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恩格斯曾说:“……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地把它指点出来。”当我们带着恩格斯的这句话重读《我的叔叔于勒》,这部代表法国批判主义大师莫泊桑炉火纯青的写作技艺的扛鼎之作时,就有兴趣了解作者是如何将他的主观倾向反映在这部现实主义的短篇小说之中的。 小说的点题人物,即我的叔叔于勒,实则是贯穿小说起始、发展、高潮乃至结尾的一根红线。但如果我们采用“细读法”深人《我的叔叔于勒》这部小说,就不难发现,这部看似平实简单、却能掀起跌宕波  相似文献   

2.
<正>《我的叔叔于勒》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其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拜金思想和人与人之间冷酷无情的关系的主题,毫无疑问是符合主流的。但如果再琢磨琢磨本文尤其是文章的标题,似乎常规的教学中忽略了另一个关键词——我。在文中,我是若瑟夫,是于勒的侄子,这是最直观的认识。需要思考的是:在文中作为若瑟夫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文章标题中的我是想表达作为莫泊桑的我的什么样的内心?这些看似细节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崔广宇 《成才之路》2009,(29):37-38
当年读初中时,学习这篇文章。老师告诉我们这篇小说的主题是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纯粹是金钱关系。后来师范毕业当了老师,也是如此说,本来教参就这么讲吗,怎么能标新立异呢?自从自考完汉语言专业专、本科的所有课程后,参加西北师大文学院汉语与写作的研修班的学习。听了各位教授的讲课后,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作为一个教师,要形成自己的独具风格的教学艺术,不仅要有广博深厚的知识作基础。更重要的是在解读课本内容时。要仔细钻研,反复琢磨,得出自己的独特的感悟和深刻的体会,引导学生跟老师一样去体会,去感悟,学会解读文本的方法。教他们去认识生活,  相似文献   

4.
师:我们一起来学习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首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人物是怎么评价于勒的,包括怎么称呼他,怎么说他的。  相似文献   

5.
几年过去了,我们再也没有见过于勒,我们的生活依旧 是那样的拮据,两位姐姐随年龄增大都嫁了出去,家中只剩 我一个孩子,爸爸的工作交卸了,每天都是些粗重的活。 生活虽不富裕但还过得去。突然有一天,一些莫名奇妙 的人闯入我家,话也没说将父亲抓走,我和妈妈感到惊慌, 妈妈经不住打击病倒了。我想把两位姐姐叫回家,可是妈妈 顾及面子,没有允许惊动她们。我心里十分焦急,想不出办 法,怎么办好呢?我们的生活开始出现麻烦。几天过去了,仍  相似文献   

6.
游船在翡翠般碧绿的大海上继续向哲尔赛岛前进。“喂,克拉丽丝,你快看呀!”父亲喊着母亲的名字,急匆匆地从卖牡蛎的地方走了过来。“又怎么了?”母亲很不耐烦,显然她还在为父亲请女儿和女婿吃牡蛎生闷气。  相似文献   

7.
《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菲利普夫妇对弟弟于勒的前后态度的显著变化,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情淡薄、金钱第一的本质。当于勒穷时,菲利普夫妇骂他是个“花花公子”、“无赖”、“流氓”;当于勒来信说要赔偿菲利普夫妇时,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马上发生变化,认为于勒是个“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整天盼着他早点回来,使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可是菲利普夫妇带着女儿、儿子和女婿到哲尔塞岛去游玩,恰巧遇到于勒,发现他又破产了,这时他们又像躲瘟疫一样躲开了。从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  相似文献   

8.
一、精选导语。一年前,我校有位学生得了严重的肾功能衰竭症,得到了全校及社会各界的帮助,病情得到了控制。在1998年的抗洪救灾活动中,他们一家拿出150元钱献给了灾区,数目虽不大,但对于一个父亲早逝、母亲下岗、又要承担昂贵医疗费的  相似文献   

9.
尽管在去哲尔赛岛的船上父母遇到了些不愉快,不过那个不负盛名的地方还是给了我们一份好心情。记得那天姐夫去订回家的船票,父亲还硬是冒雨追上去嘱咐他别再订来时的那条船、至于原因嘛,他一定打死也不会说是怕再见着于勒叔叔。  相似文献   

10.
谢洪喜 《现代语文》2009,(11):110-111
教学目标:1.学习提炼故事情节,理清思路的方法;2.学习通过人物的情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来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的阅读方法;3.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学生认识金钱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更加热爱我们的家庭,注重亲情。  相似文献   

