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谈“兮”字     
“兮”字,许慎《说文解字》注:“语所稽(停留)也.”杨树达《论诠》:“语末助词,无义.”《现代汉语词典》:“助词,跟现代汉语的(啊)相似.”现在,试看《诗经·齐·东方之日》:东方之日兮.披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即兮.东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闼兮.在我闼兮,履我发兮.全诗就此两章,大意是摹状“姝”入我“室”时小心翼翼,免得弄出响动,惊动他人而被发觉.第二章写离开“闼”时状况,大意同一章.这诗是否走婚不得而知,但生怕他人知觉而告知对方,如果按“啊”字来译“兮”,那么悄悄状的诗意就荡然无存了.因为这首诗的内容规定了“兮”字在此可不属于那种大呼小叫可以张扬的色彩类的语气词,很显然与下面这首诗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2.
一、作助动词1.有胆量。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②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信陵君窃符救赵》)  相似文献   

3.
4.
古诗中的“空”字意义丰富,很有表现力。一、作名词,指“空中,天空”。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苏轼《登州海市》)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  相似文献   

5.
“满”字释义阜南朱寨小肖中学张永久初中语文课本第一册第174页,把“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中的“满”,释成表示程度的副词,与课本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也持同样观点,说这个“满’”字,相当于“很”。笔者以为若把这里的...  相似文献   

6.
《鸿门宴》中的范增可谓老谋深算,当他得知刘邦“脱身独去,已至军矣”后,愤然骂项羽等人道:“竖子不足与谋!”并慨叹:“吾属今为之虏矣!”“吾属今为之虏矣”之“今”,课本无注,人教社二室编写的《教学参考书》230页译此句为“我们这些人都要成为他的俘虏了”,将“今”对译为“都要”,似欠准确。笔者以为,此处“今”应作“即”解。关于“今”的这种用法,杨树达先生在《词诠適》146页析之甚详:“时间副词,  相似文献   

7.
文体之"体"是由身体之"体"演变而来的,全面探讨先秦两汉"体"字的用例所蕴含的各种义项,有助于理清这一演变的过程。"体"字在这一时期其词性有二,即名词与动词,具体所指则颇为繁富。曹丕《典论·论文》等篇里,将文章范式称作"体",将文章风格称作"体",此后不久当代西方"文体"概念主要含义有三种即文章范式类型、体裁行文风格、作家作品风格。如此看来,文体之"体"在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形成比较成熟完善的体系了。  相似文献   

8.
《狐假虎威》是一个成语故事(六年制第四册)。《狐假虎威》中的『假』字是一个多义字,学生并不陌生,但具体到这个成语中的真正含义,却不其理解。在向低年级学生解释『假』字在『狐假虎威』中的含义时,一位教师是这样巧妙安排的:这位教师在揭示课题后,先复习了『假』字的字音(读jiǎ不读jià),再辨析字形,然后又问学生:这个『假』字是不是说狐狸虚假的意思?学生通过预习课文,对这则寓言故事有了初步了解,马上否定了。接着教师启发学生从字面上理解『假』字的意思:『狐假虎威』是狐狸借老虎的威风去吓唬百兽。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是《(论语)十则》,其中第10则是:  相似文献   

10.
部编十年制学校初中课本(试用本)语文第六册选了《甘薯疏序》一文,并作了标点和详尽注解。其中把“生且蕃”注为“生长得多。意思是产量高。‘且’字这样用法,它的下一个词是表明上一个动词的情况或影响”。这种解释,我认为欠妥当。  相似文献   

11.
受我国最早的一部训诂书《尔雅》的影响,许慎《说文解字》中将“孝”解释为善事父母者。至此之后,“善事”成了“孝”字的本义,“孝”字成了孝道的专用文字。然而,“孝”的原始涵义并非如此。本文从古汉字字型结构的文化蕴涵,以及从两周金文、《诗经》、《仪礼》等较早的上古文献中加以考证“孝”字的本义。  相似文献   

12.
一、表数量:一日三秋、一唱一和、一笔勾销、一本万利、一锤定音、一劳永逸、一拍即合、一误再误、一掷干金、登高一呼、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3.
字典词典中对"隍"的解释基本上是"无水的护城壕",但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的"城隍"以及"城隍庙",用上述意义似乎无法解释。本文旨在梳理"隍"字意义的流变,并且对各类辞书所释义引证进行归类,总结梳理"隍"字各项意义之间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4.
杜诗中“转”字用例70见。然而人们多将其理解作动词而不知其有用作副词的情况。本通过诗中的大量语料证明,杜诗中许多“转”字从其语法功能来看,经常置于谓词性词语前作修饰、限定成分,可训副词“更加”。  相似文献   

15.
在初中语文第三册的《诗词八首》里,“当”字凡四见。研究一下它们的释义,对文言实词的教学是有用处的。三次见于《木兰诗》。“木兰当户织”,“当”字在课本里注为“对着”。“当窗理红妆”  相似文献   

16.
汉语自殷周以来,在广大传播、吸收、交融之后,日趋于规范化。语序、词义、语音,乃至文字结构等,无一而不日趋巩固稳定。方言与方言间之相摄受,相类化,亦日趋向于混同统一,而书面语实为此一融通四会之暴流,执其机契。此吾人读先秦典籍以至甲文金文,莫不可为此事作极其严肃之证  相似文献   

17.
<正> 小学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之一。在数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总结出了一套五字教育法,实践证明效果良好,现总结于后,供小学教育界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8.
《自嘲》是鲁迅为数不多的诗歌中最著名的一首,其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联更是广为人知。后一句作为对奉献精神的赞誉屡屡见于报端。但是细究起来,仍然没有一个完整的、令人信服的解释。目前,盛行的解释有两种:其一,“‘千夫’在这里就是敌人,对于无论什么凶恶的敌人我们决不屈服。‘孺子’在这里就是说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①此后周恩来《在鲁迅逝世十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②中也坚持和发挥了这一解释。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这种解释被奉为权威。其二,把上联中“千夫指”理解为“千夫所指之人”(即敌人),其余同…  相似文献   

19.
《说文解字》中对于"痨"字的解释,不同于人们都熟知的意思。一些学者在对其同族词考释时不取《说文》释义,而用广为人知的"劳损得病"之意。《说文》释义特别,尤其是出现了限定语"朝鲜"一词,由此来探究其背后隐藏的民族关系及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0.
《鸿门宴》中有这样一句话:"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一直以来,包括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在内的多家教学参考书都将句中的"与"训为连词"和"、"同",全句翻译为:"刘邦就留下车辆和随从人马,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