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目的]探讨SSCI收录图书情报类期刊"非可被引文献"(NCD)的引证特征及其意义。[方法]对SSCI收录所有图书情报类期刊2011-2012年发表的NCD进行统计,并进一步统计各类型NCD在2013年的被引量。[结果]SSCI收录的图书情报类期刊NCD类型中数量最多的是Book review,达9723篇,其次是Proceedings paper和Editorial material,三者都超过了1000篇。从引证效率来说,Book的篇均被引量和文献被引量都非常高,其次为Reprint、Software review、Editorial material、Bibliography、Proceedings paper、Letter,文献被引率都超过了10%。而Biographical item和Meeting abstract引证效率为0。[结论]我国图书情报类期刊应当立足于期刊本身,设置多样化NCD类型,吸收国内外优秀图书情报学稿源,不断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付中静 《现代情报》2016,36(6):79-86
以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信息科学和图书馆学期刊为范围,在2年影响因子时间窗口内,实证分析非可被引文献(Non-citable Document,NCD)的引证特征。结果发现,信息科学和图书馆学期刊发文数量、被引频次百分比较高的NCD类型是述评、信稿,2种文献引证效率也较高;NCD不仅可被引而且还对文献进行施引,NCD的被引量和NCD对可被引文献引用的引用量在影响因子被引量中占很大一部分;部分期刊NCD对影响因子的贡献率不容忽视。本研究有利于国内信息科学与图书馆学领域科研工作人员了解国际相关领域期刊的文献特征,有意识调整办刊方式、办刊理念和办刊技巧,加强选题策划,提升期刊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高被引论文的特征因素及其对影响因子贡献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分析高被引论文的特征因素及测度其对影响因子的贡献度。【方法】以CSSCI数据库中新闻学与传播学领域高被引论文为研究对象,基于文献内容和外部特征,界定论文被引响应时间、研究内容新颖性和研究主题内容等七个影响论文高被引的特征因素。【结果】 60%以上的高被引论文作者具有较高影响力,高被引论文的平均响应时间不到一年,70%以上的高被引论文研究内容不具有新颖性,TOP 5%高被引论文对影响因子的贡献平均为27.12%。【结论】虽然参考文献数量与论文高被引不具有显著关联性,但高被引论文倾向于引用影响力较高的期刊,而且高被引论文对影响因子的贡献度较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我国SCI收录期刊影响因子相关自被引率(SCR-IF)的状况,进一步解读自引在影响因子中的作用,以利于我国办刊人掌握期刊的发展方向。【方法】 以2015年版SCI收录期刊为研究对象,计算中国和G7国家(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有代表性的新兴国家(韩国、印度、俄罗斯)期刊自被引率(SCR),同时计算各刊的SCR-IF、非影响因子相关自被引率(SCR-NIF)及二者比值K,对各国期刊的SCR-IF、SCR-NIF、SCR、K值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各国期刊SCR-IF的均值均大于SCR-NIF和SCR,K的中位值为1.502~1.889;我国SCI收录期刊的SCR-IF、SCR-NIF均小于韩国和俄罗斯,但高于其他8个国家;我国SCI收录期刊中,SCR-IF为0的期刊占比为3.28%,小于各国均值6.21%;我国K>2.0的期刊占比为34.97%,小于各国均值37.19%。【结论】 SCR-IF较SCR更能准确反映期刊自引对影响因子的实际作用。我国SCI收录期刊SCR-IF相对较高,但仍有部分期刊的自引对影响因子没有任何作用,且我国SCI收录期刊的自引较少有人为操控。  相似文献   

5.
[目的]促进国内期刊编辑人员了解国际眼科学期刊影响因子的构成,同时为编辑组稿、栏目策划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Web of Science数据平台,详细分析了2013年SCI 10种眼科学权威期刊的不同文献类型、期刊自引及高被引论文对影响因子的贡献度.[结果]10种眼科学权威期刊中,自引对影响因子的贡献度平均为13.58%,可见他引对期刊影响因子起决定性作用;高被引论文对期刊影响因子的贡献度普遍较高;Article和Review是影响因子构成的中坚力量,除此之外,Letter、Editorial material、Proceedings paper、Correction、Biographical item和Reprint等对影响因子的贡献不容忽视.[结论]只有吸引大量高质量论文才是提高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正确途径;增加非Article和Review的可被引文献类型对提高影响因子有一定作用;可借鉴SCI期刊的栏目设计,丰富期刊的文献类型.  相似文献   

6.
