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2年,我国大陆17份高考语文试卷无一例外都采用了“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这“无一例外”有其背景原因,不在本文探讨的范围之内,我们关心的是“高考材料作文”走过了近50年的变化历程,到底有何经验与教训,到底应该有什么样的命题要求与规范。  相似文献   

2.
《2003年高考语文说明》表明,2003年高考作文的命题形式还是话题作文。话题作文与自由作文最大的区别是有统一的命题,有命题就要求符合题意,因此应试作文第一步就是审题。每年高考中都有一些平时语文素养很好、作文水平很高的考生在“阴沟里翻船”——很明显,作文被人家判为“离题”了。痛定思痛,不难发现,这尴尬“都是话题作文中所给的材料惹的祸”。一道高考作文试题往往可以分为“标题”、“材  相似文献   

3.
<正>2006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全国语文命题组在原有材料作文题的基础上,推出了新材料作文。2015年,推出了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2023年新课标Ⅰ卷作文题淡化了任务要求,更倾向于新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与传统材料作文的最大区别在于:传统的材料作文的“材料”是为话题或主题服务的,新材料作文中的“材料”,是提炼观点的依据,构思立意的基础,生发议论的起点,  相似文献   

4.
彭琳 《广东教育》2008,(6):12-12
200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的作文题,不再采用话题形式,而是以“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的形式出现,开了新材料作文命题形式的先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命题形式,被越来越多的命题人看好。在这里笔者想就新材料作文写作给广大考生提个醒。  相似文献   

5.
《新读写》2010,(7):20-25
所谓新材料作文,是相对旧材料作文(即传统意义上的材料作文)而言的一种命题形式。它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从表现形式上讲,又与话题作文类似;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不足。总之,它是一种集材料作文的限制性和话题作文的开放性为一体的作文命题形式,有人也称之为“后话题作文”、“题意作文”等。新材料作文“新”在材料意蕴的多义性、立意角度的多元性、命题的开放性上。它有效遏制了套作现象。  相似文献   

6.
师: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它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语文成绩。而近三年的全中中高考作文命题中,话题作文、标题作文、材料作文已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今天我们就来“触摸”一下材料作文的写作。  相似文献   

7.
恢复高考制度以来 ,特别是近十多年来 ,高考作文命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命题作文 ;二是材料作文 ;三是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是近两年来频频出现在各类语文试卷(特别是高考试卷 )中的一种新的命题形式 ,它是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而出现的。那么 ,什么是“话题” ?何为“话题作文  相似文献   

8.
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分别是作文命题的两种形式。为了避免猜题押题的弊端,考察出学生的真实写作水平,各级学校的升学考试,特别是历年高校统考往往偏重于材料作文。如1980年的《读〈画蛋〉有感》,1981年的《毁树容易种树难》,1987年的“挖井”,1985年的《给〈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一封信》,1987年的游泳训练班,1989年的“报志愿”,1990年的“玫瑰花”的材料等。因此,如何指导学生写好材料作文,就成了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9.
根据广东省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语文考试大纲说明对写作的要求,不管是何种命题形式(命题/材料/材料+标题(话题),都离不开审题。作文审题,从某种角度说,实质上包含了两个层面的要求:一是“看”,即通常意义上的“审”,包括了对题目材料信息的阅读、辨析、提取和归纳,这个过程是“隐性”的,是写作者对题意的自我思考、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0.
一、从1999年起,高考作文进行了较大的改革,“话题作文”也变成了一个广泛的话题,您如何看待这种作文形式?答:“话题作文”的出现,是高考作文命题形式改革之必然。20多年来,高考作文以材料作文为主,以考查议论文体为主,对考生的束缚较大,不利于考生的自由发挥和才华的展示。“话题作文”给每个考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为他们张扬个性、一展才华创设了自由飞翔的空间,因而受到师生的欢迎。二、“话题作文”之所以成为高考作文的命题方式,并在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固定下来,其根本的原因是什么?答:高考作文命题的生命线,在于…  相似文献   

11.
遵照教育部关于语文中考命题改革“重点考察阅读、写作能力”和“试卷结构力求简约”的要求,烟台市1998年语文中考作文考试在“读写结合”上做了有益的探索。所谓“读写结合”就是将阅读测试中的某一则材料作为学生作文的原始依托材料,学生在理解、掌握阅读材料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积累,寻找共鸣点(亦即写作点),根据命题要求作文。下面是烟台市1998年语文中考阅读材料和作文试题:  相似文献   

