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郝立诚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1)
刘勰字彦和,原籍山东莒县,寄居江苏镇江,一生经历了宋、齐、梁三代,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理论家。他的名著《文心雕龙》,总结了前人的创作经验,结合自己的主张,论述比较全面,体系比较完整,议论比较精凿。这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方面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著作。全书 相似文献
2.
皮朝纲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8,(3)
在我国古代文艺理论的著作和论述中,虽然没有使用过形象思维这个术语,但对形象思维的特点却作过相当鲜明而生动的描写和论述。南朝齐梁时代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就详细地论述到形象思维问题。他把作家在进行创作中的艺术构思活动称之为“神思”(有时用“思理”或“文思”),其内涵与形象思维相近。他在研究了过去的文学作品、总结了历代作家的创作经验和借鉴了前人有关文学理论批评的著作和论述之后,认识到作家在观察生活、提炼素材、塑造形象的整个过程中,在进行艺术构思的过程中,思维活动的方式是具有自己的特点的。他把这种特点概括为“神与物游”,并对“神与物游”的内容归纳为:“物用象通,情变所孕。物以貌求,心以理应。刻镂声律,萌芽比兴。” 相似文献
3.
4.
于裕贤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1)
在中华民族悠邈浩繁的文学长河中,在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所谓雅文学中,赋也算是其中的一种吧。比起诗文,赋属晚出,但它一经问世,便迅速繁衍发展,从“六艺之附庸”而“蔚成大国”,成为汉代文学的正宗。它统治两汉文坛四百年之久,受到帝王们的重视与提倡,吸引了众多文士为之沤心沥血,耗尽了精力与才思。后来,它缓慢地走过了抒情小赋、骈 相似文献
5.
6.
秦元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1996,(3)
刘勰的《文心雕龙》以文体论和作家创作论为主,而读者作为文学作品的接受者和鉴赏者在书中仅处次要地位。在整部《文心雕龙》之中只有《知音》这篇文学鉴赏论较集中地论述了一下读者,我们不妨从这篇文章中一窥刘勰对读者的界定、要求以及评述。一、《文心雕龙·知音》中读者的范围及类型所谓读者即刘勰所言之“观文者”。《知音》中 相似文献
7.
8.
徐志啸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89,(1)
自汉代而始的楚辞研究,至齐梁时代,树起了一座里程碑——这就是刘勰的《文心雕龙》该书不仅专章论评楚辞,且全书不少处涉及了屈原、宋玉及其作品,从而机地形成了较为全面、系统论述楚辞的构架,为楚辞研究史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材料。纵观《文心雕龙》全书,我们发现,刘勰研究楚辞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充分(?)定楚辞的价值与历史地位《文心雕龙》全书共五十篇,大致可分为总论(“文之枢纽”)、文体论(“论文序笔”)、创作论(“剖隋析采”)、批评论(或谓文学评论)、总序(《序志》)五部分,其中总论,即刘勰所谓“文之枢纽”部分,是全书的核心与总纲,如《序志》云:“盖《文 相似文献
9.
邱世友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1999,(4)
刘勰认为毛《传》袖标兴体,以比显而兴隐,赋明而兴微,而且比赋往往包含于兴之内,故云独标。在论及比与兴的关系时,刘规指出:在艺术创造过程中,往往“赋比兴三法同时并用”,而且以兴为基础,为骨干,展开赋和比的运用。赋是展开具体形象的铺陈、钩勒,比则运用譬喻手法进行切意和切象的描写。强调“兴则环譬以托讽”的体现,即回环取譬,托讽深微,寄情婉曲,周惬缠绵。”“兼兴中有比,尤为新奇,意味深长。” 相似文献
10.
郝立诚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4)
刘勰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卓越的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他的《文心雕龙》是流传到现在的一部我国古典文学理论和批评方面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著作。这部著作,深刻而系统地讨论了有关文学方面的重要问题,尤其重视语言的运用。全书五十篇,论及语言者达五分之一以上。兹仅就其论修辞方法者,略述于下: 相似文献
11.
