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神童”,即智力超常的儿童,许多爸爸妈妈都希望孩子聪明绝顶,但古今中外不少神童长大后一无所成的例子也令家长们不知所措。究竟怎样培养智力超常儿童呢?  相似文献   

2.
一、认识神童每年高考之后,我们总能听说各种少年英才的事迹,例如今年13岁的孙云翔就读于湖南师大,15岁的宋问之就读于西安交大。还有不少孩子幼年早慧,几岁就能背诵唐诗上百首。媒体还报道过,钱学森3岁时就有非凡的记忆力,能背诵许多唐诗、宋词,还能用心算加减乘除。这些孩子是家长心中的神童,也常常被称为天才儿童超常儿童。他们成为世人热捧的对象,引发了无数家长对自家孩子的期望和遐想。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不少年轻父母都想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最出色的人才,因此,越来越重视对于子女的教育,尤其是早期教育。然而,由于家长们缺乏早期教育和幼儿教育的专业知识,所以在孩子早期教育方面存在很大的盲目性,缺乏科学性、合理性,致使有些家庭的早期教育步入了误区——有些家长迷信什么“快速培养”、“神童方案”、“成才秘诀”等不科学的教育观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几乎成了某些无知父母的家教誓言。于是,各种“育子秘方”“神童经验”也大行其道,甚至令家长们趋之若鹜。究竟应该怎样看待这种现象?对于儿童的早期教育,家长们应注意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最近,不少幼儿家长致电本刊,反映一些“教育商人”们打着“神童教育”的旗号,鼓吹什么“0岁识字,3岁脱盲”;“儿童个个都是神童、天才、大师”;甚至吹嘘“让神童进入千家万户’’等等。面对这些“狂言广告”,许多家长真假难辨,不知这些说法是否科学、合理?为了帮助家长朋友消除困惑、正视此类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相似文献   

5.
略谈情商及其对儿童早期教育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每个家长都对自己的子女抱有成才、成功的强烈愿望 ,为实现这一愿望 ,他们试图运用各种教育途径、措施和方法。例如 ,社会上涌现出的所谓“英才班”、“超前班”、“神童班”自然倍受家长的青睐 ,其结果不但没有收到预期的“开智” ,反而使儿童过早失去了天真活泼的天性 ,使其幼小的心灵陷入紧张、焦虑、忧愁、恐惧之中。这种人为地加速儿童发展的做法 ,无疑是在扼杀儿童的个性全面发展。其原因是我们绝大部分的家长仍然认为 ,早期教育可以培养出高智商的儿童 ,而高智商就等于高成就。当然 ,这也与我国长久以来 ,重视智商的培养 ,强调知识技…  相似文献   

6.
最近,不少读者致电本刊,反映各地的“教育商人”们打着“神童教育”的旗号,鼓吹什么“0岁识字,3岁脱盲”,“儿童个个都是神童、天才、大师”,甚至吹嘘“让神童进入千家万户”等等。面对这些“狂言广告”,许多家长真假难辨,不知这些说法是否科学、合理。为了帮助家长朋友正视这些问题,我们请著名的家教专家赵忠心教授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神童”未必成“龙”大器可以晚成赵民当前,把教育等同于智力开发,用超智儿教育代替儿童早期教育,让孩子从小就最大限度地掌握文化知识或某种技艺,以期其由。“神童”发展成“龙”已成为我国城市儿童教育的时尚、潮流。为此,家长(富者除外)节衣缩食,专家绞尽脑汁...  相似文献   

8.
张扬 《教育》2008,(5):38-39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成为千千万万家长的期盼。再加上早教观念深入人心,许多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是天才,是神童,理应早点上学读书。而我国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却明确规定:只有“凡是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如今却出现了种种怪现象:家长们为了孩子能够早上学,采取了托关系、作假证,甚至更改孩子的出生年月等手段;更有甚者,许多孕妇为了赶在9月1目前生产,有的采取了剖腹产……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个“神童”盛行的时代,似乎也是一个造就“神童”的时代,我们随时都可以看到关于“神童”的报道和消息:13岁“神童”以674的高分被清华录取,15岁即放弃学业全心练球的台球“神童”破格读上海交大,接着还有走钢丝的杂技“神童”、横渡海峡的游泳“神童”,甚至还有在父母的“指导”下去参加内衣模特大赛的模特“神童”……不知从何时起,形形色色的“神童”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呈现出一种迅速向低龄化发展的态势。因此,许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以使其朝着“神童”的方向发展。有人对这种超常教育乐此不疲,就有人持反对意见。反对者认为,“神童”教育是到了该瘦身的时候了。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进步,人们重新开始重视教育。但过度的重视出现了这样的一种现象: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并希望把自己的孩子都培养成众人跟中的“神童”。于是各种所谓的神童教育机构应运而生。针对这种情况,文章提出了“伪神童”教育模式的概念,并对这一模式的危害,产生原因进行了社会学分析。  相似文献   