期刊评价与影响因子、被引频次   总被引:29,自引:11,他引:29  
论述了期刊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的基本概念和统计方法;探讨了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在期刊评价中的不同作用;指出了在应用引文指标评价期刊时需注意的几个问题以及引文行为和参考文献著录的准确性对引文指标客观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文献以及彼此的引证关系构成了文献引证网络,其中所蕴涵的研究成果的继承性和延续性为文献影响因子提供一个可靠的评价方法。文章提出了一种以马尔可夫链为模型的文献影响因子计算方法。论证了马尔可夫链对文献随机浏览过程的建模原理,文献引证网络的时间无关性、不可约性以及引证路径单向性满足马尔可夫链收敛的条件。建立了文献引证网络与马尔可夫链的对应关系,将文献影响因子的计算过程转化为计算马尔可夫链转移矩阵稳态分布的过程,设计了转移矩阵最大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迭代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算法快捷有效,而且满足对文献研究主题继承性和延续性的挖掘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前期刊的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是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一些评价机构对科研人员发表论文水平高低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评价指标。本文根据2011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出的计算机科学类核心期刊中的10种,分别从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这两个方面进行数据的分析和统计,给出综合排名。  相似文献   

9.
从期刊影响因子的学术质量表征意义与对论文投稿、稿件遴选的积极导向作用,非学术因素对期刊影响因子的影响,期刊影响因子的学科属性与相对性以及单篇论文的被引证次数与学术质量评价的关系等四个方面,深入讨论了如何正确看待和合理运用期刊影响因子进行科技论文的学术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0.
通过查阅《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及中国知网,对31种预防医学类期刊的引证指标及其与零被引论文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期刊零被引率平均为49.16%;复合影响因子为0.451(0.070~1.354),复合即年指标为0.060(0.006~0.507),引用半衰期为5.7(3.3~7.4),被引半衰期为4.8(3.4~7.6),引用期刊数为492(145~1332),被引期刊数为490(106~1256),他引总引比为0.84(0.41~1.00),互引指数为1.17%(0.08~3.58)%。期刊复合影响因子、复合即年指标、被引期刊数和零被引论文率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708,-0.382,-0.430,P值均<0.05), 引用半衰期和零被引率呈正相关(r=0.578,P<0.05);而被引半衰期、引用期刊数、他引总引比、互引指数与零被引论文率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254,-0.149,0.341,-0.167,P值均>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影响因子百分位(Journal Impact Factor Percentile,JIFP)在学术期刊跨学科评价中的局限性。【方法】 通过JCR数据库获取相关数据,结合JIFP计算公式进行分析,揭示JIFP的局限性。【结果】 JIFP的数值过于依赖学科规模;JIFP过分强调影响因子排序而掩盖了影响因子数值的差异;同一期刊在不同学科的JIFP差异明显。【结论】 JIFP应用于学术期刊跨学科评价具有明显局限性,应慎重使用JIFP进行期刊跨学科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针对引用的偏态分布,提出修正影响因子失真的方法。【方法】 以影响因子不同的7种物理学综合期刊为样本,根据2011—2015年度各学术载文的被引频次,以被引量的分布曲线和洛伦兹曲线揭示期刊被引量在学术载文间的分布特征,引入基尼系数来描述引用分布的不均匀程度。【结果】 期刊被引量在学术载文间均为右偏分布,基尼系数均大于0.4。【结论】 被引量的非正态分布能导致影响因子出现不同程度的失真,以(1-G)为基尼修正系数,可有效修正影响因子失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准确把握中国地质学类期刊引文的主要特征。【方法】以《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的学术指标为依据,分析了31种地质学类期刊2009~2013年的学术地位和文后参考文献的现状及引用特征。【结果】地质类期刊在我国具有较强的学术竞争力,篇均引文数高至71.9篇,平均值为32.4篇,显著高于中国期刊整体水平(12.6~15.9篇),但总体水平低于国际同行期刊。