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言对于“V 够”结构,吕叔湘(1999)认为是“动结式”,赵立江(1998)认为“够”作动词的补语。他们的观点基本相同,也就是“V 够”结构是“述补”结构,他们都认为“V 够”结构“多用于不情愿和不如意的事”(赵立  相似文献   

2.
"V开"结构在现代汉语中很常见,但对于"V开"中"开"的语法意义,学界研究较少,只有吕叔湘(1980)、刘月华(1998)等少数语法学家对其语法意义进行过归纳,本文主要从共时角度对"V开"的语义类型与"开"的语义分化进行描写和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3.
"多、少 N"结构在前人的很多论文、著作中可以看到,有的就某个方面对"多、少 N"结构作了研究,如:汪维辉(2003);有的把它作为一小点作过简单的阐述,如吕叔湘(1965)、陆俭明(1985)、裘荣棠(1999);有的没有把它单列,作为举例,列入有关条目,如<辞源><汉语大词典>等.  相似文献   

4.
0.引言 "V个VP"结构中的"个"历来是备受关注的焦点,前人和时贤对此已有诸多论述,主要观点有三:赵元任(1979)、朱德熙(1984)、邵敬敏(1984)认为是量词;丁声树(1961)、游汝杰(1983)、宋玉柱(1993)、石毓智、李讷(1998)认为是助词;王绍新(1989)、祝克懿(2000)、张谊生(2003)认为一部分是量词,一部分是助词.在此,我们不是要为"个"的词性作一个定论,而是要考察"V个VP"结构在真实文本中的分布类型及"VP"的构成,以期推进对"V个VP"结构的认识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论"指+量+形"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立伟  安畏 《现代语文》2007,(10):47-48
引言 现代汉语中的"这"和"那"可以后加形容词,分别例如: (1)他干起活儿来这猛啊,谁也比不上. (2)他跑得那快呀,简直像阵风. 学术界据此多认为"这/那"具有描述事物性状程度的语法意义,如吕叔湘(1980)、刘月华(1983)、吕叔湘(1985)、张伯江、方梅(1996)等.  相似文献   

6.
前言 "一"作为常用数词,既可以用在量词或名词前,也可以用在动词前,构成"一V"结构,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修订本)》初步对"一V"结构进行了归纳和解释.本文试图在此基础上做更深一步地探讨,让留学生了解其中蕴涵的深层意义,有助于其理解、记忆、运用,希望对对外汉语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关于"(NP)+V+起来+AP"结构,学术界有较大的争议,有的学者认为它是汉语所独有的中动结构,有的学者认为它是汉语普通的话题句.本文运用主述位理论,从篇章功能学的角度,考察了"(NP)+V+起来+AP"结构出现的典型语用环境,分析了"(NP)+V+起来+AP"的复项主位模式,认为"NP"是话题主位,"V+起来"是人际主位.  相似文献   

8.
"见方"是日常言语中常用词之一,但学术界关于"见方"的用法讨论却非常少。中国学术期刊网上关于"见方"的搜索只有一篇短文,即刊在1999年03期《咬文嚼字》上的《"见方"的误用》(作者:金连东)。吕叔湘《现代汉语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中的"(N) V得 NP VP"句在语义平面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文章将从"(N) V得 NP VP"句的基本语义结构、"(N) V得 NP VP"句各部分的语义关系、"(N) V得 NP VP"句的语义结构模式对这类句式作一语义上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V+给"中"给"的词性及相关句法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V 给”(动词 给 )中“给”的词性 ,有的语法书认为是介词 ,有的认为是动词 ,还有的认为“给”虽是介词 ,但“V 给”结合紧密 ,可看成一个整体 ,作用与一个动词相当 (有的甚至说“V 给”是一个词 )。由于上述分歧 ,各种语法书对“V 给 N1 N2 ”(“V 给”后带上两个名词性成分 )的分析也就不同 ,有的认为是双宾结构 ,有的认为不是。文章认为 ,“V 给”中的“给”是动词 ,“V 给 N1 N2 ”是双宾结构。  相似文献   

11.
一、理念 (一)提出背景 "绿色环球21"(由世界旅行旅游理事会1999年创立)是目前国际旅游界唯一公认的可持续旅游标准体系,也是我国引进的唯一一个国际标准体系,全世界已有1500多家企业开展了"绿色环球21"认证,我国有20余个企业加入了"绿色环球21"认证.  相似文献   

