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你从伟大的盟邦苏联归来,春风正在祖国的大地上荡漾;你伸出真诚友谊铸成的新手,仿佛要把整个祖国抱在心上!望着你英俊豪迈的面影,我眼前又出现一个勇敢的形象:在美丽的祖国边陲的南方,棷林中有一只腾飞的凤凰——敌人拨动山坡上的小竹门,你从梦中惊醒,没摸到手枪;六个凶恶的残匪已经窜来了,突然进逼一个手无寸铁的姑娘!  相似文献   

2.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地图,对世界政治尤其是落后的东方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而它在70多年之后的轰然坍塌同样震惊了世界,影响着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与变迁。这样一个大国的兴起与衰落,充满着种种谜团,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话题。在苏联解体20周年之际,本刊邀约了在这一领域素有研究的专家学者,围绕苏联解体原因——从斯大林体制、党政关系、党群关系、政治文化、改革的方式等角度——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讨,现予以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曲兆霞 《成才之路》2011,(10):66-66
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同学对近代中日改革比较感兴趣。十九世纪中期,在西方的冲击下,中国、日本相继走上改革的道路——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之后,中国又效仿日本再一次进行了改革——戊戌变法。两国的改革既有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4.
5.
西汉末年豪强地主兼并土地现象严重,农民丧失土地依附于豪强,致使国家控制的人口剧减。王莽针对这样的社会危机采取了王田私属制,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而面对相似情况的曹操推行了屯田制,成功得壮大了经济实力,为其统一北方准备了重要的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6.
中苏两党过渡时期的理论和实践,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通过考察,我们认为,我党以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为主要内容的过渡时期理论与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相似,而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则是逐渐地向以“战时共产主义”为背景内容的斯大林过渡理论靠拢。当然,我党过渡时期理论又在许多方面不同程度地呈现出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苏共二十大并不是中苏同盟关系破裂的标志,台海危机及赫鲁晓夫对中国人民公社的批评、撤出在华专家才是导致中苏同盟关系破裂的两个主要事件。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追求的矛盾,以意识形态的同一性掩盖国家利益的差异性;把党际关系等同于国家关系也是同盟关系破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哲学史家总以为南宋朱熹集北宋周(敦颐),程(颢、颐)及张载等先哲思想之大成,其实他们之间的思想境界有异有同。几十年前周予同先生在他所著《朱熹》一书内就说到: 就哲学言,朱熹为程颐之继承者,故治思想史者每以程朱并称;愿就经学之《易》学言,则程朱不无敌派之嫌;此学者所当注意也。……朱熹之《易》喜言太极无极,先天后天,其继承陈搏,邵雍象数之学无可讳言。在熹之本意,或以为程颐《易传》偏于义理,故济以象数,以维持其哲学上之调和统一的态度;殊不知学术上有绝不能调和统一者,于是程朱之《易》学陷于敌派之嫌,此实非朱熹初意所及料也”。(原书第四章)  相似文献   

9.
中美大学生之异同据有关资料,中国与美国的大学生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一、中国是教师讲课,美国是学生提问。就中国大多数天之骄子而言,上大学只要带好一本笔记本,带好自己的耳朵,带好一支笔就行了。因为,教师包揽了一切,上课只要听好、记好,就会...  相似文献   

10.
中国和苏联在20世纪80年代都进行了新闻改革,但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同样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两国的改革却有着显著的差异。本文拟从中苏当代新闻改革的起点、特征、实质、结局等方面进行比较,详细分析两国新闻改革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苏格拉底教学法是由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的教育方法,他是一名伟大的教育家,苏格拉底教学法的教育特点是不以告诉学生书本上的知识为目的,反而通过讨论对话问答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寻找出正确的答案。目前,众多大学英语教师都在研究如何更好地改革英语教育,笔者通过尝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苏格拉底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通过此次教案试验结合苏格拉底教学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在课程上主要以学生的讨论与回答为主,教师起到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许多场合,它们没有差别,常可换用。I started/began working in the factory whenI Wigs eighteen.我十八岁就开始在厂里干活了。Classes started/began in September.九月份开始上课。在非正式文体中,start比begin更为常用。比如我们说Oh,it’s staring to snow!就比说Oh,it’s be-  相似文献   

13.
王大利 《考试周刊》2010,(20):29-30
“禁忌”一词在国际学术界统称为“塔布”,它源于中太平洋波里里西亚群岛土语,英语音译为Taboo,现在已成为人类学、民俗学通用的词语。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禁忌的产生、存在和延续有着明显的历史和社会文化根源,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禁忌的内容和形式往往大相径庭。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和掌握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禁忌语有助于交流。避免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14.
婚姻制度是任何文化都包含的社会制度,不同民族的婚俗文化在历史沉淀下逐渐形成。中西方婚俗文化受文化差异影响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对比分析中西方婚俗文化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中西绘画作为人类一种共同的艺术门类,有着相似的追求、经验和成就,但由于生长于不同的民族文化土壤,在理论思想、表现题材、创作手法、历史发展等方面又存在着较大差异,分析其异同的成因、表现特征,试图从比较的角度凸现它们各自的特色、探索艺术创作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16.
魏、蜀、吴三国鼎立对峙,军事问题成为中心问题。三国兵制在产生、演变、固定化过程中均有同有异。相同之处集中反映了三国历史的总体特征,相异之处则体现了魏、蜀、吴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中说:“唐诗宋诗亦非仅朝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球。唐诗多以风情神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维见胜。”又说:“少年才气发扬,遂为唐诗,晚节思虑深沉,乃为宋调。”由此可见,唐宋诗之分非以朝代为别,而是以风格气质的不同来分,不同朝代的诗亦可划分为同一调。  相似文献   

18.
外丹与内丹都是道教追求得道成仙的主要方式,虽有主流地位的变迁,但是他们各自的特点是非常明显的。这两者都是为寻求得道成仙的方法的产物,理论基础又是共通的,还有着共同的名词术语。这些都是内外丹并存的。  相似文献   

19.
<正> 英汉两国的语言有着悠久的历史,也都包含了大量的习语。汉语中的习语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俗语、甚至是粗俗语等等,英语中的习语也包括俗语(colloquialisms)、俚语(slang)、谚语(proverbs)等等,因此,本文的习语指的是广义。 习语来源于劳动人民的社会生活、社会实践。是长期使用中提练出来的短语或短句。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语言中的核心和精华。习语大都是短小精悍,干净利落,而且易懂易记,顺口流畅。多数习语采用比喻,因此富于含蓄,可引起丰富联想;常常是深入浅出,画龙点睛,有着“一语道破”,  相似文献   

20.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各国统治集团,均需要众多的人才来为自己服务,这种需要反映在哲学思想上,出现了诸子百家都提倡“举贤”、“尚贤”的现象.对于各家人才观,史学界巳有许多论述与比较研究,但对于同属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人才观之同异,却很少涉及.我认为:孔子、孟子虽同属儒学,是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在人才观上,固然有许多相同的看法.然而,由于他们各自所处时代的差异,在人才观上又有着各自不同的特色.本文拟就此问题,谈一些粗浅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