11.
《我的叔叔于勒》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想和对菲力普一家的评述为线索,通过典型事件,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冷酷无情的金钱关系。小说围绕主题选材和组材,在艺术处理方面非常高明。  相似文献   

12.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中于勒给家里人写的第二封信,可以说是解开小说的最重要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3.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原因是怕碰到我那位“可怕”的于勒叔叔。望着与海水相接的灰蓝的天空,我的眼泪不由自主地落了下来。是伤心?不,是痛心。有钱,于勒就是我的亲叔叔;没钱,他就是流氓、无赖。我们一家人紧紧地围着二姐和姐夫,生怕再出现第二个于勒,母亲浑身颤抖着,脸色无比苍白,她两眼发直,目视船头,不断地重复着:“这个狠心的贼,这个……”突然,母亲呆住了,因恼怒而挥舞的手停在半空。半晌,她才哆哆嗦嗦地说:“菲、菲、菲利普,你,你看……”顺着她们指的方向望去,我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船头有位文质彬彬的先生,不,应该说就是我的…  相似文献   

14.
三年过去了,哲尔塞岛的旅行成了我们美好而又懊恼的回忆. 现在,家里的情况糟透了:家中经济状况更加拮据;二姐夫因为一直没看见于勒叔叔的出现,与二姐离了婚;大姐找不着对象,一个人到外地打工去了;母亲呢,一遇到烦心事就大骂我那可怜的于勒叔叔,有时,一天要骂好几次. "瞧你那该死的兄弟,把我们害得这么苦!他真是个十恶不赦的大坏蛋!"  相似文献   

15.
杨辉 《文学教育(上)》2011,(22):142-143
巴金老人说“文学的目的就是使人变得更加美好,文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唤起人对未知世界的一种向往,一种想象力,一种浪漫精神,给人以精神的底子。”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感受理解贤哲思想情感,以优秀文化传统滋养其心灵发育,初步形成其有民族文化印记和丰富宽广情怀的精神世界,进而成长为明事理、懂人文,具有一定文化底蕴和文明素养的民族人、社会人。基于文学教育的这种魅力和功用,我认为中学语文苏教  相似文献   

16.
尽管在去哲尔赛岛的船上父母遇到了些不愉快,不过那个不负盛名的地方还是给了我们一份好心情。记得那天姐夫去订回家的船票,父亲还硬是冒雨追上去嘱咐他别再订来时的那条船。至于原因嘛,他一定打死也不会说是怕再见着于勒叔叔。  相似文献   

17.
《我的叔叔于勒》是莫泊桑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最早发表于1883年8月7日法国的《高卢人日报》上。莫泊桑(1850—1893)是十九世纪后半叶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由于家庭环境的熏陶和老师培养,从小就喜爱阅读文学作品并学习写作。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后,莫泊桑应征入伍,第二年战争结束,退役来到巴黎。他先后结识了法国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福楼拜,以及左拉、都德和旅居法国的俄国作  相似文献   

18.
我们匆匆忙忙地逃了回来,母亲满脸的抱怨,但碍于女婿在场,没有发泄出来。我们就这样,一面躲避于勒,一面仍过着拮据的生活。(开篇紧扣原文) 转眼间,到年底了,家家户户都筹划着,母亲正忙碌着,两个姐姐  相似文献   

19.
解题作者莫泊桑,法国十九世纪著名的小说家。他的作品绝大多数是写法国中下层社会的形形色色的人物。从他们的日常生活、家庭锁事、种种遭遇之中,从他们的言谈行为、心理变化之中,自然而又深刻地写出资本主义社会种种黑暗、污浊的阴影:虚伪、贪鄙、欺诈、冷酷、糜烂。他不但善于写入物的外形,而且善于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我的叔叔于勒》写的是法国西部哈佛尔海港达尔芒司家的一个故事。这篇小说通过达尔芒司一家对自己亲属于勒的关系的描述,真实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赤裸裸地建立在金钱之上的,是冷酷无情的。  相似文献   

20.
罗兴萍 《学语文》2008,(1):19-19
《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经典作品,选入中学课本许多年了。对它的解读也是经典性的,认为“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的描绘,艺术地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张斗和《语文教学通讯》2002年4期)。这样的理解也是紧扣文本,从阶级分析的角度出发,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现象。但面对在市场经济中成长起来的当今中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