文后参考文献的引用特征表现在:参考文献的内容质量是关注核心;以时效性强的期刊类文献为主,专著和标准类文献较少引用;鼓励引用近3~5年的现时文献;来源期刊的专业学科和交叉学科文献占80%以上;自引率平均值为0.15,且逐年降低,五年总体降幅为30%,提高了期刊公信力。【结论】地质学期刊引用特征体现了地学领域研究的国际化程度增强、作者研究层次的提高和期刊办刊理念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期刊累积影响因子与年度影响因子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期刊累积影响因子(cumulative impact factor,CIF)与年度影响因子(annual impact factor,AIF)应用于期刊评价的效果。【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14种眼科学SCI来源期刊,分别计算各期刊不同时间窗口的CIF。以期刊问卷调查评分(SQJ)作为期刊真实影响力的近似标准,比较CIF与AIF的期刊评价效果。【结果】 AIF与SQJ呈高度正相关(r=0.811,P=0.000),CIF与SQJ的相关度除了9年累积影响因子(9CIF)和10CIF低于影响因子外,其他时间窗口的CIF与SQJ的相关度均高于AIF,4CIF、3CIF与SQJ的相关度最高(r=0.930和0.916,P=0.000)。【结论】 在期刊评价中CIF优于AIF。对眼科学期刊来讲,4CIF和3CIF是最佳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促进中文科技期刊更好地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准确地反映中文科技期刊在国际上的显示度。【方法】针对我国一些较有影响的中文科技期刊的英文刊名与国外英文期刊的刊名雷同现象,分析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及其危害,提出了应对策略。【结果】指出中文科技期刊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应注意自身英文刊名的唯一性。【结论】 相关期刊和期刊管理部门应引起重视,以免因英文刊名雷同给读者、文献情报人员带来不便,影响期刊在国际上的有效传播和期刊的显示度。  相似文献   

16.
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评价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当代自然科学及人文社会科学日益发展的大背景下,学术评价越来越引起学术界和相关决策部门的关注,学术评价正随着学术研究的发展而发展。不仅在中国是这样,在国际学术界也是如此。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会科学,由于学术期刊是进行学术交流的主要平台,因此期刊的发文数量、影响因子、被引情况及其他相关数据,历来是国内外进行学术评价所倚重的重要指标,也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一个国家、地区或机构,甚至个人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提高中国编辑出版类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的可行性和措施。[方法]调研中国编辑出版类期刊基本情况和产生国际影响力期刊的特征,调研SSCI编辑出版类期刊现状和中国作者发表文章情况。[结果]中国编辑出版类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不高,但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为提高国际影响可采取的措施包括:提高编辑出版类期刊的国际化意识、为文章增添国际化信息、出版中英文双语或英语期刊、加强网站和数据库建设、争取被检索机构收录等;还可通过明确自身定位推动中国STM出版格局的完善,借助学术力量加强国际交流,提高编辑素质,在中国编辑"走出去"的同时将国际同行"引进来"。[结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编辑出版类学术期刊是可行的,而且对促进中国科技期刊整体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期刊的文献引用行为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帮助编辑提高期刊影响力,帮助作者通过改进引用行为获得较高的被引潜力。【方法】 收集2014—2015年荒漠化与水土保持领域的8种中文核心期刊的文献,分析引文内容,包括期刊文献的平均参考文献数量、引文的情感倾向,以及不同引用功能的引用行为重要性加权差异情况与影响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期刊文献的平均参考文献数量与影响因子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文献引文中的负向情感占比与影响因子无直接关系;基于不同引用功能的引用行为重要性加权与影响因子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 参考文献数量较多以及引用方法、相关研究、数据、结论、观点较多的文章被引潜力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