蒋立甫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2,(4)
建安时期文学创作活跃,成果辉煌,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建安文学在我国文学史上是继往开来的。而对建安文学最早作全面研究,并给予很高评价的,则是刘勰。我们要探讨的建安文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在《文心雕龙》中,他或多或少都有触及,有的还达到了相当深度。这对我们自然有启发。本文试就刘勰所论及的主要问题作一综述,以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刘伟生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7(4):61-65
《文心雕龙》对楚辞的思想意义、艺术特色、产生条件、地位影响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论述。其高明卓异之处 ,在于他能从文学发展的角度充分肯定楚辞产生的历史意义和对后世文学的重大影响 ,即以通变的观点来论述楚辞的渊源、楚辞的新变和楚辞的影响。刘勰认为一代文学的新变 ,既要接受“世情”和“时序”的影响 ,也要善于从传统文学中合理地汲取养分 ,因此 ,他主张“悬辔以驭楚篇”、“酌奇而不失其真 ,玩华而不坠其实”。 相似文献
14.
15.
文玉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2,(6):84-86
刘勰《文心雕龙》全书中直接论述陆机的文字,达二十则之多(《隐秀》篇补文一则未计),在其所论到的163位作家中,堪称首屈一指,可见其对陆机的高度重视。二十则中,有对陆机《文赋》的评价,有对陆机才气的评说,有对陆机文学渊源的窥测,有对陆机用事、制韵得失的评判,而更多的是对陆机作品风格的具体评论。通过对刘勰论陆机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陆机这一号为“太康之英”的著名作家,而且还可以窥见刘勰所持的文艺批评标准。 相似文献
16.
周兴陆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72-78
"鸿都门学"是东汉灵帝时重要的政治文化事件,遭到阳球、杨赐和蔡邕等儒学士大夫的激烈反对。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篇转述杨、蔡之论,也表达对鸿都门学的鄙夷。但刘勰对鸿都门学的抨击,已不是政治立场的是非问题,而是基于他的文学思想观念所做出的考量。对于鸿都门学的评论,历来褒贬不一,存在较大的分歧。其实,应该把历史上的政治事件本身的性质与它产生的间接影响分开来认识。设置鸿都门学士,是昏聩荒唐的汉灵帝的一桩荒唐事,但客观上对于曹魏时期文学的发展起了一定作用。刘勰所谓"其余风遗文,盖蔑如也",一笔带过,是有失允当的。 相似文献
17.
18.
杨星映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8(6):142-145
刘勰认为作品是情理与文辞的统一,“味”是伤口带给读者的感觉;“隐”的表达产生“味”,“味”即情意的含蕴丰富,体会不尽。“隐”是将情感蕴含在艺术形象即景物描写中,通过言外之意委婉传达,达到“物色尽而情有余”。刘勰的论述影响中国古代诗歌创作追求情景浑融、情意无穷的审美建构和广阔深邃的艺术境界,也影响诗歌批评探讨总结诗歌意境的审美特征,是中国诗学意境理论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9.
胡大雷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
刘勰对历代批评观点进行批评,提出若干批评的忌戒,归纳起来有十六条:忌理论迁就创作、忌以最高统治者的意见为准、忌竞于诋诃、忌因身份经历影响客观评价、忌雷同一响、忌人情因素、忌贵古贱今、忌信伪迷真、忌崇己抑人、忌徒张虚论、忌以鉴赏代批评、忌以偏隅拟万端、忌深废浅售、忌未思而随意、忌遗漏、忌苟异。刘勰正是以前代的批评实践为参照,提出了自己的批评体系与批评观。 相似文献
20.
<正> 文学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怎样?刘勰在《文心雕龙》的《物色》、《时序》等篇中着重阐述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他不仅正确地认识到文学是自然和社会的反映,而且还探讨了文学反映自然和社会的规律。 首先,刘勰考察了文学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情以物兴”、“物以情观”、“辞以情发”的观点,明确地表述了“物”、“情”、“辞”三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