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至﹄与﹃以致﹄广东\周维芳关联词“以至”和“以致”都含有词素“以”,且读音相同,写法相似,往往容易混淆。就连报刊也时有误用。如:①该厂平时不重视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以至发生了这场严重火灾。②我们决不能容忍贪污、腐化、受贿以致索贿的现象存在。显然,...  相似文献   

2.
也谈“以至”和“以致”的辨析江苏/唐惠忠周维芳老师撰文《“以至”和“以致”》(见《语文教学通讯》1997年7·8期),对“以至”、“以致”这一组同音词,从含义、表示的关系及句间停顿三个方面作了区分。文章解说“以致”含义、用法正确无误,而对“以至”认识...  相似文献   

3.
一“以至”与“以致”读音相同,词性相同(都是连词),但意义和用法很有差别。“以至”的义项细分有二:一是表示时间、数量、程度、范围的递增或延伸,相当于“直到、至”;二是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之深而形成的结果。两种意义的“以至”有时也都写作“以至于”。“以致”连接表示因果的分句,上文说明事态的发展、变化,下  相似文献   

4.
“以至”“以致”辨安徽省巢湖师专史国东“以至”和“以致”作为字形相近,经常使用的一组同音词,都是能单用在复句中以表示结果的连词,都可出现于后一分句的开头,但用法不同。然而,在一些报刊、杂志中二者不分,混用的现象屡有所见,语言实践中的这种误用亟须规范。...  相似文献   

5.
“以至”和“以致”都是连词,但两词在用法上有很大差别。“以至”,有“一直到”的意思,表范围、数量、程度、时间等方面的延伸和发展,一般指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浅到深。例如:1.从沿海城市以至广大农村,到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动人景象。2.要学会游泳,必须一次、两次以至十次百次的反复练习。(表时间、数量)3.在我们国家里,决不允许歧视以至虐待妇女。(表程度)另外,“以至”有甚至的意思,用在后一分句开头,表示由于前一分句的情况而产生某种结果。例如:他专心致志地工作,以至有人招呼他也没有听到。“以致”,有“因而造成”、“致使”的意思…  相似文献   

6.
1.以至以致二者都有“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而产生的结果”之意,但“以致”多用于不好的或说话人不希望的结果。例:(1)形势发展得这样快,以至很多人感到要重新学习。(2)他的腿受了重伤,以致几个月都起不来床。2.即使尽管(虽然)①“即使”表示的情况一般是假设性的,“尽管”是表示一种事实。例:(1)即使条件再差,我们也要做。(2)尽管条件很差,我们还是做了。②“尽管”后面可以用连词“可是、但是”等呼应,“即使”不能。3.进而从而“进而”强调进一步的行动,“从而”表示除进一步的行动外,还跟上文有条件或因果的关系。例:(1)我们进行了合…  相似文献   

7.
沈丽琼 《甘肃教育》2011,(21):63-63
“以至”、“以致”都是表示结果的连词,二者同音同义,在使用时极易混淆,但实际上这两个词的用法有很大区别。  相似文献   

8.
“以至”和“以致”都是连词,都有表示结果的意思,都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但两者在意义和用法上还是有很大的区别。“以至”有两个义项(据《现代汉语词典》)。一是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是“直到、发展到”的意思(“至”就是“到”的意思),例如:  相似文献   

9.
采用分类、替换等分布分析的方法,从语义、语用两个平面,分析连词“以至”“以致”和“甚至”的共性和个性差异,并在此基础上从认知的角度分析差异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词语辨析题不易把握,现就词义辨析方法和技巧略谈一二。一、要了解并记住一些常用词语的基本义及其差别,尤其是一些义近或音近的词语。如“以至”和“以致”、“不只”和“不止”、“截止”和“截至”、”考查”和“考察”、“委屈”和“委曲”等,它们的读音相近,但意思有不同。如“以至”,《现代汉语词典》这么解释:连词。①表示在时间、数量、  相似文献   

11.
“以至”与“以致”有何区别呢?“以至”大多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如“这对于带动整个经济形势以·至·政治形势的好转,都起了重大的作用。”又如“这项革新的成功,生产效率将提高几倍以·至·十几倍。”“以致”(以至于)则有“致使”、“弄得”的意思,常用在因果复句主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所说的结果是上文的原因造成或引起的,而且这种结果多半是消极的或是说话人所不希望的。例如:“他不听劝告,·以致·上了坏人的当。”苏洵《六国论》中有“至于颠覆,理固宜然”,是指六国破灭,是六国以地赂秦招致的后果。所以,“至·于·…  相似文献   

