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动漫“ドラえもん”的五种中文译名分别体现了归化和异化以及分译、音译、编译、音译意译结合的翻译策略。结合当代西方翻译理论对“ドラえもん”中文译名的由来及译名传播效能进行探讨,提出无论采取何种策略,都应该既忠实于它的信息价值和文化价值,又要注重它的关学价值和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翻译实践中,了解原语与译入语之间的文化差异是相当重要的。尤其是在广告的翻译中为了得到他国市场的认可,翻译后的语言必须符合新市场后面的异国文化。本文就商品品牌举例分析音译、意译及音译意译相结合三类翻译技巧,提出文字翻译到文化翻译这一过程包含多层面文化意义的转换。接着就广告主题句的翻译,讨论了“等值对应”译法、“文化补偿或超额”译法及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与分析,挖掘出其深层文化内涵的语境转换手法。本文还提出译入语必须以译语文化为基础达到文字翻译与文化翻译的完美结合,从而使译文精辟独到,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3.
“道”这一中国传统哲学概念的英译过程实际上也是“道”在英语文化世界中的传播与接受过程。梳理自1868年以来“道”的各个英译版本,从历时的角度详细阐述“道”的英译脉络,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道”的莫译从初期的以音译为主,到中期的音译与意译并驾齐驱,最后又实现了音译的回归。由此,我们可以“道”为摹本从历时的角度总结出一个中西哲学概念翻译的模式:“音译为主一音译和意译并存一音译为主”。  相似文献   

4.
英汉文化差异与商标的英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标翻译是商品质量、规格和特点的标志。我国出口产品商标英译中常见的问题有译名不适应英语语言文化的需求,译名忽略了外国消费者的文化风俗习惯,译名缺乏了解和把握政治经济内涵、译名欠雅等。在商标翻译中应注重英汉文化差异,采用音译、意译、音意融合译等几种行之有效的商标英译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竞争激烈的商界、精妙的商标译名有时具有“画龙点睛“之功效,因此,对商标的翻译是很有讲究的,就拿汉译英文商标来说,翻译时除了要掌握常用的译法(即音译,意译,半音半意以及根据具体情况的灵活译法)外,同时还必须对中国文化有所了解,才能使译名既表意又传神。  相似文献   

6.
文化负载词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可译性,本文针对文化负载词汉英翻译这一不可译性,提出了汉语拼音音译策略、音译兼意译策略及意译策略.译者应根据不同的对象、文本和目的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李小亚 《海外英语》2014,(13):126-127,148
文学作品中通常包含许多文化负载词,研究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对发展翻译事业,弘扬我国优秀文化意义重大。基于直译(音译)、直译(音译)加注释、直译(音译)加意译、意译、省译五种翻译方法,该文对《浮生六记》林语堂英译本中的文化负载词分五类进行描述性分析,指出林语堂针对每种文化负载词所采用的不同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8.
生态翻译学融合性视角对电影片名翻译的关照在于将原语、译语、译者、文化因素结合起来。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出发,重点论证了译者在翻译电影片名时,需要根据中英国家各自的语言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特点进行多维度适应与选择来产生译名。译名一旦产生,就要在时间的长河中经历适应性方面的考验,最终完成“汰弱留强”、“适者生存”的过程。一般来说,直译、音译、意译以及另译等是译者翻译电影片名时常选择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饮食有着重要的文化传播意义,饮食名称的翻译策略直接体现了文化传播中的话语权问题。落实中原文化"走出去"战略,应当树立文化自信、确立话语权,这就要求在豫菜英译中勇于采用异化策略,保留文化符号。在翻译前要研究饮食名称的命名规律和文化内涵,对于以典故、民俗、地名、人名命名的菜名应当采取音译加注的策略,以食材、烹饪命名的菜名则宜采用意译为主音译为辅的策略。适量的意译是为了配合异化译名在英语中的接受,其接受的过程就是彰显文化话语权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翻译方法取决于翻译目的、对象和语篇类型,直译和意译要根据实际情况作选择.音译是直译的一种类型,用于翻译专有名词和具有浓郁文化色彩的词语,“饭没了秀”不能让普通观众明白其内涵,此种音译有些不妥.电视节目名称中英文翻译的目的是帮助普通观众更好地理解节目内涵,不能以吸引眼球而大玩噱头.  相似文献   

