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历史教材的课后设置了“活动建议”,旨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习惯,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它的设置无疑是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构建素质教育模式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活动建议”的功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辅助历史课堂教学。一、实施“活动建议”,提高学生素质历史学科的独特属性为其“活动建议”的开展从内容到形式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独特优势,努力发掘其有利因素,着力体现学科特征和内涵是开展历史课“活动建议”的着眼点。1.拓宽知识,陶冶情操历史学科阅读内容广泛,包括教科书、历史通俗…  相似文献   

2.
“课后活动”栏目是部编版历史教科书活动中的重要板块,起着巩固、检测、拓展、提能等作用。“课后活动”需与课程标准相匹配才能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发挥其作用。初中历史课标的修订使得教科书课后活动设计的优化变得非常必要。优化课后活动设计,要依据新课标,从内容、导向、方式、评价等维度着手,即从“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学得如何”四个维度分析课后活动与课标的一致性,再通过统整难易,删重补缺,均衡素养,明确导向等措施提高课后活动的精准性、前瞻性、综合性和多元性。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每课后的“探究学习总结”分为两部分:一是“本课测评”,一是“学习延伸”。前者主要是依据课本内容提出具有一定探究价值的问题,大体上与大纲版教科书课后“练习”之“问答题”相同,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改形势下,教科书呈现出“一标多本”的多元局面,教科书不再是昔日的“圣经”,它只是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种资源,是实现课标要求的载体。但是在现实的情形下,历史教科书仍是学生备考复习非常重要的资源和依据。要想在历史复习中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阅读教科书是一个重要的举措,怎样有效阅读教科书呢?一些老师在如何有效阅读教科书“正文系统“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不少实用的技巧和方法。但是,对于教科书“导语系统”和“课后系统”的阅读不够重视。  相似文献   

5.
贺功斌 《考试周刊》2011,(89):157-158
人教版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每节课后有“探究学习总结”栏目,其中的“学习延伸”是针对相应的学习内容设计的思考问题与活动方案。这些问题和方案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历史视野,提高历史思维能力有重要意义。但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层次学生和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差异很大.特别是文理科学生有不同的学习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研究“学习延伸”的类型,特点,处理方法,以适应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心理、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使其作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现行中学历史教科书通常含前言、目录、正文、附录、后记等几大部分。为了方便研究与讨论,基于内容选择与表述、编排方式与呈现,我们把“正文部分”分为“主课文”和“副课文”两个系统。“主课文系统”包括作为教科书主干内容、多少涉及意识形态的基本课文、补充课文等;“副课文系统”包括具有辅助性质、技术含量突出的课前提要、课中插图、课后习题等内容。由于习题自成体系,较为特殊,我们另撰专文论述。本文旨在分析与比较中、英历史教科书在课前提要和课中插图方面的状况,并参照史学、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以及中、  相似文献   

7.
张蓉 《小学语文》2023,(1):70-75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后练习题蕴含学习指导功能,引导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发展语文核心素养。课后练习题目标精准,让学生知晓“学什么”;过程指导具体,让学生知晓“怎么学”;学习情境真实,让学生知晓“为什么学”。把握课后练习题助学要义,聚焦、分解、转化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8.
新一轮物理课程改革倡导“一标多本”,可以根据国家标准编写不同特色和风格的物理教科书.各版本“课标”物理实验教科书均设计了新颖、灵活、多样的科学探究活动,且都有其各自特点.对不同版本“课标”物理实验教科书中的科学探究活动进行比较研究,不但可为师生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提供启示,也可以给今后教科书中的科学探究活动修改与编写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生物教科书的使用过程中,课后习题常被教师用来检查学生对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基本依据,它对学生应该学习的生物科学基础内容给出了相应的规范与要求。因此,为了能够检验出学生的学习质量,生物教科书的课后习题要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本文依据课程标准,从题型、题量、认知层次和内容四个方面对人教版生物教科书中“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一章的各节习题与章后习题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了生物教科书课后习题编写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22年4月我国颁布了新一轮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即《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指出,数学教材是实现数学课程目标、实施数学的重要资源.教科书作为课程标准的具体产物,其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程度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而课后习题对于教科书来说其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因此课后习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同样是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本文以人教版初中数学教科书《有理数》模块课后习题为研究对象,以韦伯一致性模式为研究工具,分析教科书课后习题与新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课后三点半”活动自“双减”政策颁布以来在各地广泛开展,是中小学课后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减轻家长负担,启动后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支持,在助推学生健康成长方面成效显著。目前,“课后三点半”活动的内容质量、管理制度、是否出于学生自愿并符合其兴趣,及其能否缓解家长焦虑是影响学生活动选择的主要因素。据此,明确质量标准和健全教师保障制度并均衡优质资源,细化“课后三点半”活动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家校社多元治理平台是推进“课后三点半”活动积极健康发展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12.
<正>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历史教科书能够帮助其对世界、历史有更深层次的认知,进而提升其社会责任感。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科书属于关键载体。合理整合历史教科书内容不仅能够提升教师的整体教学质量,更能帮助学生对历史有更深刻的认知。一、整合初中历史教科书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课文思考题是人教版历史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教学方法等问题,已成为历史教学所面临的一项新的研究课题。课文思考题,也有课内思考题、课文中间的思考题等若干不同的称呼,目前难以统一,不过,指的都是历史教科书课文旁边那些加框的思维型题目,而非传统的课后练习题,这一点是十分明确的。我国古代教育家早就告诫人们要学思结合。孔子在《论语》中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明确了学与思之间的关系。战国子思继承了孔子的学习观点,在《中庸》中进一步提出了“慎思之”的学习理论。所谓“慎思”,就是学习要善于…  相似文献   