11.
“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真的能造就“一代神童”吗?一方面家长不惜“血本”,挖空心思为孩子选择幼儿园、学前班;一方面孩子的综合素  相似文献   

12.
<正>一谈起英才教育(俗称“神童教育”),人们就会想起我国的“英才班”(俗称“神童班”),包括大学少年班和中小学的超常教育实验班。“文革”结束后,我国百废待兴,急需各类人才尤其是科技英才,中央提出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要求。在此背景下,197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办少年班,将一些早慧的中学生集中到大学学习。1985年以后,又有12所大学加入,举办了少年班。大学少年班需要生源,于是有一些中小学开始举办超常教育实验班,与大学少年班相衔接,为少年班提供生源。  相似文献   

13.
即时     
《中国德育》2013,(13):4-4
1美国:英才儿童选拔不只看成绩美国堪萨斯州有一所断箭英才儿童提升中心,该中心采用推选和测验相结合的方法选拔英才儿童。幼儿园等低年级阶段多采用推选的方法,教师、家长、校长、心理咨询师都可以参与推选,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家长和教师参与推选。当教师发现学生具有某些天赋,或当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具有某些天赋,他们便可以推选学生为英才儿童。同时,教师会使用一些辅助方法,例如贾尼斯提出的以聪明学生与英才学生检核表来区分学生的不同。该中心对英才儿  相似文献   

14.
最近,有些学者、专家通过办讲座、卖教材,向幼儿家长推广学前儿童超前识字成为“神童”的方法。许多家长在“望子成龙”思想的支配下,对这些讲座、教材趋之若鹜。同时,也有一些家长问:“我们想教孩子认一些字,但有些学前教育专家却不主张我们让孩子认字,我们还真搞不清呢。”以上表现反映出一个问题的两个极端。那么,学前儿童到底要不要识字呢?  相似文献   

15.
时代在飞速发展 ,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许多教师和家长都在思考 :孩子的明天将会怎样?孩子能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这种想法无疑是具有前瞻性的。但是 ,我们不要忘记 :儿童的成长首先在今天。教育首要的目的是让孩子拥有一个幸福、快乐、健康成长的童年。我们现在太多地注重儿童的“明天”。为了孩子将来的发展 ,为了孩子明天的成长 ,为了抢占21世纪人才的制高点 ,为了“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对孩子的学业 ,家长们关注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孩子在学校做完了功课 ,回到家还要做一道又一道习题 ,双休日又要参加这样那样的训练班(不管…  相似文献   

16.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愿望,但有的家长往往不了解幼儿教育的真正涵义和科学方法,于是就出现孩子刚刚学会说话时,就教他们识字、算算术、背古诗;还未上学,就教孩子学习小学课本;孩子上学后,就任意给孩子补充练习,参加各种补习班、提高班……家长们恨不得一下子就把孩子培养成无所不知的“神童”或“全才”。这样的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17.
教育文摘     
所谓儿童观,就是家长对子女的总看法和教育的基本出发点。现代社会新的儿童观主要包含: 一、正确的“孩子所属观”。从血缘关系看,孩子当然属于父母,但单纯把孩子看作是个人的“私有财产”则不妥,只有树立“孩子是民族的未来,人类的希望”的观念,父母才会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去教育、要求孩子产。二、正确的“儿童角色观”。许多父母在考虑家庭关系时,认为“父母就是父母,孩子就是孩子,不可能变孩子为家长。”因此往往以教训的语气去命令,要求孩子服从。如果父母能从“父母和子女都是家庭和  相似文献   

18.
当前越来越多的家长热衷于儿童早期教育,开发儿童的智力,但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问题。倘若方法不当,难免会造成一些副作用,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最近,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美国全国儿童教育协会主席戴维·埃尔金德教授发表了他的新作,对目前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恰当的早期教育方式提出了批评。他在书中说,那些为了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神童”而不惜过早地对幼儿进行学校式灌输教育的  相似文献   

19.
过度的“早期教育”伤害孩子身心近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了一句时髦的口号,于是,各种“兴趣班”、“特长班”、“神童班”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在世人的面前。杭州的一些家长甚至是带上椅子、穿上大衣通宵排队为孩子报班,报班的孩子的年龄是越来越小,许多小孩都是一身报数班,每个周末,家长带着孩子“赶场”。在这种情况下,还有“专家”火上浇油:“人的成功  相似文献   

20.
儿童的委托--美国家长参与儿童早期教育情况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十分重视家长对儿童早期教育的积极参与,他们把家长的参与看作是孩子委托给父母的一种使命和责任。联邦政府推出了家长参与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首要计划”和“先行计划”等项目。地方政府也通过一系列家校合作项目及其典型示例研究,为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提供帮助和服务。家长对儿童早期学校教育的参与,不仅反映了美国的教育管理化传统,标示了其学校管理民主化和开放化的特色,而且也代表了其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管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