12.
试论教育在“科教兴农”中的地位和作用李少元自八十年代中期我国农业战线提出“科技兴农”以来,经在改革实践中丰富、完善,演化为“科技、教育兴农”,以致发展为“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然而,不论在报刊上还是广播电视里,只谈“科技”而丢掉教育的“兴农”以至“兴...  相似文献   

13.
襄阳岘山因西晋名臣羊祜登临置酒而著名.唐代,吴从政提出把襄阳西南诸山中的岘山、紫盖山、万山归为“三岘”的说法,使岘山又有了“岘首山”的别称,,“岘首”一名,继承了岘山的全部史迹尤其是“羊祜置酒处”的历史内涵,并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与“岘山”并行于世.但到了明代,“岘首岘山,本为一山”的正确概念逐渐模糊,以致发生汪道昆移亭、祠于岘石处的事件,把岘石处当做“岘山”,并极大地影响了襄阳民间关于岘山的认知,事实上造成了岘山、岘首分离的状况.清代至建国后,襄阳本地文史学者对岘山的概念界定逐步走向模糊以至谬误,以至广受学界质疑.本文试图在分析史书、志书、游记等文献的基础上,对“岘山”、“岘首山”的分离以至混淆的源流予以梳理,对其由历史上到今天的乱象予以辩正.  相似文献   

14.
第五册第二单元翰藻应运而生妍媸毕露恍惚洗练虚实相生提炼辨证袅袅冉冉绵密缠绵场合羞窘邂逅洞悉想象精练晦涩潜移默化连贯停滞不前憎恨怅惘缱绻婀娜缘故漂泊熟能生巧汲取环绕累赘启示扼要处理以致开拓包含千锤百炼记载实战演习1.启示注意与“启事”的区别。“启事”是名词,指公开声明某事的文字,如:征稿启事。“启示”既可作动词,也可作名词,如:这篇文章给人很大的启示。2.以致常与“以至”进行词义辨析。前者表示由上文条件所引出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后者表在时间、范围等方面的延伸。3.包含里面含有。如:这段话包含好几层意思。近义…  相似文献   

15.
"以至"与"以致"有何区别呢?"以至"大多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如"这对于带动整个经济形势以至政治形势的好转,都起了重大的作用."又如"这项革新的成功,生产效率将提高几倍以至十几倍."  相似文献   

16.
话题作文,文体自选,给学生作文带来很大的自由度,但每次作文,学生大多写成议论文,优者寥寥,众者平平。究其原因,学生分析能力差,以致出不了“思想”深刻的作文,议论文有章可循,以至写者芸芸。议论文总是以“提出论点,分析论点,总结论点”为模式,论证过程主要是举例论证,形成“选例、叙例、议  相似文献   

17.
同音词辨析     
厉害———利害厉害 :形容词。表示凶猛、剧烈、严重。例 :冬天冷得厉害。利害 :名词。指利益和害处。例 :不计利害 ;利害相关忠心———衷心忠心 :名词。忠诚的心。例 :他对党对人民一片忠心。衷心 :形容词。出于内心。例 :我衷心地祝你万事如意。以致———以至以致 :连词。因而 ,所以。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或不如意的 )。例 :他从小不重视锻炼身体 ,以致体弱多病。以至 :连词。直到。表示数量、程度、范围或时间等的延伸。例 :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 ,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反映———反应反映 :动词。原意是…  相似文献   

18.
列宁曾经高度评价了孙中山的民主主义精神,指出“孙中山纲领的每一行都渗透了战斗的、真诚的民主主义”.同时也认为,孙中山“同俄国民粹主义者十分相似,以致基本思想和许多说话都完全相同”.列宁这一论断,解放以来在我国研究孙中山生平与思想的论著中,经常被当作经典性的结论和分析问题的立论依据,几乎全都认为孙中山的旧民生主义(以下简称民生主义)具有“民粹主义的色彩”.此种观点是否正确,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19.
部分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继续留在学校周围成为“校漂族”,其成因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校漂族”在经济成本、时间成本、情感成本等方面都将付出一定的代价.要加强对“校漂族”的引导以至减少“校漂族”,需要高校、社会、用人单位与学生个人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0.
社会生活中要打假,同样,政治教学中也存在打假问题。政治概念、政治内容表述不准确——用词不当,别字多,就是“假”的表现。它在一些政治资料中,教师教学用语中,在学生练习试卷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下面列举此类“假冒伪劣产品”,以引起大家注意。 1、“人们在生产中的互相关系。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决定的。”(“互相”假冒“相互’) 2、“意识是物质的反应”“这是两个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反应”。(“反应”假冒“反映”) 3、“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法也在发生变化。”(“方法”假冒“方式”) 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随着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变化而变化,生产力与商品价值量成反比。”(“生产力”假冒“生产率”) 5、“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致无穷。这便是认识发展的总规律。”(“以致”假冒“以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