14.
这里所说的历史的“另一面”,是指曾发生过的、但教科书没有涉及、被忽略、不受关注的一面。随着考古发现、档案解密、文献资料挖掘的成果不断出现,历史学研究呈现动态发展趋势,而历史教科书上的历史知识则呈现一种相对的“静态”,导致教科书上历史知识的相对滞后,教科书上的“历史”与发生过的历史之间出现“误差”。  相似文献   

15.
《高中生》2003,(4)
美国加州议会近期通过了一项由华裔众议员赵美心提出的法案,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编入加州中小学教科书,以让学生从小就了解这一历史事件。赵美心议员在2002年侨界纪念“南京大屠杀”的活动上说,她小时候没有听过有关“南京大屠杀”的事,直到后来学世界历史时才知道这段重要的史实。一些史实维护团体曾向她提出建议,希望将这段历史编入基础教育的教科书中。为此她做了专门提案并经州众议会讨论通过,“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将会与其他族裔受迫害的历史一起编入今后的加州中小学教科书中。“南京大屠杀”被编入美国教材  相似文献   

16.
“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积极创建课后服务课程,实施“基础辅导+拓展活动”的混合式学习模式,能够较好地实现“辅导学生课后作业、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等目标。学校构建“四维优化”课后服务管理,从课程定位、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个维度开展指向改进课程管理的实践研究,开展基于“仓前符号”课程群的项目式学习,有利于增强课后服务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7.
课后作业是复习、诊断和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环节,教师应给予重视并积极研究。本文以“电化学”教学为例,进行“素养为本”的高中化学课后作业设计研究,提供了深挖教科书、利用STSE素材、钻研高考试题、疑难问题深究、关注学科交叉融合、联系化学史等6种课后作业题编制路径,以期实现课后作业的“提质控量增效”。  相似文献   

18.
胡福如 《江苏教育》2022,(90):42-44
提供高质量的课后服务,目的是让学生回归校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优质的课后服务中,学生能够得到尊重和爱护,健康、科学、合理地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南京市南化实验小学结合办学理念和活动特色,赋能“一班一品”项目,激发了课后服务活力。学校重视师资,建设菜单式服务课程;创建精品,打造高品质服务内容;增强效能,提供个性化服务保障。  相似文献   

19.
“拉格教科书”事件指的是哈罗德·拉格在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社会科”课程改革中所设计的教科书引起的审查与批判。拉格的“社会科”课程改革是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中最重要的实验之一,其设计的教科书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经历了20世纪20~30年代的编写与大规模推广、30年代末遭遇早期反对、群众抵制活动的兴起、40年代初的大规模撤出,以及各方为“拉格教科书”辩护五个基本的发展阶段。通过梳理“拉格教科书”事件的发展始末,可以发现这一事件的发生受到当时各方面社会因素的影响与推动,“拉格教科书”自身的内容缺陷、社会改造主义的理想化,30~40年代美国国内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等因素是拉格“社会科”课程改革失败以及教科书最终被下架的原因。通过对这一争议的历史梳理发现,“拉格教科书”事件并不只是有关文本内容的争议,更体现了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深刻冲突,美国公共学校中“社会科”改革也成为了保守派等权力关系围绕官方知识与意识形态的战场。  相似文献   

20.
历史教科书应该从不同维度凸显"想象"。在历史叙事方面,教科书可以运用形象推演、虚构性的想象和具有史料性的文学想象,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活动设计方面,教科书可以围绕文献资料、故事和历史剧、反事实想象设计活动,加强学生的想象力;在图像运用方面,教科书可以运用想象画和文物图像等。提升学生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