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就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从生产力的角度进行了探讨。指出以往的生产力发展是建立在对自然的无情征战和讨伐的基础上的,因而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所以我们今天发展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重视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的前车之鉴,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应该在以自然为友、保护自然的基础上发展生产力。文中还就生产力的三要素与保护自然的关系提出了与传统观点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关于生产力、生产力要素及构成的问题都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家早已涉及并作出过不少论述的问题。但在深刻化了的实践和发展了的现实中,人们对进一步研究这些问题的必要性,特别是在研究的结论上,其观点往往各异,甚至大相径庭。目前,我国学术界因对生产力的含义理解的差异而引起的关于对生产力要素的分类及构成的不同观点大体是怎样的呢?根据我们所能及的材料,以各自的理解为视角进行分析,大致有这样几种:其一,生产力二要素论从“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这一传统的定义出发,引伸出这样一个相应的结论,即生产力既…  相似文献   

3.
张爱红 《天中学刊》2002,17(3):118-119
在建党80周年讲话中,江泽民总书记深刻地阐述了“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为我们全面正确地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思想不仅继承了邓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思想,而且有所发展。分析比较“三个代表”和“三个有利于”,对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落实“三个代表”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三个代表”对“三个有利于”的继承 首先,两者都突出强调了生产力标准。生产力标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社会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全…  相似文献   

4.
生产力是一种关系量,用科学的语言说是一种能量,这种能量实际上是生产中的人和生产资料共有的。生产力不是物,也不是精神。一般意义上的生产力是指社会生产中的人们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因此称社会生产力,亦即物质生产力,物质生产力不应理解为物质形态的生产力;精神生产力只能是指人们从事精神文化创作的能力,不应理解为精神形态的生产力;人才生产力(人类自身生产力)是指人们生养、培育人才的能力,不应理解为“人才这种生产力”;自然生产力是指自然生态环境的自我生产、自我更新的能力,它已超出一般的生产力(即社会生产力)范畴,“生产力系统”之说,以及认为生产力系统由社会生产力和自然生产力构成都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正成为中国人的共识,重视科学技术,发展科学技术,正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但是,我们也遗憾地看到,当前在学习、宣传和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的过程中,出现了种种理论和实践上的偏差,这一切都直接影响到人们对“第一生产力”的全面、准确的理解,影响到人们对“第一生产力”作用的理解,因此,纠正偏差,澄清误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试就当前在“第一生产力”作用问题上的几种倾向加以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6.
关于生产力、生产力要素及构成的问题都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已涉及并作出过不少论述的问题。但在深刻化了的实践和发展了的现实中,人们对进一步研究这些问题的必要性,特别是在研究的结论上,其观点往往各异,甚至大相径庭。目前,我国学术界因对生产力的含义理解的差异而引起的关于对生产力要素的分类及构成的不同观点大体是怎样的呢?根据我们所能及的材料,以各自的理解为视角进行分析,大致有这样几种:  相似文献   

7.
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作为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动力,在社会发展史上扮演了日益重要的角色。科技已经成为现代生产力中最主要的支撑力量。通过实践,人们深深地理解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一国兴衰在于科技。小学自然是与科学技术联系最紧密的课程,因而渗透“第一生产力”思想,有着其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那么,如何渗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深刻道理呢? 我们作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生产力之母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指挥工程学院刘伯彬教育是否具有生产力属性,或者说能否把教育从上层建筑领域纳入到生产力系统,这取决于人们对“生产力”这个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如何理解。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包括物质生产活动,精神生产活动以...  相似文献   

9.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本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另一种观点认为四项基本原则是对社会主义本质“最简明、最准确的概括”。本文认为,只有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把握,才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完整准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关于生产力三题段士云一、生产力的定义问题谈到生产力,学者异口同声的定义是:“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它表现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力”,生产力是人类改造对象世界(自然界)的实践能力”,“生产力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造自然界...  相似文献   

11.
《教育心理学家》2013,48(3):267-286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theory of concept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and a design for teaching concepts. It gives an overview of 30 years of programmatic research that eventuated in the initial formulation of the theory and the design and in subsequent refinements. The last refinement is presented in this article. The principles of learning incorporated in the theory are based on classroom experiments that identified the variables that facilitate concept learning at each of four successively higher levels of understanding: concrete, identity, classificatory, and formal. The development aspect of the theory indicates that individuals progress from one level to the next as they become capable of carrying out various mental processes. Both normative conceptual development during the school years, grades 1 to 12,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e rate of development are identified. Principles for teaching concepts that take into account the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aspects of the theory follow. The article closes with an indication of the powerful effects of focused concept instruction, preschool through college.  相似文献   

12.
物理概念是一类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共同性质和本质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对物理现象的抽象化和概括化的思维形式,因此,在物理教学中,物理概念的教学是首要的任务,而概念引入是概念教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物理概念是一类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共同性质和本质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对物理现象的抽象化和概括化的思维形式,因此,在物理教学中,物理概念的教学是首要的任务,而概念引入是概念教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概念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开始。正确地理解概念是学好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学好数学概念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观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人的行为都是受思想观念支配的,不同思想观念,会产生不同的行为结果;人的思想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又受客观环境和社会实践的制约,人们必须根据客观形势的要求,及时调整和转变自己不适应现实的观念,才能促进个体行为和社会环境的良性互动发展。这就是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6.
"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秉承立德树人办学宗旨,把以"学生为中心"作为高校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学生头脑,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7.
相同的语词指号在不同语境中可以指谓不同的对象即表示不同的概念。许多所谓的"单独集合概念"、"普遍集合概念"和"普遍非集合概念"尤其是"普遍非集合概念",就集合体和非集合体而言,在具体语境中呈现与之相对的概念的质的规定性,这种复杂的逻辑现象相当普遍。因此,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归类首先应当考察一个语词指号是否因具体语境的不同而呈现概念表达上的集合体和非集合体的二重性。当语词指号与概念之间存在一致性,即一个语词指号只能表示集合体或非集合体中之一时,可采用静态归类法;当语词指号与概念之间不存在一致性,即一个语句指号既可表示集合体又可表示非集合体时,则应采用动态归类法。  相似文献   

18.
认知主义学习观与情境主义学习观是影响当今教育的两种主要的学习观.由于两种学习观在什么是知识、怎样理解动机与迁移等理论方面存在分歧,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教育环境,形成了不同的课程设计以及不同的评价方法.两种学习观既有对立的方面,但也有统一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时代发展、科技进步、社会变迁赋予知识的内涵、性质、价值、功能、分类、评价以全新意蕴.教育与知识密不可分,知识观的更新赋予教育以全新的发展理念.嬗变的知识观对教育实践提出强劲挑战.要回应挑战,教育观的现代转换最为关键.  相似文献   

20.
有些形式逻辑的著作或教材在介绍概念的种类时,一般都介绍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但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区分向来是一个难点问题。熟练掌握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区分方法,有助于正确识别以及准确使用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恰当地进行判断和推理,避免出现二者之间的逻辑错误。准确把握集合体与个体、类与分子、整体与部分的本质特征,是正确把握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