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备课是一切教学活动的起点。备课的根本目的只有两个:一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二是为了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教学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它与人机之间的对话有强烈的差异性。这是一个双向的交流与互动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单向的灌输过程。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有个性的;教师的努力,最终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内化而实现。如何充分考虑学生因素备好课、上好课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3.
《庄子·达生》中有这样一句话"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义是说"专心致志不分心,就可以集中精神"."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原因就在于此.这也是我们做好事的前提.当然我在这里所提到的"开小差"并不是与"用志不分,乃凝于神"背道而驰的做法,而是与新课程背景下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一种教育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创新教育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是“素质教育”的精髓。要在语文教学中大力开展“创造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善于“创新”:教师“创新意识”强.教学没计有“创意”,教学过程有“新意”。  相似文献   

5.
语文活动课是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操作为特征,以促进学生认知、情感、个性等全面、和谐、主动发展为目的的课程。然而,由于有些教师对这一新型课程的本质尚未了解,从活动的计划、设计到实施都缺乏语文训练意识,把语文活动课上成了语文竞赛课甚至班队活动课,严重偏离了语文活动课的轨道。  相似文献   

6.
语教材是语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语教育行为过程中最基本最常规最主要的媒介和载体。语教材是推动语教学活动、推动语课程发展的主要力量。语教科书具有其它学习材料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教材虽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但却是经过精心选择精心编排了的课程资源,是体现了国家意志的倾向性很强的课程资源。那么,在语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语教材的最大效益,如何创造性的使用语教材就显得极为重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教材是备课的依据,但仅仅吃透教材还不够,要由"教教材"较变到"用教材教",学生是备课的根本,方法是备课的基础,教师的知识储备是备课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对于语文教育教学来说,教师的感情投入,较之其它学科更为重要。因为课文本身都饱含着丰富的感情。假若语文教师冷落冰霜,又怎能使学生动情呢?不能以感情浸润学生的心田,则无论是思想教育还是语言知识训练,都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那么语文教师怎样才能做到感情投入呢?首先,语文教师要热爱学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我们:如果不爱孩子,那就去另找一个工作,决不要去当教师。可见,爱学生这对一个教师而言,是何等的重要。18世纪中叶,法国教育家卢梭也曾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  相似文献   

9.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一个难以克服的障碍——一些教师在控制讲授欲上出现“嘴上清楚,做时糊涂”的状况,即“把课堂教学的舞台让给学生”的道理可以说得头头是道,可实际上做起来大相径庭。原因何在?在于教学中的认识盲点未消除。其盲点有三。  相似文献   

10.
1.语文教师应该有激情。语文课人文性比较强,要想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的精神状态至关重要。语文教师应该有激情,没有激情的语文课堂让人乏味单调。想起窦桂梅老师的上课风格,自始至终充满激情,学生在窦老师的引导下入情入境,如醉如痴。  相似文献   

11.
12.
张高宁 《职教论坛》2003,(16):24-24
面对语文课“教师难教、学生难学、考试难考、成绩难以提高”这一困境,语文教师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呢?笔者认为重要的是实现两个“转变”。现就这个问题发表一点意见。一、超越语文学科的教育观念转变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教育观直接左右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教育观在语文宏观上表现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价值判断以及对学生学习反馈的肯定与否定;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表现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所以,教师教育观的转变是改革语文教学现状的基础和根本。第一,教师必须从旧的教学观念中挣脱…  相似文献   

13.
大凡真理都是至简至易的,谓之“大道至简”。这里说的简单决不是肤浅,而是一种厚重的凝练。由于我们的语文教学繁杂不堪,教师和学生长期处于“迷惑”的状态中,丢失了教语文、学语文的价值。语文教学不达到“至简”的程度,学生就无法“得”。一、把握课程本质至简把握不住新的语文课程本质,必然出现语文教学“散乱臃肿”现象,加上形式主义的东西一多,犹如雾里看花,就连语文究竟是什么都迷失了。有时突出了人文关怀,却又淡化了语文,似乎新课程最本质的东西就是关注“人文性”,故而出现了竭力回避其“工具性”。于是,语文课出现了少有的空泛,一…  相似文献   

14.
《庄子·达生》中有这样一句话“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义是说“专心致志不分心,就可以集中精神”.“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原因就在于此.这也是我们做好事的前提.当然我在这里所提到的“开小差”并不是与“用志不分,乃凝于神”背道而驰的做法,而是与新课程背景下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一种教育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名从教17年的语文教师,在前10年的教学中,我埋头于语文课本,忙于备课、考试、批改、答疑,很少读书。经过10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认识到:做为一名语文教师, 仅仅知道勤奋刻苦地工作,仅仅精通课本是不够的;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除了要有敬业精神和精通教材外,还要博览群书;只有这样,他才能深入地理解教材,熟练地驾驭教材, 他才能在课堂上高屋建瓴地随意挥洒,他才能更好地给予学生人文的关怀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6.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好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那么,怎样备课?备课应做哪些工作呢? 一、要备教材。于漪备课法指出:教师钻研并掌握教材,好像导演处理剧本,需要一个艰苦的再创造的过程,达到懂、透、化的需求,“懂”是掌握教材的基本结构;“透”是对教材融会贯通,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章把语文教学当作他们口诛笔伐的对象,一时间存在了多年的母语教学成了误人子弟的头号杀手。充斥于报端的观点是现在的语文教学功利性太强.太拘泥于标准答案.长此以往,就会抹杀学生的想象力,把学生推向应试的深渊。舆论的导向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相信语文课堂,其中包括学校领导甚至学生。最终的结果是语文课就这样不死不活的存在着,无人关心,无人问津。  相似文献   

18.
陈烈 《湖南教育》2001,(20):54-54
语文教师要具备教育艺术家的素养。一件艺术作品之所以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引起人的共鸣,产生艺术感染力,使人得到美的享受,不仅仅是因为它本身具有美的因素,有时也是因为创作者具有值得人尊重的品质。教学是一种启发人、培育人、塑造人的特殊的艺术,要求教师首先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19.
冯佳菊 《青海教育》2011,(11):23-23
不管是何种教育,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认为首先应该注意自身的修养,这里所谓的修养,就是指自己的形象。这个形象问题包括"出面""出口"和"出手"。这是最直接、最经常地影响着学生的三个方面。所谓的"出面"就是指仪表、神态、举止。  相似文献   

20.
著名特级教师、语文教育专家于漪曾说:"语文本身有它独特的魅力,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的确,语文姹紫嫣红,春色无限.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绵的情思,深邃的哲理,对青春年少的中学生而言,能启心智、长见识、陶冶性情,诱发不尽的遐想.然而,许多中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对母语学习持厌倦态度.静下心来想一想,学生厌学语文的因素的确不少.浮躁的心气、功利的目的伤害了学生的心灵从语文教师自身的角度看,语言是否具有美感是影响学生对语文学科兴趣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