11.
阐述语言中的文化词是民族文化概念的体现,在其他文化或民族中很难找到,由此产生"词汇空缺"现象。以异化、归化翻译策略为指导,通过实例分析,认为文化词可用音译、音译+解释、音译+意译、直译和意译等多种方法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12.
“直译”与“意译”这两种翻译方法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应用最普遍,是最常见的两种翻译方法。两者之间存在相同点和异同点.有其各自独特的特点。本文首先探讨了“直译”与“意译”这两种翻译方法在应用中体现出来的各自特点,及其所使用的语义场与语域:其次探讨了这两种翻译方法所使用的不同的背景及常出现的误区。  相似文献   

13.
通过研究江苏省著名商标的英译现状,发现其存在翻译方法单一、过多使用拼音、译名缺乏独创性和跨文化交际意识等问题,易犯市场效果差、功能性翻译和文化性翻译错误。在对比分析中文商标英译成功译例的基础上,提出在音译、意译和文化意识上的翻译革新策略,以期提高翻译质量,可为今后商标英译研究所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英汉互译过程中,颜色词"红"与"黑"存在不可对译的现象,究其原因为词语象征意义不同、词语的起源变化和专门用途词语的使用,因此对于"红"与"黑"相关词语的翻译,应采取直译、意译、直译加意译和音译加注释多种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文化在翻译中的影响是不可小觑的.针对商标的特点,如何在商标翻译中避免文化冲撞,译出精彩的商标名是这篇论文所要关注的.本文作者通过对文化在翻译中地位的分析,指出商标翻译必须注重商标名称在不同语言文化中的内涵意义,并总结商标名称翻译的方法,即音译、意译、直译等.  相似文献   

16.
王巍 《海外英语》2012,(6):155-156
中国近现代译名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十九世纪后期的萌芽期、二十世纪初的发展期和现代的产果期,分别研究了译名统一与译名方法、争辩了音译与义译。这三个阶段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目的明确,注重实践应用。二是理论意识逐步增强,各期的研究者都从译名实践中总结出一些规律或规则,特别是高潮期有关音译、意译的讨论和有关翻译名实、名义的讨论为后来的译名研究打下了很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有关“直译”和“意译”这对术语的争论已历经千年也没有定论。究其原因,在于对它们的界定一直含混不清。该文针对“直译”与“意译”的定义和性质问题进行了详细探讨并重新给与界定。由于英汉语言及文化上的差异,翻译过程中对于直译的处理更困难些,文章从语言的不同层面对“直译”的应用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新事物、新现象和新概念层出不穷,一时间冒出来许多新鲜译名,如“博客(Blog)”、“播客(Podcast)”、“对决(PK)”等词,由此引发了“译名是否要整齐划一化”的争论,虽然译界一再强调的是翻译规范化,但“译文的整齐划一化”促进的到底是“对原语的理解”还是“汉语规范化”?文章从翻译的形象化与概念化这两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后,得出结论认为流行新词在一定历史时期可以“一词二译”.不过要视原文的语境和风格而定,选用形象化音译可保留时代流行语言的特色,另一方面,采用概念化意译可保留表意准确性语言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从认知的角度看,词汇空缺的形成既可能是由于不同的文化或生活经验而导致的概念缺失,也可能是由于不同民族概念化差异而导致的语义域错配(dismatch between semantic fields)。词汇空缺在翻译中可以通过“音译”、“意译”和“诠释”等多种手段进行处理。通过“音译”或“意译”产生的某些“借词”(borrowed word或loan word),久而久之有被目的语吸收,从而弥补词汇空缺的倾向。  相似文献   

20.
论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中的“直译”、“意译”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豪杰译、硬译、直译、意译是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采用的基本方法。“豪杰译”流行于清末民初,是指对原作的各个层次作任意改动,如删节、改译、替换、改写、增减及译者的随意发挥。五四前后,鲁迅等人根据现实需要,强调准确地引进异质文化,因而在翻译方法上主张“硬译”和“直译”。有人则坚持“意译”。学界因而掀起了旷日持久的直译意译之争。实际上,“直译”、“意译”是译事中一种基本手段的两个方面。本文重点描述了20世纪不同阶段“直译、“意译”论争的情况,并致力于理论构建。梳理直译意译之争是研究中国传统翻译的起点。现代翻译史还表明,每一次有关“直译”、“意译”的论争都推动了中国文学翻译水平和翻译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