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教学背景分析1.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其中,“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历史学科兼具逻辑性和人文性。五大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基于历史演进的逻辑,  相似文献   

2.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提出,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历史解释基于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统筹于唯物史观与家国情怀,是系统培育核心素养之关键。对达标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而言,《课标》中学业质量水平4要求学生在历史解释素养方面,要具备“在独立探究历史问题时,能够在尽可能占有史料的基础上,尝试验证以往的说法或提出新的解释”的能力,这就需要在历史解释中充分建立联系性解释。  相似文献   

3.
贯彻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是实施统编版教科书的根本任务。随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和实践的深入,基于史料的教学体现了历史学科本质特征和思想方法,已成当前课堂教学常态。本文以统编版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的教学为例来谈谈如何合理、有效选择与运用史料开展史料实证、涵育实证的精神。本课由成都...  相似文献   

4.
基于学科大概念进行教学研究与实践是对历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也是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路径。文章以“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为例展开论述。该课教学以学科大概念为统领,以史料为基础创设问题情境,引领学生分析在国家治理体系之下,户籍制度、基层组织、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的发展演变过程,同时整合知识,培育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提出了五种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水平分层,其中史料实证是其他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和方法。新课标定义“史料实证”是“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1]。史料实证素养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笔者拟以《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辛亥革命》为例,  相似文献   

6.
<正>统编版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包含学习聚焦、历史纵横、史料阅读、学思之窗、地图等学习板块,既契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关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也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对此,如何充分挖掘教科书的史料资源,并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与历史解释能力,最终指向家国情怀的培养,是一线教师面临的重要教学问题。基于此,本文拟以“学思之窗”板块为切入点,结合《中外历史纲要(上)》中的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探究如何善用追问,开启学思之窗。  相似文献   

7.
<正>史料实证素养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有效途径,是历史学科的本质体现,也是达成其他素养的必要途径。笔者将结合《中外历史纲要(上)》“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一课,探讨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一、批判性思维的基本概述批判性思维是历史学习的一种能力与品质,是学生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学习素养,是探究历史的重要手段,尤其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8.
“史料实证”并非传统史料教学的延续。史料教学更多的是依靠教师个人的能力素养,而“史料实证”中“获取史料”的诉求则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涵育奠定了基础,顺应了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当前的历史教学对培育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以启蒙运动一课的教学实践为例,探索核心素养培育的策略和途径,主要包括:创设加强史料解读,增强历史理解;构建知识体系,把握时空观念;依托史料实证,培育历史解释;注重联系比较,提升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0.
<正>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及其养成,已成为中学历史教师教育教学的新目标,以及衡量自己教学成果的新标尺。在五大核心素养中,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都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家国情怀则是核心价值观在历史学科中的集中体现。本文将结合统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科书中的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学,探索家国情怀的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11.
<正>历史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学科核心素养是育人目标的集中呈现。《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唯物史观是理论保证,也是其他素养达成的前提;时空观念与史料实证则是学科本质和素养达成途径的体现;历史解释则注重学生的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提升;家国情怀则是最终的价值导向。历史学科“主题教学”是教师根据预设的“主题”开展的教学活动。教师要以“主题”统领教学,  相似文献   

12.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提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并指出“家国情怀是诸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家国情怀直指立德树人、全面育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是涵养家国情怀的重要载体。历史教科书是教师讲授、  相似文献   

13.
<正>历史是一门以真实性为导向、重证据的人文社会学科,为人们展现了过去存在过的人和发生过的事。而这些“过去”真实性如何呢?需要人们去探索、分析、分辨。初中生刚刚接触历史这一新学科,历史素养尚且不足,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有待提高。史料就是帮助中学生认识历史、研究历史、分辨历史的工具。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史料的呈现也并非越多越好,所以史料的选取尤为重要。笔者以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夏商周的更替》为例说明。  相似文献   

14.
<正>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是当前教育教学发展的方向。如何在历史与社会课堂中让核心素养落到实处、落地生根,是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作为一线教师,我希望以自己的微薄之力,为核心素养落到实处做出一份贡献。本文将从“从马镫看中世纪欧亚国家间的文明传播”课例出发,通过教学环节的反思与修改,探讨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相似文献   

15.
林平  姚自茹 《教学考试》2022,(53):60-62
<正>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客观事件即其过程。史学是经过人脑思考、加工而成的,有关过去客观事件即过程的主观记录与研究。一切史料都是历史的产物,都打上了“占主要地位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印记,并背负着与这些关系相适应的意识形态的‘包袱’”。因此,只有将史料置于“历史”和“史学”的双重语境中,才能多角度理解其内涵。统编历史学科教科书中有大量的史料,其作为正文的补充,对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理解历史的发展、演变发挥着重要的助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因此,我们看到2022年高考广东的历史主观题基本上是围绕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对学生进行考查,尤其是第17题,笔者认为该题重点考查了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史料实证素养在学科教学中的落实情况。本题是新旧高考过渡的新题型,对广东省考生来说该题型比较新颖,史料多样,突显了学科核心素养之史料实证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历史是服务于生活与认识的教育,以史明鉴、在真实的历史中渗透教育,是历史学科的最大价值。史料是研究历史的主要材料,历史研究若是离开了史料,就会成为空谈。因此笔者认为应将史料实证素养纳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教师应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能够不断对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做出探究。  相似文献   

18.
历史是一门基础性学科,读懂“史料”信息,让“史料”说话,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历史素养,近年来被教育界所重视。新时代下,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能够认真分析“史料”,对“史料”进行分析、判断,从中提取有效的信息,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规律。本文基于对史料实证素养内涵及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意义的解读,浅谈初中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9.
<正>《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在阐述方案的指导思想中明确指出,课程标准的重新编订,要“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可见,发展核心素养是课程标准的核心灵魂。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中国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在历史学科教育方面的具体体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正>《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其内容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1]为使史料实证素养的落实更具操作性,“新课标”将史料实证素养划分为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四个素养水平。高中历史教学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