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早就想写写他──写他学步新闻路上的几次碰撞。碰撞之一:安逸与艰辛李居清一入伍,便把当驾驶员当作唯一目标追求着。指导员见他写得一手好字,让他写了几篇稿,结果团至的“军营之声”很快便给播发了。他成了连队的“小秀才”。指导员怎么也舍不得让他去开车。在当驾驶员与当报道员问题上,展开了一场“拉锯战”。他遇到了军营生活首次入生抉择的碰撞。人说生活像一名老师,她能给人无言的启迪。当李居清一次次地尝到了发表新闻后的喜悦,看到了连队官兵的兴奋与羡慕,他又“铁”了心做一名报道员。不久,他调到了团政治处当报道员,…  相似文献   

2.
五年前,我曾偷偷写、悄悄投过新闻稿件,白花了几十元钱的邮票,就再也不敢写了,我认定自己不是写稿的料。每当在报刊上看到熟悉的名字,心里就十分羡慕。前年,到师电影队工作后,同会战友是位报道员,无意中发现他有一本《新闻与成才》杂志,便顺手翻了起来,我渐渐被里面的内容吸引住了。尤其是新闻工作者成才足迹,深深教育鼓励了我,他们那种换而不舍不怕失败的精神与毅力,给了我巨大的鼓舞与鞭策。那天晚上,我把整本杂志看完后兴奋得一夜没睡。以后我总找他借《新闻与成才》读。我惭惭喜欢上了《新闻与成才》里面的每一个栏目。“…  相似文献   

3.
房秀文,]970年入伍,历任战士、师直报道员、师新闻干事、省军区新闻干事。如今18年过去了,他始终朝着在新闻战线成才的目标竭力攀登,身后留下了一串不懈追求的足迹…… (一) 一次偶然的机会,使他得以与新闻结缘。他入伍3个月时,一封家信经一名业余报道员修改后,以《妈妈给我的来信》为题,发表在军区小报上。一时,很多人被镇住了:入伍才几个月的“新兵蛋儿”,裤头还没  相似文献   

4.
空军某部新闻干事颜新文,确是位搞新闻的人才。在军内外报刊上,时常可以看到他写的消息、通讯、特写、评论等作品。从军18载,他从文学爱好者、业余报道员、师专职新闻干事到军区空军专职新闻干事一路走来,壮怀激越地为当代军人放歌。他发表各类作品1800多篇,先后4次荣立三等功,  相似文献   

5.
阅读袁中秋     
经常在《解放军报》、《人民军队报》等报刊上看到袁中秋写的新闻和拍的照片,刚开始笔者还以为他是哪个大单位的新闻干事或特约记者,后来才得知他是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正团职政治干部,是个业余报道员,而且在新闻宣传这一行已“业余”了20多年,可见他对新闻报道的痴情。业余报道员不像专职记者和专栏作家那样写稿是自己的职业。但袁中秋工作之余却把自己给“职业”化了。按他的话说:“看到新闻,不写有种愧疚感。”正是由于这种愧疚感,从当兵到现在已是正团职干部的他,一直笔耕不辍。数万字的见报新闻剪贴集就是对他的注释。袁…  相似文献   

6.
“给新闻干事设个座”在该部党委会议室,有一把沙发椅,被同志们称为新闻干事的“铁交椅”。说起来,这里面还有段小故事哩。有一次,党委召集营以上领导在会议室开会,请新闻干事殷正勤列席。当新闻干事带着采访本进来时,已经没有空位了,只好折身回办公室抄了一把木椅带进去。这时,部队长陈为如开了腔:“除研究干部问题的会议外,其他会议都需要新闻干事列席,所以应该再给新闻干事设把椅子。”陈部队长一句话,便有了这个同会议室内其他沙发椅一模一样的新闻干事“专座”。“等一等报道员”今年年初,该部组织工作组下连蹲点、这天,…  相似文献   