12.
简化字中有一些字的声旁是"卖(卖)",实际上应该是"(買)',这是隶变后字形相溷造成的.经传中多不见"(買)"字,而常见"儥"字,实则二者为一字之分化,"(買)"字后以假借字形"鬻"或"粥"行,"儥"字则仅见于经传中且鲜用,他们所代表的字义逐渐被"买"和"卖"取代,这是因应社会发展而产生的必然现象.  相似文献   

13.
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所谓的"常见"词语,比如:"政体"、"国体"、"形态"(意识形态、国家形态、经济形态等)、"形式"(经济形式等)、"关系"(生产关系、国际关系等)、"体系"(政治体系、经济体系、社会体系等)、"格局"(政治格局、经济格局等)、"结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阶级结构、产业结构等)等词语.  相似文献   

14.
晋北方言中,"给拿"这个句式在口语中使用频率极高.通过对其句法特点的分析,我们认为:"给拿"是"双动同宾"且多处省略的双宾句和兼语句的叠合,是复句"(我)给(你)(某物),(你)拿(上)(某物)"语法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动宾和主谓套叠而成的兼语短语有V1、N、V2和C(Connection)四个基本语义成分,前三者是显性的,C则是隐性因子.兼语短语V1NV2以V1N和NV2两个结构体为存在基础.因此,V1NV2的语义结构是多元、多层、非直线型的复式结构.从兼语短语V1NV2的语义情况观察和衡量,单纯致使义"使"类动词在V1位置构成的"使NV2"只有2个基本语义因子,是单层的、直线型结构模式,所以,将这一类"使NV2"的结构类型归入动宾短语更合适.  相似文献   

16.
汉语里有一种特殊的表否定的句子.例如: 1.日本这样,你还学什么日语. 我们抽象为"V什么X".语法界普遍认为"V什么X"的消极意义是由"什么"一词带来的.(吕叔湘1992;邵敬敏、赵秀风1989;寿永明2002;李一平1996)然王海峰(2003)指出"‘A什么B'结构式是人们在言谈交际中为表现主观性而采取的一种语法化形式".这一观点很有意义,但他局限于词的范围,如吃什么亏等.然实际语料中远不限于此,如例1.  相似文献   

17.
柯罗连科称,一个作家谈起另一个作家的小说,只要说"这一篇写得不错,就够了".前人评点归有光的名文<项脊轩志>多类此种派头.林纾谓<项脊轩志>"琐琐屑屑,均家常之语,乃至百读不厌,斯亦奇矣"(<论文偶记>),至于个中缘由,却未作详释.王锡爵认为归文"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归公墓志铭>),移作<项脊轩志>的注析,亦只道出了文本已经验证的效果,而对文本何以具备这般效果,恰恰一片茫然.  相似文献   

18.
"V着"这一结构是现代汉语动补式中比较特别的一种形式,这一结构有着独特的语义、语法意义和表述功能,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从"V着(Zhao)"中动词的配价角度考察"V着"(Zhao)能进入的不同句法格式,并分析其宾语隐现情况。  相似文献   

19.
宁波话"V有(哦)"中的"V"涉及到语境中的成分交显和语法上的连续转喻问题.突显是指背景中某要素的临时语境突显,而语法转喻则是语言和认知相互作用的语法产物,二者均与认知有关. "V有(哦)"结构中的"V"通常是由"V(+受事者)+的+施事者"这一名词化概念经历连续多层转喻之后而来的.  相似文献   

20.
"身"、"殷"考     
"身"的造字意义为妇女怀孕之"大腹也";"(身)"也是"身",为其"反身",是"象大腹的孕妇形"."殷"由"(身)"和"殳"所组成,而古今释义却见仁见智.通过对其所构成之古形体和当时社会文化背景的考辨,认为"身"(身)与"殷"记载的是孕妇由孕而产的整个过程,印"身"(身)为怀孕之象形,以大腹为其表征;"殷"为生产之时的会意字,其中"(身)"为产妇大腹之身,"殳"为助产之象,"殷"即在他人之帮助下而生产的会意形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