12.
从恢复高考到2005年,高考作文经历了“三部曲”: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开始几年,高考作文主要是命题作文。近几年来,在我国普通高考的作文命题中,话题作文已经成为一种越来越显著的趋向。例如1999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2000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2001年“诚信”、2002年“心灵的选择”皆为话题作文。诚然,话题作文是高考作文命题形式发展的一种必然,它克服了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的弊端,而呈现出一种全新的形式与写作理念。正因为这种灵活性,话题作文使高考作文的整体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写作风貌也有了极大的改观。  相似文献   

13.
高考命题权的下放,催生了新一轮的高考全方位的改革。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形式一向为世人所关注,也是当今高考语文改革的一大焦点。教育部考试中心倡导的“话题作文”已成为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流形式。不过,最近对其评说多种多样:有观点认为,“话题作文”正逐渐走向成熟,它还具有极大的开发空间;有观点认为,同过去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一样,“话题作文”也将会走完其辉煌的一生,告别高考测试的舞台。笔者也想在对“话题作文”的讨论之中,表达一己之见,求教于同仁。一、对写作本质的认识要明确话题作文的特点,首先必须明确写作的本…  相似文献   

14.
<正>写作指导教育部命题中心《2023年高考全国卷作文试题解析》对2023年全国甲卷作文进行解析:“这道作文题文字简洁,意蕴丰富,给考生写作留下充分的思考空间。它不同于以前限制了写作指向的命题式作文,不同于给定了情境任务的写作,也不同于以往的材料式作文。”这“三个不同”,意味着高考全国卷作文命题结束了2015年至2022年的“驱动型新材料”模式,开启了一种全新的命题形式。根据其命题的特点,我们姑且称之为“时新材料式”作文。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5.
从1999年起,话题作文已经考了七年。这七年中,话题作文已成为语文高考成熟稳定的作文命题形式,这一命题形式以其内容的开放性、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和给予学生的自主性受到语文界的好评。因此2007年高考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仍会以话题作文形式命题。众所周知,话题作文积极倡导“三自”  相似文献   

16.
中考语文话题作文是借鉴高考语文话题作文形式来考查考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在近四年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命题中话题作文的数量急剧中考语文话题作文是借鉴高考语文话题作文形式来考查考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在近四年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命题中话题作文的数量急剧攀升,现占据了作文命题的主体地位。具体情况见下表:话题作文之所以受到全国各地命题者的青睐,是因为话题作文能更好地张扬考生个性,让考生写出真情实感,展现才华,便于考查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话题作文之所以得到考生的首肯,是因为它创造了更加宽松、更加…  相似文献   

17.
2013年高考,除天津卷是材料加半命题形式外,其他作文题都是材料作文。不:少评论者喜欢把近年来的高考材料作文称为“新材料作文”,在一定意义上看,这种“新”主要体现在题目内涵的开放性相对更大,一般都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审题的要求明显降低了。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考察小学生语文素养和书面语言综合表达能力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材料作文”是小学语文作文能力考察中一个新的命题方向和考察形式。这种形式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分析、概括和书面表达的能力,且对社会生活有一定的感知力和观察力。反思近几年来的材料作文教学,始终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习作轻修改、重课堂轻规划、重作文轻观察的错误现象。材料作文教学流于课堂形式、囿于思想僵化,使材料作文教学始终都停滞在少、慢、差、费而又不得不教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19.
作文形式大解放作文形式上的“解放”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作文命题由“一枝独秀”到“雁阵格局”再到“三足鼎立”,2007年高考作文将沿袭这种轨迹,即“主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话题作文”三足鼎立。这种演进,是高考作文命题的必然,没有这种“演变”与超越,也就没有2006年高考作文的壮丽宏阔。  相似文献   

20.
2013年辽宁省高考语文试卷的作文题,从形式上来看仍是材料作文,在开拓文思、挖掘思想、引导考生独立思考等方面沿袭了以往“开放”与“限制”的作文命题思路。材料的表述简洁,有一定情境性,考生可以根据材料充分发挥联想和进行创造性解读,多角度选题立意。试题旨在引导考生关注现实人生,探究价值实现,走向自主表达,体现了语文教育新课标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