7.
某师地处大别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在一般人看来,这里不是出新闻的地方,更不是产新闻人才的地方。然而,近几年该师不仅新闻报道工作搞得红红火火,而且人才辈出,两名新闻干事被调到军队报社当了编辑,5名新闻干事被调到集团军机关工作,10多名报道员回到地方当了报社编辑、记者以及党和政府部门的专职新闻干事。在这些人才的背后,有一个默默支持他们,甘为他们做人梯的人,他就是该师政治部副主任韩强毛。韩强毛当了3年多政治部副主任和2年多宣传科长,在此以前,他一直在基层从事新闻报道工作,从战士写到干部,从正排职干事写…  相似文献   

8.
我是1978年入伍的,从班、排、连到海军最高机关,每个“台阶”都走了。入伍后当文书,当报道员,提干后当团、师、军新闻干事,1991年调到报社。调报社后,自己多半干的是通联工作。当了通联编辑后,我这样要求自己:真诚帮助报道员,热情扶持报道员。1993年,我给《新闻传播》杂志写了一篇小稿,题目是《劳好“举手之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这些年来,我真不知道为多少报道员回了信、寄了杂志、解答了疑难,进行了鼓励和帮助。这些举手之劳,带来的结果却是令人欣喜的:不少战士写稿见了报,有的因此转了志愿兵、提了干,…  相似文献   

9.
基层战士报道员能够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并干出一番业绩,大多得益于新闻干事的传帮带。可以说,新闻干事就是他们走上新闻路的启蒙老师。新闻干事的风和作风,对他们新闻路上的成长进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此,我们新闻干事要严格要求自己,切实负起责任,当好基层战士报道员的领路人,当好他们新闻路上的第一任老师。  相似文献   

10.
某团政委张辉荣想报道组之所想,知报道员之所思,爱报道员之所爱,使一个不成编制的小单位成了锻造输送人才的“小熔炉”,自1995年以来,先后有两人提干,3人上学,5人荣立二等功或三等功;连续四年为团捧回军、师表彰的“新闻报道工作先进单位”奖状。面对这喜人的成绩,张政委深有感触地说:自从我被《解放军报通讯》(即本刊前身)拉进了新闻报道队伍,就时常告诫自己,写新闻要有颗明明白白报道心,抓报道更应有一颗明明白白报道心……故事一:选人才不能求全责备。去年原新闻干事上军校后,这个位子便成了一些笔杆子竞争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
通迅员园地     
前不久,有一位新闻干事的两篇“大作”刚一见报,就有很多人去电去函到报社“告状”,披露此报道严重失实.弄得这位新闻干事挨批评,写检讨,叫苦不迭.原来,这两篇“大作”是一位基层报道员写的初名,经他“精雕细刻”后才见报的,对于文中的事实真不真,他全成不知.  相似文献   

12.
146医院政治处主任乔金平,善于给报道员出点子,想点子,定点子,对报道工作倾注了自己一副火热的心肠,报道员亲切地称他──“点子”主任。实点子。报道员(特别年轻报道员)写稿子,由于上稿心切,往往出现一些“艺术”拔高现象。乔金平主任每次把关审稿子,都坚持新闻的真实性,不留情面地把水分拧干。一次报道员小李采写了一篇医院为老区群众服务的稿子,将13人组成的医疗队写成了30人,乔主任在审稿时认真严肃地给以纠正,并十分诚恳地告诫小李:写稿要求真务实,遵守新闻的真实性,不能把文章写得花里胡哨。5年来,146医…  相似文献   

13.
张登华,人小个小。就是这个“小不点”,搞新闻报道一年多,竟在各类新闻单位发稿200多篇,着实了得。芝麻大的小事,在他笔下一写,大大小小的文章便出现在报端。大伙都说他有“新闻细胞”,是干这一行的料。1990年,张登华当了报道员,他深深的知道,自己面临一场挑战,狠了狠心,拼了。记笔记,写日记、抄报纸、默写范文,所有能用的招数,他都用上了,稿纸摞起了尺把厚。  相似文献   

