呈现的是"隐性—隐性—显性—显性—隐性"的螺旋上升模式;其培养要通过感知过程的情景化、模仿过程的标准化、练习过程的岗位化和内化过程的个性化等四个路径。  相似文献   

20.
Recognizing that the focus of studies on retention has been at the undergraduate level, a hypothesis is presented that to accomplish their objectives of providing scholars for the future, doctoral degree granting universities must focus attention on the factors affecting persistence of doctoral students. Further, due to the changing nature of the doctoral student population, doctoral students must now be defined as adults. Bringing together the themes of retention, persistence, and adult education, this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presents areas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study.The author wishes to express his thanks to Dr. Nancy Gadbow, Assistant Professor of Adult Education, Syracuse University and Theodore Rector, Associate Dean, School of Education and Human Development, SUNY-Binghamton for their assistance in the preparation of this wor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