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红25军,红一、二、四方面军长征过陇东所展开的战斗,有利于陕甘边陇东革命根据地的恢复,促进了陕甘宁省陇东革命根据地的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红军南下行动是长征过程之中的一次重大曲折,它同红四方面等主要领导人张国焘的分裂主义错误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南下行动在根本性质上属于党内矛盾范畴,南下红军仍然是党领导下的一支人民军队;南下行动对于党中央选择落脚陕北和长征的胜利完成,对于党中央创建西北革命大本营的开拓性工作,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地理环境与红军长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社会的一切政治军事活动 ,无不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进行并与其发生密切联系。红军长征本身在空间形态上既表现为地理位置关系的变化 ,因此 ,必然留下地理环境影响和作用的痕迹。南方革命根据地的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和结构分布特点等地理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 ,成为南方根据地丧失、红军被迫长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宜宾学院学报》2016,(9):90-98
学界一般将张国焘"南下"或"北上"分开研究,但这一军事行动具有连续性,整体研究可更好地对比考察。以往研究对于张国焘"北上"多持批判态度,指出他主要由于形势所迫。事实上,此转变虽属"被迫",且他的个人功利思想并未改变,但主观上的私心并不能改变其客观上的贡献,他的这一举动顺应了历史潮流,使全党重归统一。  相似文献   

5.
红军长征北上战略方针的确定是一个过程。长征开始时是主张突围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黎平会议提出了建立黔边根据地的战略方针;遵义会议提出了建立云贵川根据地的战略方针;两河口会议提出了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榜罗镇会议最后确定了建立陕北革命根据地的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6.
《老年教育》2006,(4):19-19
1936年10月15日黄昏,夕阳西坠,残阳似血。位于六盘山下环县一个叫耿湾的小镇上,走来一队经过长途跋涉而非常疲惫的红军。战士们褴褛的衣衫和满面的征尘,使整个队伍笼罩在一种悲壮的气氛之中。看天色将晚,指挥员一声令下,三个营的红军队伍决定夜宿耿湾镇。将士们准备美美地睡上一觉,而后再向这次长征的终点一一陕北根据地进发。毕竟,他们已经来到了陕甘边界,根据地已经遥遥在望了。然而,随着第二天清晨嘹亮的军号声Ⅱ向过之后,一个令人震惊的惨痛消息不胫而走,夜宿耿湾的300多名红军将士在夜里突然死去。他们身上既没有受伤的痕迹,脸上也不带任何痛苦的表情。经过了千万里转战和无数次枪林弹雨的300多名红军将士,就在即将到达根据地的前夕,不明不白地在耿湾镇魂归天国。  相似文献   

7.
略论红军长征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军长征不仅迎来了中国革命大发展的新局面,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而且更重要的是,经过长征,中国共产党真正认识到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从而掌握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动权,大大缩短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8.
革命歌曲在红军长征时期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军长征时期的革命歌曲内容广泛,形式不拘一格,富于鼓动性、战斗性。对于当时宣传党的政治主张、宣传发动群众、娱乐红军战士的战斗生活、鼓舞红军战士的革命斗志、打击敌人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长征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集体,为革命走向复兴提供了根本条件,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则为革命的复兴奠定了思想基础。长征确定了具有独特地理优势的陕北作为基地,为革命的复兴提供了客观条件,长征中通过大力宣传和组织各族群众,为革命的发展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和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0.
长征,这一中华民族的壮举,她的胜利不仅粉碎了蒋介石企图消灭红军的迷梦,更扩大了革命影响,遍撒了革命火种,点燃了各少数民族革命的星星之火,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运动的迅猛发展:土地革命轰轰烈烈,武装斗争蓬勃兴起,政权建设成效显,参军扩红热火朝天等,从而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史上各少数民族革命运动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1.
红军为什么选择陕甘地区作为长征落脚点,在很多描述或研究长征的著作中,都把答案归结为中共中央在哈达铺从报纸上得知的,陕北有大量红军和大片根据地的情报。文章认为,除了这一情报以外,还有两个重要因素促使中共中央和红军选择陕北作为长征落脚点,一是要解决战略依托问题,争取苏联直接援助;二是实现北上抗日救国的主张。  相似文献   

12.
刘贤良 《新高考》2007,(2):26-29
【考点指津】 1.归纳中共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1)八七会议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  相似文献   

13.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合适的导入能紧扣学生心弦,引起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使之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导到教师设计的特定的教学过程中,为整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下面我以“红军的长征”为例,介绍导入新课的五种方法,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4.
云南是红军长征经过的重要省区之一,红军长征过云南在长征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本文认真分析和总结了红军通过云南的主要原因,这对于我们今天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中央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后的严重情况下,党中央及军委开始进行了退出根据地的直接准备工作,1934年8月初,军委命令红六军团退出湘赣根据地,向湘西转移,与二军团会合,作为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长征的先遣队。据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回忆:准备“在华南舶湘黔两省交界地区创建一太片新的苏维埃根据地”^[1],这段回忆与李维汉同志的回忆:“1934年7、8月间,博古把我找去,指着地图对我说:现在中央红军要转移了,到湘  相似文献   

16.
一般认为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起因是“左”倾路线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不得已作大规模的战略转移,以另择革命根据地,极少把红军长征与震惊中外的华北事变联系起来。本文作者认为华北事变是促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历史大转折的催化剂,是促使红军北上抗日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7.
刘湜  张晓军 《学习之友》2006,(10):34-36
1934年7月,国民党对中央红军的第5次“围剿”已经持续了半年,并且突破了苏区四周的防线。而中央苏区的人力物力已很匮乏,粮食紧张,弹药更是紧缺。在这种敌我力量如此悬殊的险恶形势下,一份绝密情报送到瑞金,使红军及时实行了战略转移,避免了更大的危险,走上了举世闻名的长征路。  相似文献   

18.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壮举,在这次艰难的行军过程中女红军战士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她们在长征中还承担了重要的工作,例如宣传工作、执行民族政策、救死扶伤等,尽管这样,在很长时期内史学界很少有著作专门介绍女红军战士,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应该从革命时期遗留下来的传记和资料中挖掘关于女红军战士的素材,以期肯定女红军战士在长征中的突出贡献。本文拟从在长征进程中女红军战士在后勤保障中的作用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9.
在举世闻名的长征中,女红军在参加作战、运输修路、筹粮筹款、制作被服、护理伤痛员、政治宣传、群众工作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她们有坚定的革命信念、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无私无畏的崇高品德,是长征精神的塑造者。女红军参加长征,是中国革命战争发展的结果,也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发展的结果,女红军们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将永不泯灭。  相似文献   

20.
革命文艺是中共革命事业的重要元素。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创建的红军在苏区斗争中形成了运用革命歌谣宣传动员的传统。由于反"围剿"战斗失利,数支较大的苏区红军先后长征转移。长征途中红军尤其重视部队的宣传动员工作,建立了完善的文艺宣传机构,宣传形式多样,革命歌谣成为红军宣传动员的重要武器。以红四方面军为例,革命歌谣在长征途中激励将士行军、鼓动红军战斗、策反敌方士兵、动员民众拥军、团结兄弟部队等宣传动员中发挥了重要功用,是革命文艺运用于宣传动员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