14.
战士报道员宣柏林入伍3年来,已经在军内外报刊上发表新闻稿件180多篇。去年11月,他荣立了第三次三等功。宣柏林1983年11月从浙江肖山入伍。在部队领导的关心和新闻干事的帮助下,他担任了战士业余报道员。他利用休息时间自学新闻业务书籍,努力实践,不断提高自己抓问题、抓角度的能力和新闻写作水平。一次,他到兄弟连队采  相似文献   

15.
就听说济南军区某旅新闻干事陈来明在新闻路上有许多“吃苦”的历史,但却一直没有机会洗耳恭听。1996年5月份,师(已改为旅)里举办报道员培训班,由陈干事负责讲课。作为他的学生的我,与他接触多了,对他的“历史”有了一些了解,于是便萌发了写一写这位写了10年别人的“老新闻”的念头。1986年底,陈干事所在的部队举办两用人才学习班,指导员刘辉肖同志,三番五次打电话向机关推荐他们连队的通讯员陈来明去学习。当时两用人才学习班主要是满服役期的老战士,而陈来明当兵不到一年。当时负责学习班的干事是一个爱才的人,就…  相似文献   

16.
在青海省军区,只要提起祝贵的名字,官兵们无人不知:“是个写报道的。”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报道员竟然是个大官──海西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大校军衔。祝主任原在兰州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当干事,一直是机关的报道骨干。1992年升任海西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后,一边抓工作,一边搞报道。每次下基层检查工作,他总要深入实际,搞调查研究,写出了许多高质量的稿件,连续被《解放军报》、青海日报采用。祝主任不但自己写,而且还培养出一批新人。他十分关心报道骨干的业务学习,亲自督促为各基层报道员订阅了一份《新闻与成才》。独立连战士地文央在祝…  相似文献   

17.
炎炎夏季,参加市广播电台新闻工作会议。大家看到我手中拿了一本今年第一期的《新闻爱好者》杂志,纷纷要过去看。谁知,读着读着竟都上瘾了,先后有多人借阅。没办法,会议临结束时,只好把杂志借给了邻县宣传部的一位新闻干事。 10天后,下部队采访路过该县,特意找这位新闻干事讨要,他说:“杂志被组织部李部长借去看了。”4天后,这位新闻干事到市报社处理稿件,我听说后就打电话问他杂志是否要回。他抱歉地说: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业余报道员,由于写稿的需要,经常求教于专职新闻干事和一些老报道员。他门有的对我说:“写稿要写得长一些,详细一些,文中引用的事例要多几个,便于编辑同志在改稿时选择,这样做稿件的命中率也高。”以这些话我将信将疑。后来,我采写的稿子见  相似文献   

19.
虽然我和魏厚敏同志在一个锅里吃过饭,在一个屋里睡过觉,在一张桌上写过稿,可这次要写他倒真有些为难:一来在最关键的几天,我没和他在一起;二来他又总是一口一个“还是多写写平暴一线的同志”。好在许多同志积极地给我提供素材,他又发了35篇稿子,两下一结合,拉出这一小文。魏厚敏在部队新闻干事的岗位上已经工作了七八个年头,这其间,他采写过的对象一串串,他  相似文献   

20.
文人当自重     
“文人”在这里指的并不是作家、编辑,也不是记者或一些文化界名人,而指的是某些基层报道员。君不见,有些基层报道员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价,喜欢自己“吹”自己。某部一报道员刚刚从外单位调来。为了在领导面前显显“能耐”,就以他人之名写了一篇自己的“事迹”,把自己的吃苦精神吹得“云山雾罩”。时隔不久,他的这篇自吹文章果真感动编辑被刊用,可他那成才事迹让人看了,真是令人咋舌。单说写他担任报道员两年来,写了230余篇稿子,在各级报刊见稿200篇,就很使人刮目相看。你别说他这么一写,几个领导看了还真在机关引起了一场不大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